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提高和灾难性事件的极高新闻价值,灾难报道成为受众关注的热点以及各类媒体抢占市场的关键。和其他媒体相比,报纸在时效性上处于劣势,但是报纸具有长期树立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以及属于更能引起受众思考的静观的视觉范式,因此报纸在灾难报道中依然独具优势。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多家报纸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从整合、理性以及深度三个报道角度来阐述报纸如何在灾难报道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2.
综观中国报业市场,以民生新闻为特点的都市报炙手可热。民生新闻成了各家报纸吸引受众、抢占市场高地的法宝。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闻的接近性,大量报道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井新闻。车祸、凶杀等灾难新闻因为其巨大的冲击力被各家报纸所重视,并且经常配以大幅的现场照片,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报业市场,以民生新闻为特点的都市报炙手可热。民生新闻成了各家报纸吸引受众,抢占市场高地的法宝。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闻的接近性,大量报道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井新闻。车祸、凶杀等灾难新闻因为其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被各家报纸所重视,并且经常配以大幅的现场照片,现场的惨况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4.
灾难新闻与其他新闻体裁相比有很大区别,具有突发、事关生命财产、事关后续安全等特点,所以对于灾难新闻的采写、编辑都需要遵循特殊的原则。众多原则中,以人为本是首要原则,这样做是因为灾难新闻的报道目的不仅要引导受众如何冷静面对悲剧,也更利于弘扬灾难中人性的光辉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5.
综观中国报业市场,以民生新闻为特点的都市报炙手可热.民生新闻成了各家报纸吸引受众、抢占市场高地的法宝.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闻的接近性,大量报道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井新闻.车祸、凶杀等灾难新闻因为其巨大的冲击力被各家报纸所重视,并且经常配以大幅的现场照片,现场的惨况一目了然.大幅的灾难照片因其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充分利用"三步五秒"效应,自然能够吸引较多的眼球,然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效益,不能"见利忘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深度报道引起了都市类报纸的高度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各类报纸争夺受众、增强报纸含金量的重要法宝之一。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难点及突发事件、新生事物的报道,一些报纸都会想到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把这些新闻向重、深、广的方向迈进,从报纸的内涵和品位着手,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增加报纸在读者心中的分量。那么晚报怎样才能做好深度报道,让其真正“深”到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7.
王勇  乔敏 《今传媒》2010,18(10):31-32
灾难新闻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出新闻媒体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也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传播取向。灾难爆发以后,新闻媒体的报道是受众所掌握信息的主要来源,引导着受众的心理,因此,新闻媒体如何把事件"挖深"、"吃透",真实、客观、人性地报道灾难事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事件,各种媒介都大显身手,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介都表现得异常活跃,大量的报道相互补充,为受众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丰富信息,竞争也随之产生。如何突破报纸这一媒介在时效性、表现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发挥其独特优势,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胜出,是一个平面媒体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主流媒体的地市党报,不仅要为受众提供及时、权威、有深度的消息报道,更重要的是给受众提供思想、信念、观点和观察、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而蕴含思想、理念、观点的新闻评论,具有上述功能与作用。一篇新闻评论无论长短.也无论作者是谁,它一旦见诸于报端就意味着报纸在发言,在向受众宣示自己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态度。因此说,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报纸的文化核心,是党报舆论导向的标杆。  相似文献   

10.
低俗化:灾难新闻报道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山 《传媒》2005,(6):44-45
所谓灾难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灾难是具有很大破坏力和伤害力的突发事件,由于灾难事件很受社会关注,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目前,有些媒体在灾难事件报道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低俗化倾向,以低俗化招徕受众,轻薄死者,缺少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社会正逐步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各类新闻媒体都会报道大量的新闻,当受众面对大量的新闻信息时,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所有的新闻内容,因此,很多受众会根据标题来选择阅读新闻。在时下媒体众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想抓住读者,就应重视报纸标题设计的"美"。标题是报纸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新闻标题的好坏是评判一则新闻价值的重要依据,好的新闻标题会为新闻锦上添花。在一则报纸新闻中,受众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新闻标题。所以,在报纸速读时代探索新闻标题的创作策略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报纸找到一条发展的道路,是很多报人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在速度方面,报纸由于其本身条件的限制,很难有大的突破,将晚报的发行时间改为早晨,已经算是时间上争分夺秒的一个极限,因此,报纸只能在内容上进行创新研究,通过新闻策划对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新闻背景以及新闻深度的研究和报道,以内容取胜、以内容吸引受众。此外,新闻的选题和报道的深度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党报大多是由时政新闻来唱主角的。包括工作性报道在内的时政新闻(以下只称“时政新闻”)是机关报的优势,相对于其它报纸而言,有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机关报一直在受众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其它都市类报纸难以望其项背。因此,做强做大机关报的时政报道是  相似文献   

14.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灾难性事件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对象,不同定位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框架不同,对于国外灾难新闻,中国媒体是如何报道的?不同类型的媒体是怎样报道的?是否存在不同的报道视角?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以《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对两大媒体报道的内容进行框架分析,发现党报对境外灾难报道旨在国家形象塑造,而都市报更多的是新闻本位主义,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5.
李运龙 《新闻世界》2011,(11):197-198
对于灾难事故性事件来说,由于其具备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大性等特点,其较高的新闻价值使得很容易形成对灾难事故原因、现状及责任追究等的调查性报道。因此,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对灾难事故调查报道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新闻摘要和新闻事件两个方面对央视大火的两篇调查报道进行叙事学分析,从而探讨灾难事故类调查报道的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代报纸传媒的立足与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新闻策划。一方面,从阅读兴趣看,由于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除了报纸、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媒体外,现代互联网络媒体提供了即时信息服务。受众除了关心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信息外,更关注新闻的“背后”。另一方面,从报纸媒体的特点看,以文字描述为主要手段的报纸新闻信息发布,必须要求通过分析性报道获取受众的关注。因此,在信息开放时代,报纸作为一种媒体的优势,已不能简单地在“独家最早发布新闻信息”的传统要求里,而应该更显著地体现在对“新闻信息的深入挖掘之中”。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成为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新闻靠什么抓住受众?各纸媒深挖新闻资源,创新报道形式,努力以有限的新闻争取更多的受众,但收效并不明显。报纸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平台,更应是思想与文化的载体。一张报纸的胸怀和文化底蕴,决定了这张报纸的视野和品位。它所关注的社  相似文献   

18.
耿颖 《新闻传播》2013,(12):313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的大量爆炸,读者对新闻的参与和关注度越来越强。在这种形势下,单调的新闻报道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尤其是都市类报纸,一条新闻报道出来,往往后续和跟踪报道就很重要,根据受众的反馈,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就显得更为关键。这也是报纸是否能紧跟时代的脉搏,从读者喜闻乐见的角度来报道新闻的要领所在。因此,在基于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上,适当的新闻报道角度,也就是策划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个都市报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采集到独家新闻已经不算是赢家,而对于同一件新闻,谁报道得深入,谁报道得角度独特,能让读者想继续看下去,才是真正的赢家。而网络媒体和报纸这种传统媒体相比,有其固有的劣势,也就是信息量琐碎,连续性较低。而对于报纸的新闻策划,可以将信息整合,以整体化、逻辑化的态势呈现出来,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作为编辑,是坐镇后方的军师,新闻的策划点子都是在这里产出的,若军事策略不好,再优秀的统帅也难以赢得战争的胜利。本文从编辑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了什么是新闻策划,以及怎样策划新闻,适合新闻策划的对象等,是一个侧重于编辑方向,有关于新闻策划的概述。  相似文献   

19.
丁柏铨 《新闻前哨》2010,(11):11-15
当今时代,各类灾难频发,给人类制造了种种困厄。在人们想方设法应对灾难的过程中,对新闻传媒所作的灾难报道,要求不断有所提高。新闻从业者加大了灾难报道的力度:与此相对应,新闻业界和学界人士对灾难报道的反思和研究也逐步得到加强。不过,依笔者之见,对于人为灾难的研究,仍然是反思和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部分。因此,有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社区,正在成为蒸腾澎湃的城市生活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因子。作为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报纸传媒理所当然地要把新闻的触角延伸至这方热土上。而且,从传播受众的理念出发,“社区人”也是一个巨大的买报与读报群体。因此,搞好社区新闻的报道,增强社区报道的阅读魅力,应是党报加强报纸可读性、扩展报纸阅读面及提高报纸发行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