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历史题材报道是新闻报道经常遇到的一种题材,每遇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重要节庆纪念日、重要人物的诞辰及逝世纪念日等,一般都会回顾历史、总结过往,有时是单篇操作,有时是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按照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对新闻给出的定义,“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此定义之下,历史题材的报道从内容上来说显然不具有优势,如何将历史题材的报道做得更有看点更像新闻?笔者结合数年的新闻实践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原因使得新闻评论在人们印象中存在辛辣、犀利等"刻板印象",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现象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特别是在涉及众多科学知识的新闻事实面前,对新闻人、新闻评议人的科学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新闻评论的内容和形式的分析,浅析新闻评论应具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怎样培养敏锐的新闻视觉?首先敏锐的新闻视觉源于现实社会生活。记者在采访中只有带着对群众诚挚的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亲身去感受和了解现实生活,认真记录生活中真实的内容,了解群众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邱丽珊 《东南传播》2016,(6):104-106
新闻节目是衡量一个地方电视台总体水平和社会宣传效果的尺度。但由于多种原因,地方台新闻质量、节目水平差强人意。于是,提高新闻节目质量,做到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成为地方电视台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笔者结合新闻工作实际,将目前我国开出的供给侧改革这一"经济药方",转换成推进地方台电视新闻节目提质增效的"新闻药方",从改革电视新闻节目内容、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做好新闻"供给侧改革"中"加减乘除"这篇文章,扩大有效信息供给,提升节目质量,使地方台电视新闻节目真正找准坐标定位,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王永亮  何国贤 《新闻传播》2006,(10):50-51,54
美国:新闻顾问开出标准药方 在美国,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五花八门,颇具特色,已成为最赚钱的电视节目。地方台的新闻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与三大电视网的新闻都截然相反。地方台的新闻充满了一种狂欢的气氛:为了吸引观众,他们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大有不达目的势不罢休之势。  相似文献   

6.
乔焱林 《新闻前哨》2014,(10):12-12
社会的多元、读者阅读方式和精神需求方式的多元以及媒介间关系的融合,决定了媒体单一介质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将是多媒体的时代。媒体传播平台的多元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闻美术与文本、图形、图像、声音、音乐、影像、动画等林林总总的新闻表现形式的密切关联,需要新闻美术工作者更新理念,对形式和内容、视觉和内容的关系进行再认识,才能服务大局,更好地发挥新闻美术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7.
王春玲 《新闻界》2007,(4):95-96
以消费视角来看待电视民生新闻这一传播景观就会发现,无论是产生的历史动因还是新闻内容和传播形式的选择乃至评价体系的建构,民生新闻始终遵循着商业化社会的消费逻辑。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重要内容,在地方电视台舆论引导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就地方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来看,节目形式、内容、选题、定位等还较为浅显,必须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加以提升,积极构建地方个性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新闻评论节目,努力拓展新闻评论的深度和广度,打造新闻评论的品牌。  相似文献   

9.
在1986年第六期《新闻战线》上,王志兴同志撰文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他从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影响的角度提出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的根本缺陷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一、忽视具体的社会历史而孤立静止地看待新闻传播现象;二、过份强调传播的形式以至忽视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三、忽视了新闻传播的阶级性。笔者认为,传播现象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远非新闻传播所能概括,因而仅从新闻传播这一角度来分析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根本缺陷难免不够全面,要想全面且深刻地弄清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多个角度对之进  相似文献   

10.
<正>新闻界里流传着这样的观点:昨天的新闻是今天的历史。过去的新闻报道为研究过去那段时间的社会生活内容,提供了某种可靠的史实依据;同样,从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的新闻报道也将沉淀为未来的人们研究这段社会生活的某种可靠的史实依据。所以,新闻的内容具有现实的和历史的双重价值,新闻与历史的关系如同线之两端,新闻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在记录着历史。新闻与历史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与谭嗣同、梁启超共同创办《湘学报》、《湘  相似文献   

11.
徐迅 《声屏世界》2014,(5):51-51
从"三贴近"到"走转改"再到"走群众路线",新闻媒体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采制出一篇篇形式活泼、内容充实的新闻。那么,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应该怎么样走群众路线才算是科学合理?一般说起来,时政新闻走群众路线要比社会民生新闻难,而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走群众路线比央视和省级卫视时政新闻更难。这是因为,其一,时政新闻与社会民生新闻定位不同,前者注重新闻宣传教育,后者注重新闻互动沟通。  相似文献   

12.
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特点在于诉诸于听觉.本文从广播"听"的规律、"听"的特性出发,分别对广播新闻写作的"短小精悍"、"形式活泼"、"行文顺畅"等若干方面提出思索,强调广播新闻写作必须注重"听"的艺术,让受众充分感受广播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广播的宣传任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浅析电视新闻编辑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编辑创新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电视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差,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新闻编排方式单一,形式陈旧;新闻编排混乱,目的性较差。培养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途径主要有:强化新闻编辑者的主体参与意识;电视新闻编辑者应克服"跟风"意识;新闻编辑者应具有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刊林漫步     
新闻要创新新闻要创新,首先要着眼一个“新”字。就是看我们的新闻报道,是不是反映了群众中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是不是有新的题材,新的内客,新的语言。新闻的对立面是旧闻,一定要避免陈旧,避免重复。新闻要创新,就要做到: 第一、新闻报道要有新意,新闻工作者就要有全局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要心中有数。第二、新闻要创新,要求新闻工作者观察问题有新的角度、新的感受。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感受  相似文献   

15.
魏星 《视听界》2004,(1):17-18
《服务到家》是江苏教育频道顺应于民生新闻时代的新闻发展和创新要求而推出的一个电视新闻栏目,她的内涵界定是社会新闻、新司服务。社会新闻是形式,新闻服务是内容。我们对《服务到家》这两个特性的理解是:新闻服务是民生新闻时代对新闻的现实要求,服务是中国特定受众群对新闻在提供资讯外的又一重要新闻需求。只有借助社会新闻的形式才有可能取得新闻服务的最大化效应,提供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带动新闻媒体的形式变得多样化,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加便捷、方便的信息资源,媒体利用其自身优势不断进行新闻信息的传递。在新闻的传播中,如果要争取到一定的地位就需要不断在新闻编辑上进行创新,只有新闻内容新颖、具有吸引力,才能抓住读者和观众。本文对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及编辑能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闻背景即新闻报道中介绍新闻事件的历史情况以及与新闻事件有关的社会环境、政治局势、自然概况、人物简历、知识资料等内容的材料。从内容上看,消息是由反映新闻事物新近变动的新闻性事实材料和反映新闻事物历史、现实联系豹背景性事实材料构成的;前者反映新闻事件的最新变动状态,后者反映新闻  相似文献   

18.
王慧 《新闻爱好者》2012,(22):20-22
新闻传播活动遵循着"美的规律",从审美表现上看,新闻传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必然贯穿着美学的原则,具有美学的特质:外在形式美学特质与内在美学特质。而新闻的美学特质对新闻传播活动最重要的启示是,我们的新闻记者要具有美学素养,加强美学思维,才能报道出有着真、善、美灵魂的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19.
王慧 《新闻爱好者》2012,(11):20-22
新闻传播活动遵循着"美的规律",从审美表现上看,新闻传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必然贯穿着美学的原则,具有美学的特质:外在形式美学特质与内在美学特质。而新闻的美学特质对新闻传播活动最重要的启示是,我们的新闻记者要具有美学素养,加强美学思维,才能报道出有着真、善、美灵魂的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20.
赵春梅 《现代传播》2003,(4):124-125
“把关人”本是一个新闻学术语 ,直译名为“守门员” ,意思是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总编都像足球场上的守门员 ,把守着新闻大门。他们通过新闻的选择和编排来决定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形式。事实上 ,在电视上播出的任何节目都必须经过严格筛选 ,只有制作水平较高、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并具有积极意义的节目才能最终通过层层“关口”与观众见面。对于引进的国外影视剧来说 ,由于片源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等方面与我国有着很大的差异 ,而且引进影视剧这种最能集中体现文化特点的文化产品就意味着参与文化全球化 ,只有经过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