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要把说话与读写等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协调发展。1.把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结合起来,以说促读,共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就朗读技巧来指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往往收效不大。如果把“说话”作为基础,以说促读,以说带读,往往会...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许多语文教学专家指出: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很多,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读得不充分、读得不深入、读得不忘我.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学低年级儿童要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其语文素质。1-语言文字训练要重视朗读首先应要求学生读正确。要用普通话读,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读好轻声、儿化。第二要训练学生读流利。要指导学生不要一字一顿地读,不要每个句子都拖长声音地唱读,朗读速度应接近于他们平常说话的速度。第三要让学生读文、体情、入境。一要注意按句逗停顿;二要注意语调,让学生读出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三要注意重音,对表达全句中心的关键词要重读。通过朗读训…  相似文献   

4.
语文能力主要指的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语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而实际上朗读方面的训练经常被忽视。因此,教师应加强对于朗读的重视,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我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具体做法如下:一、读得正确所谓把课文读正确,就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声音响亮,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不唱读。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读时  相似文献   

6.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四个方面,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而,我们要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将朗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努力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阅读教学的基本意义是充分感知、领悟。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手段。但是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非就是简单地让学生一味地读书。朗读课文的目的内涵丰富得很 ,教师必须努力创出新意 ,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朗读。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 ,在初步朗读课文时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轻声等字音。要求做到“声音响亮 ,不误一字 ,不少一字 ,不多一字 ,不倒一字”。2 .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自然停顿 ,训练学生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规律 ,为理解词句的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3.指导学生读出肯…  相似文献   

8.
杨珺 《新课程研究》2010,(2):165-167
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但目前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普遍较差,这与口语能力不强有直接的关系。本文从分析中职学生口语能力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增设普通话培训测试课程、借助文学沙龙强化朗读训练”的口语训练途径。同时,提出了运用“强调会读,强化朗读、引导说话”的口语训练方法,以达到提高中职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朗读训练谈     
朗读训练谈邬晓玲(宜春师范附小)一、明确要求,分步达标从阅读教学的第一堂课开始,首先要对学生提出朗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并熟记。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做到流利地读,有感...  相似文献   

10.
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从零起步的,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一步步训练。1先让学生读好一句话,做到声音响亮,发音正确,不添字,不少字,不断句,不唱读,不重复,按词连续读下来。如第一册读词句练习中的“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句话,学习时我告诉学生:这句话是说“谁/在哪里/干什么”,让学生按照这三部分读出…  相似文献   

11.
朗读不仅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朗读要求不停歇地读一段或一篇文章.做到不掉字、不添字、不倒读、不误读.这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维持其注意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训练了其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朗读的停顿、轻重、升降、快慢等,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义关系及时做出符合原文含义的表达反应.这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度性等。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从朗读技能的训练开始的,而学会准确地评价他人的朗读,则有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一、感动自己,激起共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让学生先感动自己他们才能与评价对象产生共鸣。1.务必让学生读准确。读准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给学生讲清正确读文的重要性,还要善于抓住第一次出现的字词,在第一时间进行形近字的辨析、同音字的  相似文献   

13.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多种方法 ,是综合训练的过程 ,而其中贯穿始终并起主要作用的是读的练习 ,包括朗读和默读。凡是对读的训练重视不够 ,练习不到位或不得法的 ,都必然会不同程度地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这是因为“读”具有多方面的训练意义。朗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佳途径。 语感 ,就是感悟语言内涵的能力 ,它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与核心。在朗读的过程中 ,语言以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的形式同时刺激着读者的大脑 ,需要他即时破…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5.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其语文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6.
当前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促情、读中悟情”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人人高举“读”字旗,百“读”争艳:朗读、默读、自由读、配乐读、比赛读、表演读……春色满园,独领风骚。一时间,语文课上书声琅琅、写写说说,演演笑笑,如花团锦簇,好不热闹。可谓是一个“读”字了得!但透过这些开满鲜花的读的背后,却发现学生的语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语文能力也未见提升。这些迹象的出现难道不是错误的朗读指导惹的祸吗?  相似文献   

17.
所谓“角色朗读”,就是针对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的讲话、对话,让学生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逼真地模仿他们去“讲”、去“对”;有的课文则让学生在重点揣摩、体会写作背景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前提下,掌握语调,绘声绘色,抑扬顿挫地朗读;有的课文本身就是戏剧文学,则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总之,教师可由不同课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活动。实践证明,课堂中学生的角色朗读是有一定效果的。 一、它能体现中师语文能力训练体系的特点 由于中师本身的特殊性,考虑培养师范生目标的实际,我们认为中师语文能力训练体系的特点应为“读是基础,说为重点,教为目的”。现行教材中,其学练重  相似文献   

18.
顾三萍 《双语学习》2007,(8M):20-20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对于阅读教学,于永正老师有着自己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以读为本,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归宿。他曾说过:"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一个‘读’字。""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桥梁和手段,离开读这个阅读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训练,语文本领的掌握就是一句空话。""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阅读教学中,于老师始终把朗读贯穿于课堂,  相似文献   

20.
一、近两年来,我在教学中注意抓学生的朗读训练,改变了过去重写轻读,重书本练习轻口头练习的现象。在讲读课文时,我尽量做到少讲、精讲,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多朗读。做到读的遍数多,读的人数多,读的形式多,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使学生由读懂课文到会读课文。二、在朗读训练时,先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在读正确、读通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防止和克服读得过快,像放爆竹似的,听不清读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