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松  陈文 《华章》2012,(23)
本文通过对文化产业动漫类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变目前文化产业动漫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建议.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高等学校能够真正地为社会培养出其需求的动漫人才,为动漫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转变中,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地方高校应积极担负起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河南地方高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地方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与地方文化改革实验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培养既懂文化又善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健康、科学发展,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E网时代,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朝着类型多样性、服务全方位、体制市场化方向发展,高职学院文化传播类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路径随之发生了转变,探寻新的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培养社会需求的宽口径、泛媒体、大传播的人才是文化传播类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江永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女性文字,并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乡村文化产业的建设必须以县情为基础,突出自己的特色,积极发展女书文化产业无疑是振兴江永县乡村经济的一条重要出路。乡村文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而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离不开最关键的要素“人”。通过实地走访、查阅公共资料等方式对江永县女书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对江永县女书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女书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产业人才培养创新与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即主动适应发展趋势促进女书文化产业人才可持续发展;制订有针对性的女书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政企三螺旋人才培养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审美化联系着产业结构调整、文化载体变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和审美体验成为美学在文化产业实际中的新增长点。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坚持德育与美育并重,结合经济学和美学逻辑设置课程及专业,建设教育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的校园环境,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李爱军  路琳 《天中学刊》2012,27(5):108-110
高校创新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河南高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依据文化创新人才的能力素养,通过调整学科专业与课程体系、重视地方文化教育、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国家文化产业振兴为契机,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深入探索文化产业人才需求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的路径。只有突出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的就业导向特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应用文化产业人才,高职文化产业类人才才会在行业和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文化产业与传统工艺传承人才培养状况与缺失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构以高职教育为中心支点的人才培养的7个支撑点,建构4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新型、应用型、开拓型文化产业人才的职业教育,是创新国家职业教育的完整性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支撑文化产业作为地域性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艺术创新型人才是艺术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广东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体现在生源现状、院校体系、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而影响艺术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包括专业技能、人文知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要培养广东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适应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变教育观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树立创新理念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等院校是区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区域文化产业搭建研发平台,通过文化传承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区域文化产业更加明确地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文化产业品牌竞争新阶段的来临,走品牌化之路已经成为各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以文化名城长春市为切入点,在对其文化产业品牌成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分别从政府、文化企业、行业协会等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提出打造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的策略,通过个案的解析为我国地域文化产业品牌化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境外文化产品充斥国内市场的现象十分严重。长此以往,外国生产商将垄断国内文化市场,我国也将沦为文化贸易的逆差大国。同时,中国消费者在不断消费外来文化产品时,不断受其的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使之弱化了民族主体性。在此背景下,该文提出文化生产力的两项职能,并分析了我国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在科技创新和彰显民族主体性两方面的现状,最后提出发展我国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外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从无品牌或商标、低端品牌到高端品牌发展的过程,品牌信用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运用品牌经济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文化产业特点可知,品牌信用度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和品牌溢价能力,文化品牌实施品类对立策略才可能避免同质竞争。  相似文献   

14.
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在安徽政府的高投入、高扶持下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中小创意企业依然面临巨大的融资困境,这种财政主导型的融资模式不利于安徽文化创意产业的继续发展;政府应该为企业融资搭建平台,企业利用自身的创意、版权等知识产权融资才是明智之举。文章首次将知识产权融资引入到安徽文化创意产业中来,为其构建了以知识产权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并针对安徽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安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既有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也有公民自身认识不到位所造成的信仰缺失、文化安全意识淡薄;既有国内对传统文化保护不力的问题,也有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面对中国文化安全现状,我党提出了建构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毫不放松;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建立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的角度来培育公民的文化安全意识;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整顿、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家文化国际竞争力等文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产业的准确定位、政策引导、跨越发展,不仅需要实践的探索,更需要深入理论研究的前瞻性指导。为了直观地展现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以中国知网(CNKI)2000-2014年的文献记录为数据源,利用动态网络分析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2004年前后,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经济逐步突破了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框架,迅速进入了一个文献爆炸的阶段。研究的内容逐步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分析转向与人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结合。同时,结合这一知识谱系分析,对宁波儿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远超过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盲目扩张此专业违背产业发展规律和客观现实.由于文化产业学科体系短期内难以确立,宽与专的矛盾将长期困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定位与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传统学科教育模式缺乏产学研合作机制,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意空间和专业认同感的建立.以上问题若得不到重视和解决,有可能阻碍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进程和创意人才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形成的重要决定。《决定》采用了实事求是,矛盾分析法,系统方法论,群众观点等科学方法分析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探讨《决定》中的科学方法论对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深圳相关文化产业指标的三个第四,概括了其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与发展阶段;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快与集聚效应凸显,文化创意与商业模式结合的成功经验,与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四大基本特征存在异同;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与京、沪、杭相比较,决定了其如何形成不同领域产业链以及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错位发展战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周公仁政”:“关天区”的首张“文化名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公创设的"仁政",开创并奠定了中国数千年来以仁爱、和谐、礼乐、"无逸"和顺应自然等为价值观选择的政治———文化模式,包括"时求民主"的民本主义、"敬德保民"的民生主义、"仁义孝顺"的人伦准则和"维新无逸"的奋斗精神等,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本土数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体。许多学者已准确指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骨干,孔子建立的儒家及其"仁学",实际是以"周公仁政"为主要文化源头的;"仁学"的最早故乡就在关中。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时,要公开提出其目标之一是首先建成彰显本地文脉特色的"东方仁都"。包括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等在内的各文化产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均应首先倾力于"仁政"宣扬和有关项目建设。周公庙、丰鎬遗址等"周文化"遗址保护和建设,应被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