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张玉成 《物理教师》2002,23(9):18-19
中学物理中“光谱及光谱分析”这部分内容 ,虽然篇幅不多 ,但其内容丰富 ,学生在学习中常会提出许多问题 .这里选择若干典型问题 ,作一定性解释 ,希望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内容 .1 为什么稀薄气体或金属蒸汽发射明线光谱 ?根据量子理论 ,原子有一系列分立的能级 ,原子能级中能量最低的称为基态 ,其余的称为激发态 .原子因吸收外界能量会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 ,该过程称为原子的激发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若由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就会发出一定频率的色光 ,其频率由E2 -E1=hν决定 .由于原子能级不连续 ,因此 ,发出的…  相似文献   

2.
激光原理     
激光又名莱塞.莱塞是英语Laser的译音,是由Light Amplification by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受激辐射引起的光放大)这几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拼成的.故激光器就是指受激辐射引起的光放大器.激光的主要特点是能对光进行放大.这点和电子管、晶体管能放大电压、放大电流相类似.电子管、晶体管的放大原理大家都较熟悉,但激光的光放大原理却涉及到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原子具有不同的能级(或称能态),这些能级好比一个梯子的级,由下而上:1、2、3、4级.一个物体中的原子,在室温下,大多数处于最低能级,即基态.基态的原子可以吸收能量并受激而升到较高的能级,即激发态.当物质处于热平衡时,在各个能态的原子数目,低能态的平均原子数总是比在高能态的多(见下图).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粒子可能具有的能量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因此粒子可能处于的能级的分布也是分立的。当粒子所具有的能量发生变化时,不论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还是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必须伴随着该粒子与外界能量的交换。本文论述粒子能量与外界光能之间的转换或交换过程。 对于物质中处于较低能级的粒子而言,可以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的能量而跃迁到较高的能级,这种过程,称为粒子对入射光场的受激吸收过程。通常我们称为吸收过程。对于物质中处于较高的能级粒子而言,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向外界发射出特定频率的光子。其中一种不依赖于外界光场的方式,自发地辐射出一个特定频率的光子而跃迁到较低能级(即ν=  相似文献   

4.
李小虎 《物理教师》2008,29(3):34-35
在原子中,当原子吸收外界能量后处于激发态,而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当它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就会释放能量、而能量是以光子(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  相似文献   

5.
某些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可释放足够的能量,并且这些能量被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物质分子或原子吸收而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这种受激分子或原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便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这种因吸收化学能而产生的光称为化学发光,利用化学发光反应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发光分析法.最早发现的化学发光现象发生在生物体内,即荧火虫,现在人们称之为生物发光.到了十九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简单的非生物有机化合物也能产生化学发光,如:洛粉碱(2,4,5—三苯基咪唑)、鲁米诺(3—氨基苯二甲酢肼)、光泽精(N,N—二甲基二吖啶硝酸盐)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化学发光.以后又陆续发现了许多化学发光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6.
第14题 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多少?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1/n-1  相似文献   

7.
1.一个原子和一群原子一个氢原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个可能的定态上.对于一个氢原子,由某一个定态跃迁时,每次只能有一种跃迁.但是如果容器中盛有大量的氢原子,就可能同时出现多种跃迁.例1有一个处于量子数n=4的激发态中的氢原子,在它向低能态跃迁时,最多可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分析可能的跃迁有  相似文献   

8.
处于基态(或较低激发态)的氢原子,吸收能量能够向高能级跃迁.能量的来源可能是吸收入射光子的能量,也可能是从电子、原子等粒子与氢原子间的相互碰撞中获得的能量.玻尔理论中原子跃迁条件hv=E2—E1只适用于光子与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  相似文献   

9.
普通验电笔中的氖管两极间的电压超过60V时,氖管发出橙色辉光,应用这一现象,可以用来演示电路中产生的瞬时高压;又由于氖管中靠近低电势极的电子被电场加速获得较大的动能,再与氖气的原子碰撞使原子激发,当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释放出能量,因此,辉光出现在靠近氖管的低电势极周围,  相似文献   

10.
题目 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多少?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是处在该激发态能。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对光谱的产生、如何进行观察及光谱的应用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但下面的几个问题,课本和教参限于大纲的要求或课本篇幅,对这些问题或略而不谈,或谈得很少,作者在本文中对这些问题的浅释对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望有所帮助。 一、物体发光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课本上指出:光波是由原子内部运动的电子产生的,即是由于原子从外界吸收了能量,从而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从不稳定的激发态跃迁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多余的能量就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给物体加热是原子获取能量的多种方式中的一种,其他还有如光作用、场作用、辐射作用等,物体加热后温度越高,原子就可以被激发到更高的能级。在返回基态  相似文献   

12.
用mw级的外腔式半导体激光器将Cs原子共振激发到6p态,观察到6P3/2 6P3/2→7PJ-6S1/2能量积聚过程中高激发态荧光随激光功率和铯炉温度的变化关系,并对能量积聚过程中的双峰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用动能一定而电荷态不同的^40Ar^9 离子和动能不同的^40Ar^6 离子入射金属Ta表面,靶原子受激辐射发出的200—1000nm波段的特征光谱线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高电荷态离子所激发的靶原子的谱线强度与入射离子的电荷态密切相关,与靶原子的入射动能没有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2004年高考出现了许多有新意的考题。这些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通过下面几例的分析,提醒广大考生注意高考新题型的变化。【例1】(2004新课程卷Ⅱ)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多少?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1n-1()A.2200B.2000C.1200D.2400【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原子能级跃迁过程中的“概率均等”模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跃迁规律可知:处于量子数n=…  相似文献   

15.
原子与辐射场的相互作用,引起原子能量耗散或相对位相改变,导致原子由相干叠加态退化为混合态。该文针对四能级原子辐射和吸收情况,基于Kraus算子理论,利用约化密度矩阵方法,得到四能级原子密度矩阵元的演化规律,从而研究原子的量子相干特性。研究表明:初态处于相干叠加态的四能级原子,由于辐射和吸收,可能演化成相干叠加态、未完全混合态、完全混合态或单一纯态。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激光     
《初中生辅导》2023,(Z9):92-93
<正>我们常常会用到激光笔,更能看到神奇的激光光路,大家知道激光的原理吗?知道激光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应用吗?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什么是激光?原子受激辐射的光,故名“激光”,激光的理论基础起源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技术理论,这一理论是说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类胡萝卜素是如何保护叶绿素分子不被光氧化的?下面就这个问题作答复,以供参考。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当叶绿素分子吸收一个光子后由基态达到单线激发态,处于单线激发态叶绿素分子的高能电子很不稳定,有的迅速回到基态,但有一部分叶绿素分子达到三线激发态。三线激发态可持续10至数百微秒,这样三线激发态叶绿素分子有足够的时间在和分子氧分子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氧分子的基态是一种三线态,当它和三线激发态叶绿素分子反应后转变为单线激发态’。hi”+‘O…  相似文献   

18.
1.发光的概念发光是热辐射之外,以光的形式发出多余的能量,而这种多余能量的发射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发光现象的两个主要特征:(1)任何物体在一定温度下都有热辐射,发光是物体吸收外来能量后所发出的总辐射中超出热辐射的部分;(2)当外界激发源对物体的作用停止后,发光现象还会持续一定的时间,称为余辉。2.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9.
陈留庚 《物理教师》2005,26(7):35-35
题:若原子的某内层电子被电离形成空位,其他层的电子跃迁到该空位上时,会将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此电磁辐射就是原子的特征X射线.内层空位的产生有多种机制,其中的一种称为内转换,即原子中处于激发态的核跃迁回基态时,将跃迁时释放的能量交给某一内层电子,使此内层电子电离而形成空位(被电离的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214Po的原子核从某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可将能量E0=1.416MeV交给内层电子(如K、L、M层电子,K、L、M标记原子中最靠近核的三个电子层)使其电离.实验测得从214Po原子的K、L、M层电离出的电子的动能分别为EK=…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全量子理论,讨论了原子与光场相互作用过程时原子纠缠态的时间演化过程,研究了多个参数对保真度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原子纠缠态与光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原子始终处于部分纠缠状态,原子的量子态保真度随时间的演化呈现出振荡性及类似于拉比振荡的坍塌与复原现象,其振荡频率主要受辐射强度或光子数、原子—光场的耦合强度、原子从高能态到低能态跃迁的复数几率幅以及光场湮没一个光子的复几率幅等因素的调制,而其他因素对原子保真度没有太大的影响,可见,要想改变原子态纠缠度可以通过适当控制上述三个参数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