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绘画与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儿童的想像力可以超过大人,孩子身上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因此,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然而,我们有的教师却不注意保护孩子身上的这种潜能.记得我有一个8岁的小邻居,在一次美术课上,没按教师的要求临摹一头猪,而是画了七头形态各异、形象生动的猪,这原本是一件好事,说明这个孩子不但具有较强的想像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具…  相似文献   

2.
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认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 ,突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与想像力的培养以及通过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等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几种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想像力在学生智力因素中极具创造性.一定程度上,一个学牛的想像力高低决定着他(她)今后的成就高低.因此加强想像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完全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音乐作为表达人类思想与情感的重要工具 ,它以丰富美妙的想像力 ,诗一样的语言 ,抒发人们的思想情感 ,用“以声表情”的方式创造出声情并茂的听觉艺术 ,所以人们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民族音乐家柯达伊·佐尔丹认为 :“创造的能力实际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能 ,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 ,就能开掘这种能力。”为此 ,就小学音乐课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在发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属于农村小学 ,学生音乐基础差、素质低 ,对音乐缺乏兴趣。在音乐课上 ,我首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有意识地选…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像。想像是一种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十分有益。下面,谈谈本人在自然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几点做法。一、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推想推想是一种在严密的逻辑推理指挥下的想像。它要求学生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现象想到结果。在自然课教学中,推想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因为在很多实验教学中,教师都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潜能。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赞叹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孩子们确实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可是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孩子们的想像力却黯淡无光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师应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去开采想像;应做一位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去升华想像。一、抓住契机,激活想像授课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动态,抓住教材特点,紧扣课堂脉搏,随机应变,及时稳妥地抓住契…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因此,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只有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其潜能。 一、在观察体验中激发幼儿兴趣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创造潜能的开发融入语文教学过程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之中。一、语文课堂教学要在优化的情境中激发创新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实质上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如何正确处理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是前提,是基础;“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是结果,是目标。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初步掌握科学  相似文献   

12.
想像力,是人的创造力中最宝贵的品质。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否具有丰富的开拓的活跃的想像力,是衡量民族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亦是一个民族科技创新能力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科幻,正是展示想像力的文学,其内容总是指向未知与未来世界的,它具有科学性、前瞻性、警示性和教育娱乐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中学生进行科普科幻文学作品的读写,树立科幻意识,活跃创造思维,激发并培养想像力,进而提高其整体的创新能力,应是当前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的至为重要内容。科幻意识和素质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石,是想像力中极具创造性和科学…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可以说,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陈慕德 《幼儿教育》2000,(11):39-39
有个电视台曾用“O”作为智力测试题。他们先到大学里,大学生见了这个“O”,便哄堂大笑起来,还说:“这算什么,还想来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了!”后来,他们去一所幼儿园,幼儿见了“O”,就一个个举起小手,一个说“是月亮”,另一个说“是鸡蛋”,还有人说“是演员的嘴巴,正在唱歌哩”,有个女孩说:“那是老师的眼睛,又在发脾气啦!”你看,幼儿的想像力多丰富!怪不得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还想飞上天空和潜入蚁穴呢。”这种不受拘束的想像力正是孩子创造的源泉。做父母的大多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好好的玩具,一到孩子的手里,没玩几天便被拆散了。其实,这是孩子想展开自己的想像,进行新的创造呢!因此,奥地利的一些幼儿园就专门为孩子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玩具娃娃,让孩子开动脑筋拆拆拼拼,重新组装新玩具。给孩子讲故事也是一种培养想像力的好方法。孩子听过故事后,最好让他复述一遍。孩子在复述时得对故事进行一番回忆和加工,这其实也是想像和创造的过程。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妈妈在这一方面就做得很巧妙。她讲故事时总要留下个尾巴,让歌德去想想。当第二天歌德展开想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其间蕴含着大量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素,这是由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想像力和创新能力上具有的两大优势所决定的。一是语言优势,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是创新能力的基本因素,一切创造及其过程都需要语言的参与;二是思维的优势,思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  相似文献   

17.
创新能力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集想象和创造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角度讲,想像是人们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头脑加工厂构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一个想像力丰富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能够把自己已经占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形象,或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想像力其实就是活化知识的酶。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想像的翅膀在语文教学中飞扬起来呢?一、凭借语言文字启发想像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是用词来表达的。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决定教学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实质上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如何正确处理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是前提,是基础;“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是结果,是目标。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想像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和动力。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然而,教育的现实却是,这种源泉性的想像力在一些教师机械死板的教学工作中给扼杀了。某教师让低年级小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学生有说:“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很难过”、“我日子很难过”的等等,老师听了颇为满意。但是当一位学生说:“我家旁边的小河很难过”时,老师大不以为然,一口便作了否定。听到此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