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类型化广播在国外早已是一种成熟的广播模式,其源于美国,原意是格式化的广播,也就是说频率不再按时段形成不同的栏目,而是整频率打造一种概念的广播。类型化广播也是当前我国广播界比较认同的成功模式之一,就广播频率从专业化向类型化发展的方向而言,类型化广播的特点较为适合于音乐电台的全新构建。类型化广播与音乐电台的结合为广播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音乐广播电台的优势广播由于其可伴随性能够在人  相似文献   

2.
陈健声 《视听》2016,(12):18-20
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音乐之声"横空出世,成为内地首家类型化的流行音乐专业频率。自此全国各地类型化电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但我国广播电台的类型化水平还处在相当初级的阶段,现有的类型化电台多分布在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在一些中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类型化电台尚未成气候。尽管类型化电台的数量不多,但其发展潜力却不可小觑。本文仅以贺州交通音乐广播为例,探讨了贺州交通音乐广播在类型化音乐电台定位和节目编排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试图为地市级广播频率的类型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类型化电台在我国开始崭露头角。一些学者开始探讨类型化电台的发展前景,有的电台进行了类型化的探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频率着手打造了“国内第一个类型化流行音乐电台”,东广新闻台则运作“第一家纯新闻类型化电台”,南京音乐台也“嬗变成为省内第一家完全按照类型化模式操作的电台”。这些情况都表明,类型化电台正越来越受到广播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时代听众对资讯的摄取方式、对节目的收听习惯均有所改变,对社会话题讨论的参与热情都与日俱增,这些直接影响到类型化音乐电台的节目方向和制作模式。本文从类型化音乐电台的特质和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特点入手,以笔者的工作经验为基础,探讨类型化音乐电台的资讯节目如何适应听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故事广播的孕育及兴起 近年来,广播电台类型化的春风一路从中央吹到地方,各地方电台纷纷开办类型化新闻台、音乐台等。2004年元月改版推出的上海东广新闻台,被称为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纯新闻类型化电台。2005年10月30日东北第一家类型化音乐广播大连音乐台开播,它以“打造城市背景音乐”为频率定位,力争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城市电台最具影响力的流行音乐电台。2006年3月28日开始,改版后的南京音乐台定位于江苏地区最专业的流行音乐频率。兼容新闻资讯,节目形态(Format)严格执行AC(当代成人流行音乐电台adults contemporary)节目标准,成为江苏省内第一家完全按照类型化模式操作的电台。  相似文献   

6.
鲁艳 《新闻世界》2012,(9):78-79
自从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改版成功后,全国各地类型化电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这对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类型化的改革,应做进一步深入研究,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出最适合本地的类型化广播。  相似文献   

7.
类型化音乐电台主要由音乐与资讯两方面构成,二者的最佳配置是类型化音乐电台成功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类型化音乐电台仍维持着电脑编排与人为调整相结合的模式,后者的目的在于增强电台的可识别性,使目标受众最大化。本文从与人为调整相关的内容编排与形式编排两方面探讨类型化音乐电台的编排特色,以期从中发现类型化音乐电台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广播正在走向“窄播”的时代,尤其各电台的音乐广播更是随着电视的挤压和网络的发展日渐趋于个性化,听众对音乐广播的感知,从一个个单一音乐节目细节式的体验,逐渐变成了对各个音乐频率整体的感觉。听众不再有耐心地去等待某一个特定音乐节目,而希望一个音乐频率播出的音乐内容是相对恒常、稳定、带有陪伴性的,因此办类型化电台成为了如今音乐广播工作者常挂在嘴边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巴晓光 《东南传播》2012,(6):136-137
类型化音乐电台因其风格的统一而满足了分众的要求,但同时也带来了内容趋同化的弊端,这一状况势必带来品牌忠诚度的下降。本文以福建音乐广播为例,探讨了对频率包装的语言风格进行定位和设计,以此来提升音乐广播品牌忠诚度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张涛  李新建 《中国广播》2012,(12):97-I0005
音乐之声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类型化音乐电台,以纯粹的节目内容、独特的运行模式、精准的目标定位,开启了中国广播类型化运营的全新时代。为中国广播史册镌刻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闪光标识,以“品质节目”和“品牌活动”,成为全球华语流行音乐最具领先性的指标电台。  相似文献   

11.
华焰 《视听界》2005,(3):40-43
类型化音乐电台是一种成功的音乐电台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经过了国外以及台湾省媒介市场的长期实践检验,有理由相信这种细分市场的电台经营模式和音乐选择原则是科学而富实践意义的。本文运用流行音乐的冲击力P值来分析音乐电台的音乐路线,即音乐编排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刘叶波 《传媒》2016,(17):54-56
当前,广播频率日趋专业化。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为代表的一批音乐广播专业频率从类型化广播中脱颖而出。随着音悦台、酷我、多米音乐、一听、九酷、千千静听、爱听网、365音乐等一批网络音乐电台的崛起,呈现出视听渠道正日益多元化。可以说,传统广播电台特有的伴随性特色日益淡化,发展优势逐渐弱化,如何做好精准定位,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音乐广播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3.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已经成为满足听众听觉的要件。在传统的电台节目中主持人的个性化是这一电台或频率能否在听众中立足的关键,而自从类型化电台的引进,主持人的个性化已被削弱。这一不争的事实难免会让主持人倍感失落。抚顺音乐广播在2010年成为被类型化的Format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迅速兴起,使媒介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迫使广播在适应的过程中不断"进化"。逐步衍生出广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类型化电台。类型化电台的出现是激烈的传媒竞争的结果。近年来,由于广播电台受到挤压,其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但广播节目的伴随功能却越来越凸显。广州市广播电台青少年广播全新改版为类型化音乐广播电台,并迅速在广播市场中取得了可人的成绩,让听众无论在任何时候打开FM 88.0,都可以听到类型一致的音乐节目,大大提高了25-34岁年青的目标听众对整个频率的忠实度和接受度。类型化电台依靠的是特定的运作模式,走的是吸引固定听众的"窄播"之路。因此,青少年广播的前景是要坚定走类型化音乐电台的改革发展之路,打造有岭南地域特色的音乐广播。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的“类型化电台”模式正式运行之后.国内关于类型化电台与专业化电台的研究在定义、模式等方面有些模糊不清。部分研究者认为,类型化电台就是专业化电台。从检索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最早探讨类型化电台的是2001年林晖的《类型化——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其研究热潮主要集中于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版后。而专业化电台是从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开播后.国内学者即开始了广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周静 《视听纵横》2008,(2):98-100
在当今媒体竞争十分激烈的时候,类型化电台是广播应对挑战、特色化生存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类型化电台的出现就是面对变化,改革和创新的产物。因此,很有必要了解、认识、研究类型化电台,以便在实践中借鉴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广播已经步入了频道专业化时代,目前国内各地电台都已经或正在进行频道专业化改革,由广播向窄播转变。其中发展态势较好的是交通台和音乐台。台湾类型化电台较大陆出现的早,音乐电台的类型化发展特点是小型化、民营。笔者经实地探访台湾四家类型化音乐电台后发现,其在整合营销和节目形态整体设计上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类型化电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算是舶来品。这几年伴随着移动收听时代在中国的崛起,凭借自身个性化,风格化的特点,迅速锁定了一批移动收听群体。就内容上看,如今收听群体的知识结构更完整,文化水平更高,信息需求更加多元。知性收听、理性收听的趋势更加要求一个类型化音乐电台在把握全天统一风格的前提下,要更符合收听情绪上的需要。注重声音的使用,坚持人文关怀,形成文艺气质,是类型化音乐电台的一件美丽外衣。而如何有效并且高效地达到传播效果,则是类型化音乐电台节目规划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解读类型化电台的定义出发,分析了类型化电台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并探析类型化电台的发展之路。虽然类型化电台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上升趋势,但其中显露出的隐患已不容忽视,如何利用机遇,避开误区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类型化电台概念由国外引进,成为解决两大难题、应对受众细分时代的重要法宝。但湖北的听众格局并不适合全盘接受,照搬美国类型化广播的模式和以"京沪"为代表的本土化格式电台的发展思路。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FM1026在不具备音乐、新闻、交通等格式化广播的传统专业优势背景之下,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格式化之路,那就是:综合型广播和专题类节目的格式化。本文通过分析FM1026在类型化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听众背景、棘手问题、实践举措和创新思维,归纳了在专题节目基础之上如何做到格式化布局和品牌化栏目的有效统一,以及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国内类型化广播电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