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元代至明初,朝廷明令推行纸币,禁止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然而,在这一时期的小说戏曲中,白银在日常生活和交易中的使用却随处可见.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表明朝廷禁令对官民的实际约束力相当有限.由此可见,以小说情节中人们广泛使用白银来证明《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未必可靠.而注意朝廷律令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更值得研究者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成书的诸多关涉男女婚恋的小说在清代均遭禁毁,此类小说因其所反映的社会婚恋观念与价值体系存在激烈焦灼的矛盾冲突,而争议颇多。小说作者所持婚恋观大体存在三种形态:一是明末成书的小说大胆肯定情欲宣泄;二是清初成书的小说多强调持正守礼;三是交替之际的作品放纵与收敛纠结并存。这种婚恋观念的转型与突变,充分体现了时代变迁之际人们的思想困惑与文化阵痛。本文试图对这一文化现象的历史成因与社会存在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明代禁毁小说的文化伦理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明一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也是古典小说理论发展的一个奠基阶段,然而对于古代小说的禁毁同样开始于这个时期。明代禁毁小说的背后,不仅隐藏着直接的政治经济的原因,也有潜在的文化伦理方面的诉求和冲突。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叶,大批文人以通俗小说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理解,通过小说世界的虚拟来抒写自己的抱负,表达自己的牢骚与感伤,通俗小说成为文人表现自我的重要媒介。传统诗文的抒情言志因素被引入通俗小说,使得通俗小说具有了文人品格。文人们将通俗小说视为"立言"之一种,当作可以藏之名山的著述。这些文人独立创作的通俗小说被称为"文人小说"。清代通俗小说的文人化进程也是通俗小说走向真正的独立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明代禁小说令十分严格,从中央政令到地方法令再到社会舆论,层层罗网对小说进行施压。然而,小说禁令只是官方进行思想统治的一种手段,并未从根本上阻碍小说的发展。首先,明代官方禁小说令的实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再加之禁令的颁布总是滞后于小说作品的产生,所以小说依旧会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前行。其次,小说禁令与整个社会思潮的冲突,说明了在明代这一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小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必然之势。最后,小说创作与意识形态的逐渐融合,从思想层面揭示了明代小说发展所具有的宽阔空间。  相似文献   

6.
清代家庭教育小说是清代教育小说中重要的一类,其价值首先在于题材。这些题材和故事情节承载着来自清代教育、家庭和社会的一些丰富而又重要的信息,隐喻着关于中国社会、政治乃至中国文化精神的某些基本事实。其次,清代家庭教育小说在塑造类型化人物的同时,注意刻画个性化的人物,并显现了文言小说通俗化的态势,从而使清代家庭教育小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观照清代家庭教育小说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类型与研究格局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清代统治者将禁毁“淫词小说”明确写入国家法典,对小说戏曲的查禁空前严厉,但清代的小说戏曲并未因此而门庭冷落,仍旧产生了大量的作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对待小说戏曲的立场上,人情与法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对立,喜爱小说戏曲源于人的娱乐本能,人情在这一点上并不服从法令的管制;另一方面,清代小说戏曲为了生存的需要,也采取了向法令妥协的策略,其中假借“官腔”装点门面的做法虽就自我保护而言不算高明,却为创作出优秀作品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撰书与批书过程同时进行,早期亲友评点的传播是以抄本为主的人际传播,至1791年以"程甲本"为代表的活字印刷本出现后,其传播进入批量印刷的大众传播阶段。评点、续书、曲艺、图画、信笺等与普通人生活相关的传播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红楼梦》在清代世俗文化生活中的普及,其传播范围涵盖清代社会各阶层。虽然《红楼梦》在清代便畅销于市,但其传播过程却伴随着官方禁毁。  相似文献   

9.
州县官既是晚清禁毁小说戏曲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也是主要执行者。他们通过颁布告示、督促差保、亲自缉查、审理判罚等方式主持基层查禁。州县行政制度下查禁小说政策暴露出重视困难、难以持久、缺少协调等困境。从晚清州县等地方官主持查禁的方式和困境可以看出,官方缺少的不是法令条文,而是监督和执行法律条文的有效行政机制;伴随小说戏曲的日渐兴盛,清代州县行政制度下的基层文艺管理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其的保守和低效的特质,说明文艺繁兴正期待着文艺管理制度和方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10.
明清是中国古代小说繁荣期,也是海南文化鼎盛期。诗文小说《钟情丽集》是明前期海南文教事业大发展的产物。从明代中期开始,海南文化被内地文化“同化”的现象比较显著,其地域特色较少被关注,这在公案小说中有所体现。受交通制约,海南与内陆之间一直存在隔阂,表现在明清志怪小说对海南的描绘,往往掺杂神秘想象和历史记忆。明清时期,海南本土作家极少从事小说创作,这与小说的文化属性及海南文人的文化心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申报》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该报在晚清小说的传播中独树一帜:在报纸上刊登小说征文,登载理论文章,大量登载小说出版广告;开辟小说专栏登载著、译小说或附送石印绘画小说;创办文学杂志登载小说;与其相关的书局大量出版各类小说。因此《申报》在晚清小说传播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晚清小说主要以报刊杂志为载体,其广告宣传方式已具近代特色。传播者在各大报纸上登载征文广告;或在杂志上开辟广告专栏做各种广告宣传;或者在随报附送的单页小说上登载广告;或者在单行本的封底上介绍小说作品等。晚清小说的传播者通过广告,宣传救国救民的办刊宗旨、阐明小说理念,指导作家借鉴中外小说艺术规则,提倡千奇百怪的小说类型,强调版权、标明稿酬,或者在杂志上登载与小说无关的商业广告来扩大经济来源。晚清有关小说的广告宣传,推动了小说的发行,对晚清小说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明代通俗小说刊刻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通俗小说的出版中心是从福建建阳,逐渐转向以苏杭为中心的江浙地区,这是出版商业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小说作为一种商品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4.
清末中国境外的中文报刊其副刊也常登载小说,尤以文言小说为主。这对研究小说文献与小说史有着不可忽视的资料文献价值。文章通过介绍新加坡《叻报》上登载的小说,来证此说。  相似文献   

15.
明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创作发展到明代,已成为白话小说兴盛的时代,言小说创作相对处于不太景气的状态,但言小说总集的编选却出现了异常繁盛的局面,并与白话小说融合为这一时代学的主流。但长期来,研究对明代小说研究的兴趣,多集中于白话小说,研究言小说的,也多注意明代新创作的作品,明代言小说总集的研究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穿越"一度成为小说中风行的题材,这种题材多半出现于翻新小说中,其成因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社会心理的影响,既有本土文学的传统,又有外来小说的启迪,同时又与小说的市场化密切相关。"穿越"可分为三种模式,是晚清小说中最具新意和时代特色的题材之一,其得失对今日的文学亦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晚清上海租界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所发生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学者们论述的较多,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上海租界对小说的影响,人们探讨的还不够深入。晚清小说的繁荣以上海为中心,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租界的存在。其中的报载小说的迅速发展又促成了古代小说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梦回大清》《步步惊心》等"清穿"类型,创造了穿越小说的历史辉煌,使得"穿越小说"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当前的穿越小说创作多局限于"梦回大清"的"清穿"模式,有千篇一律的弊端,迫切需要有新思路,可从小叙述到大叙事、从解构到建构、从"过去"到"未来"开辟新的方向。这将有助于穿越小说创作打破瓶颈,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9.
小说广告负载着晚清民初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和批评意识,它记载了小说创作的原始资料,也为探究当下文人心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窗口。小说广告的宣传,刺激了晚清民初小说的繁荣,也在相当程度上遮蔽了小说自身艺术的文体特质,构成了晚清民初小说艺术生命贫乏的现实症结。小说报人的广告宣传策略与传播受众的消费效应形成互动,在传播实践的得失进退中谱写了中国小说观念近代化进程的多重变奏。  相似文献   

20.
李涵秋的小说客观的反映出了各阶级、各阶层在那个时代的心灵史和社会的历史变迁,将言情与社会结合起来,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近代狭邪小说也有自我的独特价值,它将小说的表现对象由繁琐的家庭故事改为特殊的社会故事,将展现感情为主的清代人情小说转变为展现士人生活为主,确定了自身的历史地位。但由于表达"情"与"社会"范围的限制,狭邪小说对比于社会言情小说有着巨大的缺点,从而导致了它无可挽回的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