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窝阔台汗己丑年始置的汉军三万户中之萧札剌,不是萧也先之子萧查刺,而是于甲戌年投降蒙古的金中都Jiu军首领札剌儿。增立四万户的时间不在壬辰年而在甲午年。汉军三万户与七万户的设立都与蒙古忽里台大会的召开有关。甲午年增立的七万户,汉人有四:刘黑马、史天泽、严实、张柔;契丹人有三:萧札剌之子重喜、塔不已儿、石抹孛迭儿,蒙古统治设置汉军三万户或七万户的目的,是按照蒙古军制。重新编制汉军,以便于军事指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汉军万户作了全方位和多视角的论述,其焦点主要集中在汉军万户设立的时间、人员及目的等方面。尽管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歧还很大,但也得出了一些被学术界认同的观点。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只有正视这一问题研究中的缺陷,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研究,如此,方能深化此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1206年,成吉思汗授封札剌亦儿部木华黎万户一职,并令其“子孙传国,世世无绝”。之后,虽然承袭“国王”者即继任万户,但其势力却日渐削弱。入元后,因战势所需,札剌亦儿部勋臣又多受任蒙古军万户,从而逐渐替代了早期万户。在授封万户的同时,于成吉思汗建国初及其季年,又编组为若干札剌亦儿千户。然而,受蒙元一代奉行不替的签军制而分戍他处或留居食邑以及几度汗位争夺,加之北元初期南北对峙、东西蒙古势力消长等因素的影响,札剌亦儿千户也随之有所变迁。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于敦煌所出《索铁子牒》的释读上有一些分歧,对于其中的“观子户”一词更是众说纷纭。本文整理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部分内容的释读提出了新的看法,并推定补充了原文书部分残缺的内容;至于“观子户”一词,本文以为是“馆子户”之音讹,并结合唐宋时期的重处色役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阿勒泰市红墩"老户儿家"汉人与蒙古、哈萨克牧民的共生关系及其记忆为例,从集体记忆与社会记忆的角度对记忆的生成和重塑过程进行了田野调查。研究认为,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日常生活中经济、社会与文化领域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是共生关系及其记忆生成的基础。这些记忆可以被唤起和再现,成为民族团结记忆的一部分。共生关系及其记忆在新疆有广泛、深厚和牢固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与之相关的研究对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新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2000年开始,国家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目的是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学习母语,对全民进行教育,号召学习方言,可见方言的重要性。那么,身在异乡的你,是否在说家乡话?是否还清楚地记得一些方言词汇的具体含义呢?例如四川方言"长得莽戳戳的""撇脱"等翻译成普通话有何意思?邻水方言礼俗词语——"看人户、说人户、订人户、走人户",这四个短语有什么独特的意思吗?在今天看来,其实用性以及意义是否有所变化呢?本论文将会对这个问题作详细的解说。  相似文献   

7.
该分析了目前住宅分户采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住宅分户采暖改造与新设计的正确途径,论述了住宅分户采暖对建筑节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永谢布     
明代蒙古中兴君主达延汗在正德年间统一东部蒙古后,将科尔沁、兀良哈三卫等部之外的蒙古诸部组合为六个万户。据蒙文史料记载,六万户中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这与明代汉籍对当时蒙古各大集团的记载是相符的。此外,六万户中还包含着众多的部落,散见于史料记载的就不下数十种之多。对六万户及其所属各部落的名称的探讨,久已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尽管年代湮远,史料散亡,已经难以详尽准确地推本溯源,人们还是找到了大多数部落名称的踪迹,或者提出了可资推测的根据。当然,毕竟还有一些部落名称暂时无法做出解释,其中赫赫闻名的永谢布这个名  相似文献   

9.
为父奈何收费如虎某生中考折桂,考入一重点中专、喜极。然家境窘,其父求诸亲朋凑足学费三万携之送子赴校、三万学费悉数呈给校方,复又馈子饭赀千元而返。未迨两月,忽收子快信一封,内称,儿深知家境不裕,入学后节衣缩食,克俭克勤,不曾乱花一文。然学校又有收费名目...  相似文献   

10.
《康熙休宁县保甲烟户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户籍制度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清代的户口统计从依据编审册转到保甲册,是明清户籍制度的一个重大转变。《康熙休宁县保甲烟户册》对保甲与户籍制度、徽州地方社会等研究有重要价值。保甲册中多数人户载有同居人口,反映了人户构成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保甲册还记载了多样的生理行业和广泛的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1.
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并建六万户后,他的孙子俺答汗领有土默特万户,万户下面还包含若干部落,这些部落占据着以今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广大区域。迄今虽然有不少文章对土默特进行了研究,但土默特中究竟包含哪些部落,各部的住地如何,还远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拟就土默特万户的弘吉刺部作一些探讨,希望能对土默特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宋代户绝继承法在继承前代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户绝之家财产继承制度不断趋于完善与严密。结合《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案例分析可知,依身份不同,寡妻、女儿、继子等享有不同的继承权。寡妻改嫁丧失对亡夫财产的继承权,但嫁妆除外;寡妻守志享有不完整的继承权。继子的财产继承权受身份影响,立继子继承权等同于亲生子,命继子继承权受到比例与数额限制,且在有女儿时进一步受限。在室女、归宗女与出嫁女的继承权依次递减,且在有命继子时被进一步削减。  相似文献   

13.
户式中央空调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户式中央空调的三种主要的系统形式,对其优点、安装、及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户式中央空调,比大型中央空调降低了初投资,实现了分户计量;比分体空调器美化了建筑外观,优化了气流组织。  相似文献   

14.
户别是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宋代户别的研究迄今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此文主要收集了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有关宋代户别研究的论著成果,希冀对宋代户别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西汉的户由其“后”所继承。根据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的规定,“后”有“户后”与“爵后”之分,在理想状态下二者是一致的。分户立户时,“后”对国家授予原户主的爵位和田宅进行继承,从而实现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传承;家庭中其他成员可以分得家庭财物,却无权要求分得“后”应继承的田宅。随着名田宅制的破坏,最迟至东汉,在田宅继承的问题上形成了诸子均分的伦理规范,国家对此不得不予以承认。  相似文献   

16.
户绝与财产继承:清代民事审判中的情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绝财产继承案件是清代民事审判的重要内容,有关户绝财产继承的律例见于"立嫡子违法"、"卑幼私擅用财",与此相关的内容在<户部则例>、<兵部则例>、<理藩院则例>中也有规定,这既表明了宗法伦理的庶民化,又反映了宗族对宗族财产控制的加强.地方官在严格依法判决户绝财产继承案件时,也适从礼制风俗,有袝食说、应继说、兼祧说,在融入了人们对生活和法律理解的同时,促成法律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在追求情理法契合的同时,寓含着社会和谐及长治久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后,于康熙二十二年设立"八旗汉军火器营"。这是八旗组织下首个"火器营",囊括汉军马甲总数的2/3,专习火器,堪称精兵之薮。清朝建立汉军火器营的原因,是为消化、利用藩下兵卒,尤其是在前明接受西法训练,精通火器的孔有德、耿仲明旧属。此外,尚有应付西北边情的原因。清朝入关后,西北边徼长期受卫拉特蒙古威胁,特别是准噶尔崛起,雄踞中亚,令清朝芒刺在背,筹谋应对之策。成立汉军火器营,以谙练火器的精兵抗衡蒙古骑兵,是康熙君臣在武力方面的预备。  相似文献   

18.
北朝时期存在一种专门服务于官府不同部门的杂户,它主要由隶户、屯户、兵户、营户、牧户、乐户、佛图户诸户构成。北朝之所以出现如此庞大的杂户群体,这是由历史渊源、社会背景、拓跋政权发展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永谢布是蒙古右翼三万户之一,它的一部分部众在明朝中期移居西海。永邵卜大成台吉、把尔户台吉、瓦剌他卜囊等人成为永谢布在西海的首领。永谢布一度是西海最强盛的蒙古部落,后因与火落赤的内讧而衰落,最终为固市始汗收编。瓦剌他卜囊是永邵卜大成台吉之婿。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户帖是产税文书,也是宋代赋役推排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不是纳税通知书,其使用范围较广,涵盖了民田、官田、寺观产业以及房屋与宅地等。宋代户帖是从五代承袭而来,一般官员、民户、寺观都有户帖。但是,有些民户存在一个户头有多个户帖的现象,这成为户帖的最大缺陷,再加上各地官府没有一个统一的实施标准,因而在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以后,户帖逐渐被砧基簿所取代。作为产税文书,户帖是宋代朝廷进行社会控制的一个制度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