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初,罗素来华讲演9个月,这是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研究罗素的思想与方法对中国图书馆的影响还是一个空白。中国图书馆界以刘国钧为代表,在罗素来华之前就已开始介绍和研究罗素的学术思想,他翻译罗素的专著,译介罗素思想,对其学术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说罗素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体系的形成亦产生了较大影响。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近代图书馆的孕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近代社会思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维新变法思潮促进了中国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化。转化的主要标志是原有藏书楼的开放和新式藏书楼的出现。在中国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期间,中国图书馆完成了由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全面转型,形成了“形似”的近代图书馆。此后,中国藏书楼才全面、完全地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教育经历了从培养精英人才到普及民众教育的转变。作为知识汇聚之地的图书馆,也历经了从嘉惠士林向教育国民的转型。在我国近代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中,民众图书馆具有指针意义。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民众图书馆对我国旧式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及管理模式进行革故鼎新,开启了近代图书馆普及化、通俗化、法制化及创新化等历史转型。民众图书馆所蕴含的平等、便利、主动服务理念,代表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发展方向,对当下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治理不失启迪价值。参考文献29。  相似文献   

4.
论"新图书馆运动"的高潮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稌年 《图书馆》2007,(2):6-9,16
中国“新图书馆运动”的高潮期,以成立图书馆协(学)会为标志。该阶段进行了彻底的学术转型,形成了近现代的图书馆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图书馆界近代时期的两代代表人物引领了整个高潮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晚清著名公使郭嵩焘与薛福成均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其《伦敦与巴黎日记》《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反映了我国早期驻外使官对西方图书馆的接触和认识。研究和比较他们的图书馆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图书馆观念的形成以及图书馆史研究的深入。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图书馆的特征、角色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传统图书馆为参照,提出转型时期图书馆的特征是什么?它扮演起怎样的社会角色?它的功能又如何定位?并对上述问题从多侧面一一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吴稌年 《图书馆》2012,(5):28-32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学术研究高潮期,图书馆界对急需解决的一些理论、实践问题进行了摸索、争鸣,主要是分类、编目、检字等方面的争鸣,这些争鸣,加快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步伐,显示出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乐于实践、勇于争鸣"的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贡献包括对近代图书馆的建立进行多方准备、亲自参与近代图书馆的创办、推动图书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促进图书馆学术范式转型与图书馆学教育、培养了一批堪称大师的图书馆学家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创建出了诸如体用说、要素说、动静说等,文中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图书馆学术思想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意在对当今图书馆界,创新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图书馆学理论给出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论“新图书馆运动”的核心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稌年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7):134-137,146
"新图书馆运动"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高潮期,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通过对当时主要的学术思想的梳理,可以归纳出它的核心思想是"保存文化、公共公开、推寻国宝、科学管理",这是一个逐步递增而又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保存文化"是基础,"公共公开"是手段,"推寻国宝"是深入,"科学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新图书馆运动中的终身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图书馆运动期间,中国图书馆完成了从藏书楼向近现代图书馆的全面转型,图书馆是"国民的终身学校"的思想成为转型时期的标志性理念之一。对图书馆功能的再认识为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因此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界为中国近代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及其实践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图书馆之隶属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近代图书馆史,厘清图书馆之隶属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除了体制中的隶属关系外,学术隶属是更深层次的核心问题,这是学术转型与知识谱系构建中必须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论述,厘清了中国近代图书馆隶属社会教育司的机制与学术来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轨迹与展望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对20世纪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将之概括为两次飞跃(从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飞跃,从传统图书馆到电子图书馆的飞跃),着重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新阶段的成因、特征及未来趋势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走向平民——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平民化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民化是近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民智"思潮背景下的中国近代图书馆,随着社会各界对其社会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最终被民国教育部定位为社会教育机构,从而为图书馆的平民化提供了制度保障.20世纪20、30年代"新图书馆运动"兴起,它所传播的西方图书馆理念和美国式图书馆管理方式,促使中国近代图书馆在服务形式、借阅对象、收费方式等管理方式上逐渐走向了平民化.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服务伦理的3个发展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服务伦理是图书馆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服务伦理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图书馆时期、近代图书馆时期和现代图书馆时期,每个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伦理特征,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服务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新图书馆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璐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24(3):83-84,89
新图书馆运动实现了中国图书馆从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转变,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成立了图书馆协会,形成了图书馆学教育的规模,产生了第一代图书馆学人。  相似文献   

17.
刘应芳 《图书馆》2011,(3):45-47
太虚是近代佛教史上最有影响的大师,他一生以佛学院和佛教图书馆为媒介来推动佛教复兴和改革运动。太虚受近代公共图书馆理念的启发,很早就倡导建立佛教图书馆,并创建了著名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佛教图书馆从古代藏经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型。太虚创办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为中国图书馆近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鲍士伟来华考察中国图书馆事业,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促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新图书馆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加快了中国图书馆学特色建设进程,促进了中国图书馆界的国际交流,形成了图书馆界自觉跟踪国际潮流并根据国情进行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蒋梦麟把图书馆视作学术研究的“工具”,主张划定图书馆经费、藏书兼收并蓄,并以美国图书馆为榜样改革图书馆管理.其图书馆思想对发展近代图书馆事业、对推动图书馆现代化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学平 《兰台世界》2012,(19):14-1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他一生在学术领域建树颇多,更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梁启超在中国政坛20年间积极投身中国图书馆建设事业,并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17年底,梁启超开始退出政治舞台并转向其学术领域的研究,与此同时,也是其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