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利用我国2005-2007年30万家工业企业数据,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我国仅10%左右的企业有研发活动,在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中49.25%的企业研发活动不稳定;年销售收入大于3亿元的特大型企业,其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0.52%;研发投入产业分布具有明显重型化工业结构特征、地区分布不均衡;政府引导企业研发投入的特征明显;大规模、寿命期长的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比例高、研发投入总量大,但研发投入强度反而更低;研发投入集中度较高,约1/4的研发投入集中在有研发投资活动的3%的企业里,研发投资还没有成为一般企业的自主行为.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第一,企业规模、年龄等内部因素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总量,但显著负向影响研发投资强度,企业规模与“研发投资/总资产”表示的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企业利润显著正向影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但对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第二,地区财政的科技支持、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显著提高了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对国有企业的作用大大超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投入存在两难: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大、强度高,主要来源于财政和信贷支持,企业缺乏内生的激励与资金来源;私营企业创新投入有内生激励,但缺乏政府财政支持、尤其信贷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吕萍 《科学学研究》2012,30(9):1428-1439
基于知识来源的视角,以中国ICT产业为例,检验了企业所有权对内外部知识网络选择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内外部知识网络对企业所有权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内外部知识网络选择上存在差异,内资企业总部和独立企业比外资企业的子公司更善于开展本土创新合作,内资企业总部比外资企业的子公司具有更高的内部研发投入;而外资企业的子公司比独立企业更善于开展国际创新合作和技术采购;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利用公司内部网络上没有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的创新绩效优于外资企业的子公司,而且不同所有权类型的企业选择不同的内外部知识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客观认识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及外资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研发经费的增长推动了我国研发经费总量的提高.而外资企业①研发经费增长速度远高于内资企业,改变了我国的研发投入格局.外资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明显的行业和区域集聚性,在一些战略高技术领域的投入力度已接近内资企业,在一些发达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已接近甚至远高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研发成果主要在跨国公司内部循环,外溢作用并不明显.应关注全球化进程中外资企业科技活动的情况及其对国家创新战略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技政策,促进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2006年在津外资研发机构科技活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外资企业在华研发的行为正在快速发展。从地区分布的情况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天津等地区吸引了绝大部分的外资企业研发机构。与北京、上海相比,天津外资研发机构的发展起步稍迟,规模较小,但是发展迅速,前景良好。当前,外资企业在天津设立的研发机构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既有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市场化和全球化两个层面,阐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双重主体地位的内涵,并从规模和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难以通过“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来解决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创新尚没有成为国有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驱动;私营企业研发活动发展较快,研发效率较高,但是发展空间受限制;外资企业研发活动市场化导向强、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研发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所制定的环境保护政策是否会对外资企业研发创新造成影响。文本利用2004~2007年企业层面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全面系统地评估了环境约束对外资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外资企业研发创新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对外资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性,同时具有持续性;此外,研究还发现环境规制对不同行业类型外资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371家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数据,实证检验了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并考察地区制度差异对自主研发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企业的创新绩效并非同等受益于其自主研发活动,企业所在地区的开放水平越高,知识产权保护越好,市场化程度越高,该企业的自主研发活动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就越强;(3)地区制度环境在自主研发和企业创新绩效间的调节作用还会因企业所有制类型、上市情况以及海外研发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本文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制度环境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以及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及制度观等,以我国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政府补贴对纺织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分析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企业所有权性质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在一定界限内会促进研发投入增加,超过一定界限时会产生挤出效应,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之间呈倒U形关系;企业所有权性质与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都有显著调节效应,政府补贴发挥的激励作用在民营企业内更强,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地方也较强;联合调节作用表现为:当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时,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会因为企业所有权性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且在民营企业内促进作用更显著,反之,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程度在国有和民营企业中差异不明显;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在纺织业、纺织服装业、化纤制造业3个子行业中有区别,政府研发补贴对化纤制造业研发投入激励作用最大,其次是纺织服装业,而纺织业中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也是我国提升竞争力的正确途径。制造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所以,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竞争力。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9个制造业的创新方式进行分析和分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包括了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两种方式;而以家具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主要依赖国外技术进行行业的技术创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制定研发战略:技术含量高的企业着重于追赶领先技术,在自主研发的同时积极地吸收引进;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应强调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自主研发、模仿和合作研发是企业获取新技术的主要方式。通过使用来自微观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控制公司治理、产权结构、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企业财务特征等相关变量,实证分析比较自主研发、模仿和合作研发对企业盈利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模仿企业的盈利绩效优于合作研发企业,合作研发企业的盈利绩效优于自主研发企业;独立董事正向调节模仿和自主研发与企业盈利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研发创新政策、为商业企业制定研发创新战略提供经验证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构嵌入性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成都市新都家具制造业集群为例,从节点度、中介中心度和结构洞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嵌入性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节点度及其网络中介中心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而结构洞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企业创新绩效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又选择了三家代表性企业,从其网络结构嵌入性、企业实力、领导者创新意识等方面,进一步对比分析了网络结构嵌入与企业内部因素之间的关联。最后,针对集群中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具体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结合棉花资源优势,发展传统纺织产业有利于促进本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就业,具有战略意义。研究新疆纺织产业微观发展现状及对策,使宏观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十分必要。石河子是新疆纺织产业重要基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本文以此为例分析了其产业集群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延长产业链,加强网络结构建设,强化创新能力,加大软件环境建设和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Policy》2022,51(2):104442
Prior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how firms use a variety of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s to protect their R&D investments from misappropriation risks in foreign countries. Little is known, however, about how firms can rely on non-market factors to induc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by host government authorities, thereby protecting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oversea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wo such non-market factors, one at the country level, the other at the firm level, that are likely to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where firms locate their innovation activities: host country inclination towards the firm's home country and the firm's political capabilities, respectively. We thus examine how IPR policies and non-market factors interact in protecting firm innovation from misappropriation and in making countries more attractive for innovation-related activities. We find support for our predictions in a sample of 1,341 foreign R&D investments made by 163 firms from 14 home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2003–2016.  相似文献   

14.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11—2016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并引入时滞效应分析创新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海洋科技创新中资金投入比人员投入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省际差异较大;海洋科技人员素质对于创新效率有1年的滞后效应;海洋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外商投资利用水平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海洋科研人员素质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负相关;海洋科研投入强度和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分别是影响高效率和低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论文基于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我国2011—2017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并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分析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短期来看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长期来看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在进一步分析该影响的动态演变过程后,研究发现,自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边际动态影响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控制行业因素和企业个体固定效应的影响后,结论保持不变。最后,论文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将东道国和企业因素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了东道国风险容忍度,伊斯兰宗教文化更加偏好金融风险规避,其风险容忍度较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产生显著差异;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风险容忍度,更有利于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促进作用。本文不仅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还拓展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如何以经济合作促进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绿色创新双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制度环境是激励绿色创新开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5年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两个方面研究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环境管制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市场制度环境中,教育扶持、非国有化水平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科技扶持和金融支持对工业绿色创新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度对工业绿色创新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法律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为考察不同地理区位条件下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进一步将全国分为一带一路地区和非一带一路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项后军 《科研管理》2010,31(4):173-180
摘要:产业集群有助于群内企业创新一直是集群文献中体现集群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从核心企业的视角出发对此进行了重新研究。发现核心企业阶段,现有文献中所强调的集群因素对核心企业创新虽然仍具有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已经相对较弱,且其作用机制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有的直接作用方式转化为间接的作用方式,本质上需要通过核心企业规模成长的中介作用才能对核心企业创新产生影响。这实际上意味着随着核心企业成长,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定位更为明晰,并使得集群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作用方式也发生了相应地改变,核心企业越来越担负起整个集群创新的发动机作用,创新主体也从集群整体层面重新又回到了企业个体层面尤其是核心企业这类特殊的企业上。这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整体层面的“集群式创新”理论恐怕已经很难再具有其原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整体水平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效益提升、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3个维度构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作为衡量方法进行测度,并进一步从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总体处于"东高西低、梯度分布"格局;全国层面,人力资本和经济环境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明显,资金投入和外贸环境则起负向作用;区域层面,因区位优势不同,各因素的影响作用也发生改变,其中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影响作用最大,制度环境对中部地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外贸环境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被冲淡。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分配资金、平衡政策使用、加快经济发展、加大教育投资、优化外贸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个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武  田雪姣 《科学学研究》2018,36(9):1686-1693
企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深入挖掘企业兴衰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对应2011-2016年间中国132家微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运用事件史分析的方法动态解析了企业的兴衰状况,Kaplan-Meier 乘积限估计方法得出的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图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相比传统制造业企业具有更高的健康概率和更低的危险概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企业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模型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是保护因素,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健康概率,企业健康概率与区域市场化进程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字型关系,存在最优的政府干预程度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过高或者过低的市场化程度都有可能抑制企业的健康性。此外,企业健康概率与企业规模的加速扩张也呈现倒U字型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创新驱动、市场和政府调控以及企业规模扩张角度对促进企业健康成长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雷  姚洪心 《科研管理》2014,35(6):41-46
以学习效应为中介变量,构建全球价值链嵌入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并以绍兴纺织业集群中134个外向型企业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三个维度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结构嵌入促进关系嵌入,并通过关系嵌入推动认知嵌入的提高。(2)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三个维度均不直接影响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但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通过利用式学习间接改善创新绩效。研究认为集群企业应从战略层次关注全球价值链嵌入三个维度的内在关系,并通过学习能力的培育更好的利用外部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