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贾艳秋 《黑河教育》2013,(10):20-20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会用正负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在4~6年级教学负数提出的要求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教学标准,各种版本教材都在第二学段安排了基于现实生活的负数的初步认识。2005年以来,“认识负数”或“生活中的负数”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次登台亮相。  相似文献   

3.
井远红 《山东教育》2012,(Z1):77-79
建模点1:负数模型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负数简要分析:负数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课标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同时也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2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学目标】1.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重新理解0的意义,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建构相反意义的量  相似文献   

6.
在一至四年级的数学教材里,“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这些整数都是自然数(0和正整数).负数原安排在初一的有理数单元,是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现安排在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出于两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第二,适当了解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负数是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今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第二部分是负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教材对相关的学习内容都安排了一定的练习题.本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一次实...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学生了解了自然数之后,应该对数有着更全面的认识。生活中经常运用到负数,掌握负数对学生认知生活事物有帮助作用。我以生活事例为引导,让学生认识与掌握负数,如海拔的高度与气温。首先通过生活事物的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部分负数,接着通过具体事例进行总结,然后推及负数的知识,掌握负数的意义。二、设计理念数学学习应该联系生活情境,将生活中的内容作为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产生、形成的过程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2.学生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  相似文献   

9.
【课前琐思】《负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正数都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例l与课后练习一的相应习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2.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例l与课后练习一的相应习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2.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以学生对自然数的积累为基础,并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感知负数的存在。同时通过比较和分析,使学生明白负数和自然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本课教学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还为联系生活、分析生活现象提供认知储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第三学段数的认识的拓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懂得正数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数的认识部分之后,几个关键词:负数、数感、符号感、生活与情境、知识的迁移,在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从这些关键词,我们品到了新数学。一、引进负数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出于三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多,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让他们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以学生对自然数的积累为基础,并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感知负数的存在。同时通过比较和分析,使学生明白负数和自然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本课教学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还为联系生活、分析生活现象提供认知储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第三学段数的认识的拓展提供一定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正>"认识负数"是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九册的教学内容,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并没有安排这一内容,而是安排在中学教材中的。那现在为什么在小学第二学段设置这一内容?个人认为,主要的理由是通过认识负数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更好地用数进行交流。那么,"认识负数"的教学要求怎么定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只要学生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认识负数》。负数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进行初步认识就可以。因为负数在日常生活中有比较多的运用,了解负数、认识负数有助于小学生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含义。这样,既拓宽了自己的数学视野又丰富了数学素养。小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数的意义,学习认识负数扩展了对整数的认识范围,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设计理念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  相似文献   

18.
卞强  李连峰 《江苏教育》2007,(14):61-64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负数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将其安排在五年级上册,通过以下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编排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情境及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和三角板画角和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等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教学建议一、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角和直角在本册是第一次出现,角虽然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几何概念,但它却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对于角,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角和直角,让学生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学时可先出示教材中的一幅校园生活的情境图,图中有的学生在做操、有的在踢足球,还有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拿剪刀修花木的老爷爷等,这些情境都与角和直角有关.出示情境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观察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呈现在各种图...  相似文献   

20.
孟辉 《陕西教育》2011,(6):62-62
一、说新的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