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志红 《新疆教育》2012,(11):158-158
现在小学生们学的所谓奥数实际上与奥赛的内容差异很大,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奥数的内容体系。奥数热的成风实际上是打着奥数的牌子搞应试教育,更为可悲的是昧着良心为自己赚黑心钱。不少学生也在奥数热中无法及时调整心态,一旦遇到挫折就受不了,有的甚至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2.
荆平 《天津教育》2011,(3):15-15
新年伊始,“奥数”争论波澜再起。1月下旬,有媒体报道北京市一所著名中学的校长批评“奥数”被严重妖魔化,并发出了“奥数不是反革命”的强音。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了“反批评”。有人撰文指出,“奥数”之所以如火如荼,不是大多数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为数学爱好者,“原因在于有人不愿让它与升学脱钩,坚持把它作为‘选优’、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     
《中学生天地》2009,(7):7-7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奥数是思维的杂技。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在博客上称,让中小学生学奥数加重了学生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呼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很多人支持杨教授的观点,但也有人说,错不在奥数本身,而在于把适合少数数学神童的奥数普及到多数学生身上,自然会让多数人感觉“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奥数"现象进行了专题报道,节目播出后新一轮的反奥数呼声渐趋高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收记者采访时也明确提出"禁止以奥数或各种竞赛成绩作为入学依据"。事实上,作为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奥数教育始终处于风口浪尖,但从未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正如中央电视台所总结:奥数教育背后的根源还是利益的竞争,屡禁不止的择校现象为奥数教育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解决奥数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日前再次发布通知,禁止把奥数与"小升初"挂钩。然而,面对禁令,很多家长的反应竟然是不知所措,不喜反忧。"奥数确实很不好,可是奥数再不好也比拼爹好。"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黄先生说。与黄先生持有同样看法的人很多。(9月10日《现代快报》)奥数,这种被一些教育界人士指为专门为难学生,让孩子对学习数学甚至是对上学都失去兴趣的学科赛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然而质疑归质疑,当国家和地方的教育部门出台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6.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09,(8):79-79
近八成网友认为应取消奥赛加分 近日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截止6月1日有77.59%的网友认为奥数热的根源在于奥数对升学和择校有用,55.76%的认为应逐步去除奥数.45.13%的认为奥数学习进入了误区,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75.76%的赞同取消奥赛加分,与高校招生等脱钩。  相似文献   

7.
事件据《市场报》报道,江苏省中学生学科奥赛委办公室主任冯少东指出,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设立的国际大赛,江苏省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组织学生参加,但只限于高中生和数、理、化、生、信息技术5个学科。小学和初中从未搞过类似的比赛,现在小学生学的所谓奥数实际上与奥赛的内容差异很大,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奥数的内容体系。奥数热的成风实际上是打着奥数的牌子搞应试教育。江苏省奥赛委提醒人们,小学、初中根本就没有奥数的说法,也没有奥林匹克的正规竞赛。  相似文献   

8.
《广东教育》2005,(3):62-63
事件 据《市场报》报道,江苏省中学生学科奥赛委办公室主任冯少东指出,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设立的国际大赛,江苏省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组织学生参加。但只限于高中生和数、理、化、生、信息技术5个学科。小学和初中从未搞过类似的比赛,现在小学生学的所谓奥数实际上与奥赛的内容差异很大,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奥数的内容体系。奥数热的成风实际上是打着奥数的牌子搞应试教育。江苏省奥赛委提醒人们,小学、初中根本就没有奥数的说法。也没有奥林匹克的正规竞赛。  相似文献   

9.
宕子 《教书育人》2009,(7):26-26
近日,广州市奥校等机构开始招生报名,又引发新一轮的奥校热。为何奥数这样热?原来民校小升初考试在即,不少家长把奥数作为择校利器。然而奥数对学生智力是否有用?教师和家长却莫衷一是。由于曾经热爱数学——不过,却从未参加过什么奥数培训班,也没请过什么奥数家教——笔者在感情上不能接受杨东平教授对“奥数”的攻击;然而,理智却告诉我,杨东平教授关于“奥数教育”的言论确实不无道理——“奥数教育”之害,的确甚于“黄赌毒”。  相似文献   

10.
近日,广州市奥校等机构开始招生报名,又引发新一轮的奥校热。为何奥数这样热?原来民校小升初考试在即,不少家长把奥数作为择校利器。然而奥数对学生智力是否有用?教师和家长却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1.
奥数对小学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审美感受和创造力;但是也不排除消极作用,如: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产生厌学情绪;奥数的教学方法技巧有时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直接思维间接化。  相似文献   

12.
<正>六、围剿"奥数",防止竞赛功利化"奥数",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的简称,这是一项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国际性数学竞赛活动。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其目的是"发现并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分的青少年,为各国进行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增进各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奥数的题目难度较高,它崇尚的也是奥林匹克精神——"重要的不在于取胜,而在于参加"。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作为小学学科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越来越被学生和家长重视。随着重视程度的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推出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各种各样的数学辅导课程,其中最为广泛流行的就是奥数课程。学习奥数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敏捷,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孩子通过奥数的学习,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实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冯志刚 《上海教育》2014,(10):72-72
只有对数学真正感兴趣、有潜能的孩子才适合读“奥数”。而把“奥数”成绩作为孩子升入名校的敲门砖,或者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认为别人家孩子去学了,自己的孩子不去学,以后就会“吃亏”,这些都是对“奥数”的一种曲解。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在《数学家之路》一文中专门谈到奥数教育。他说:“我在美国看到很多年轻学生,奥数念得很好,竞赛也得高分,后来成为很好的数学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学习奥数完全是凭着兴趣,是业余的,在念完所有学科之后,再去参加奥数比赛,成绩好不好对他们并不重要”;而“我们的教育方向不是根据兴趣来培养,是为家长、为老师、为大学、为了文凭服务。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高三文科生,对如今流行的“奥数热”,想结合自己身边的事,谈点想法。奥数金牌在我们中学生眼里是梦寐以求的宝物:学校会大加宣传与奖励,指导老师可能一夜间声名鹊起身价倍增,父母也脸上增光——更为重要的是,一块金牌往往也解决了个人前程:目前不少知名高校对奥数金牌获得者实行免试入学的政策。如此,出现清华附中奥数杯赛因报名人数太多而被迫取消的新闻也就见怪不怪了。(《北京晨报》)然而纵观奥数的历史,那么多奥数金牌得主,为什么就没再出一个华罗庚、陈省身或陈景润呢?“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教…  相似文献   

17.
奥数如盐     
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盐,但没有人大把大把地吃盐。当少量的盐融于菜或汤中.食之味道才更鲜美。于是,我想到奥数,想到奥数如盐。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长期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说明我们对应试教育的批评不得要领。本文初步认为,应试教育的问题不在于“以知识为中心”、“以智育为本位”,而在于对知识的误读,在于把知识与书本、课堂、学校等同了起来。走出应试教育困境的前提是重构新的教育知识观,这种新的教育知识观是:书本知识是知识形成并同时是生活经验得以可能的前提,而生活经验是书本知识现实化并形成完整知识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品读     
《江苏教育》2012,(26):2
在择校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所谓的禁止奥数,表面上是在治理择校乱象,但根源没有消失,必然会有相应的替代品。很多地方都说取消奥数和升学挂钩,但变相的挂钩比比皆是。日前,北京30所示范中学与市教委签订责任书,承诺不把奥数与升学挂钩。公众惊呼北京此次  相似文献   

20.
奥数如盐     
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盐,但没有人大把大把地吃盐.当少量的盐融于菜或汤中,食之味道才更鲜美.于是,我想到奥数,想到奥数如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