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因论"和"认知隐喻"是外语教学中有关文化和语言不得不关注的两个重要概念.其特点、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经过比较分析之后,了解"模因论"和"认知隐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语言文化学习和教学十分重要.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研究.后进入到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领域.模因(meme)源于生物学词汇(基因).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也是文化复制因子,其核心是模仿。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隐喻是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投射,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从模因论的视角来分析方位性隐喻,以空间概念意义UP和DOWN为始发域,向情绪、身体状况、社会道德等认知领域映射而获得抽象意义,有助于方位性隐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检英 《文教资料》2009,(33):26-28
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或者说是文化复制因子,它的核心是模仿。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它可以在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层面得到体现。隐喻是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投射。它扩散了人们的感知体验.也加深了人们对目的域的理解和把握。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这为复制、模仿提供了条件。本文以语言模因现象为例。从认知隐喻角度对语言复制与模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模因论看"海选"流行的必然性和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因论(memel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固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语言模因论主要是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海选”一词是2005年各种媒体中广泛出现的流行词。本文由“海选”出现的背着入手,从模因论角度对“海选”这一新词进行分析,揭示“海选”一词流行的必然性和趋向。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Memetics),作为文化进化阐释的新理论,近年来深受语言学家的关注。生活中千奇百怪的语言现象,是对时代主题、生活热点、人群心智等各方面的反映,也是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对语言的一种模仿与复制。本文选择著名语言学家莱可夫与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作为标题上的模因,提出生活中离不开"模因"的各个语言现象,旨在运用模因论来归纳并发掘时代产物下的各种流行语言,阐释模因论对语言的进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作为一种解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为研究语言及文化传承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文章试图从模因论角度揭示“xx体”这一网络语言传播现象成为强势模因的原由以及语言复制、传播和意义演变的过程,以揭示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理查德.道金斯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模因"这一概念。作为文化基因,模因靠复制、传播得以生存。语言本身也可能成为模因,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结合成功模因应具备的特征,把模因论应用在外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memetics)为研究语言及文化的发展变化规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与传播的新理论.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流行语模因“X客”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从社会功用、心理功用、文化功用、语言类推机制及“X客”词语的语用特征和价值等方面探讨流行语模因“X客”复制和传播的原因,可以为分析流行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是对人类认知活动中模仿现象的一种说明。“语言模因论”将进化论的思雏方式用于语言分析,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表现在词汇方面以新词语的增加最为突出。进入21世纪,应运而生的网络新词给汉语词汇注入新鲜的活力。这些网络新词的结构类型众多,与普通话词汇比较其情况十分复杂,语义也非常丰富,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模式。它的形成与传播可利用“模因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96):73-74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也可以说是复制模仿单位。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而语言模因,作为模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复制、传播为丰富人类的语言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语言中任何字、词、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本文依据模因论这一理论,着重探讨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认为该理论对听说及写作教学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透过隐喻看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手段.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本文首先从隐喻的角度解析了模因,而后又以模因论为基础,解析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并且探讨了模因机制在隐喻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传播的作用.文章认为隐喻是模因的表现手段,模因模式构成了隐喻的认知理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谢群英 《英语辅导》2008,(3):111-114
模因是在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看作为文化信息的传播单位。本文探索模因的文化隐喻,分析英汉语言使用中模因的语用价值,讨论模因的文化隐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从关联论的视角,关注语用语境推理,从语言层、文化层、认知层和交际层多维度解读和翻译各类型语篇中的模因现象,揭示模因翻译的动态性及其文化、语用本质。  相似文献   

13.
隐喻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隐喻思维在高校大学生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传统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Lakoff&Johnson则认为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模因论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理论,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不断地传播.隐喻思维与模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模因论为视角研究高校大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不但拓宽了隐喻的研究范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言类学术期刊论文标题的模因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模因论角度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单位。从模因论角度分析语言类学术期刊论文标题在内容、结构和语用等方面的模因运用,以说明如何撰写论文标题才能使其得到复制与传播,增强吸引力,引起更多的人关注。  相似文献   

15.
汤仁云 《文教资料》2012,(18):53-54
网络词汇结构独特,语义丰富,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语言模因靠模仿、复制而进行传播。模因论理论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为研究语言、交际和文化之间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给力"(gelivable)作为强势模因的形成、复制和传播过程,并就相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崔艳艳 《天中学刊》2011,26(6):72-74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模因的传播要经过四个阶段:同化、保持、表达、传输。2009年,网络上出现了“被XX”现象。“被XX”这一语言模因的发展同样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同时,“被XX”结构因其简洁性与实用性而成为强势模因,大量被模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是在以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为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对文化现象进行解释的一种新理论。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流行语"XX奴"的流行与传播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它的广泛复制和传播同样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中的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很+名词"这一语言变异现象,从开始遭到批判,到人们使用的增多,再到人们普遍地接受、复制和传播,成为强势模因,说明语言的变异是不可避免的。语言正是语言模因经过不断变异而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反映并影响着大众的文化意识。模因论是与语言和语言学有关的一个重要课题,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为分析语言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分别对"马伊琍体"的复制传播周期、复制传播类型、复制传播动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作为文化基因,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借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文章探讨了模因与语言的关系,以及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与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语言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