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叶菲 《科技文萃》2000,(6):105-107
生物芯片背景资料 生物芯片是国际上九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它将多种生物探针高密集地固定在一块小小的玻璃片上,从而达到了一次实验同时检测多种疾病或分析多种生物样本目的. 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等都属于生物芯片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应用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芯片技术是 2 0世纪 80年代末才发展起来的 ,是一项融电子学、生命科学、物理学于一体的崭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的本质是生物信号的平行分析 ,它利用核酸分子杂交、蛋白亲和原理 ,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杂交或亲和与否 ,可迅速获得所需信息。它将生命的化学过程转化为一种可控的静态形式 ,用计算机对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使许多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能在非常小的空间范围 (指甲盖大小或“随身听”大小 )内 ,以非常快的速度 (几小时就可将一个人的不正常基因检测出来 )完成。1 生物芯片的种类生物芯片可分为DNA芯片、蛋白质芯…  相似文献   

3.
1999年1月份,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弗朗西斯.柯林斯在<自然遗传学>杂志针对生物芯片的专辑中发表了题为"小芯片大数据"的文章,阐述了利用基因片段预测生物未来的思想.接着在9月份该杂志组织了关于生物芯片的国际大会,就生物芯片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到2000年中期,生物芯片将在产业规模上有一个大的跃迁.  相似文献   

4.
让生物芯片见证中国“加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程京当选中国工程院新院士。 实至名归,从1999年回国至今,10年间,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系列国内、国际的奖项和荣誉,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能够亲历中国生物芯片的快速发展,并且能带领一支堪称中国生物芯片研发、生产的“国家队”——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如今,他们的每一步发展都倍受国内外同行关注。  相似文献   

5.
生物芯片是指能对生物分子进行快速并行处理和分析的器件。它们通常是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薄型固体,有多种,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多糖芯片和神经元芯片等。它们能够从各个层次揭示生命的奥秘,是未来生物芯片实验室系统的组成部分。生物芯片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6.
生物信息“小精灵”是什么呢?我们把生物芯片(Biochips)称为生物信息“小精灵”。那么,生物芯片又是什么?如果把DNA比作记载生命奥秘的密码,那么,生物芯片就是破解这个奥秘的钥匙——密码本。有了它,人类就可以监测人体中基因的微小变化,在病魔发威之前就扼住它的黑手;有了它,人们还可以寻找新的  相似文献   

7.
何为生物芯片生物芯片(Biochip),实质就是在一个很小的载体表面上,有序的点阵排列着一系列的、固定于一定位置的、可识别的生物分子,通过专门的检测系统可以读出上面所载的信息,从而了解被检测对象各方面遗传特性和生理状况。举个例子,载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奖励》2008,(2):36-36
生物芯片被公认为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高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这一新技术平台所具有的高通量、多参数以及经济快速等鲜明特点,为生物和医药相关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带来了巨大冲击。该项目最初的立项目的是希望借助我国近年来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光机电仪器设备涉及的技术和工艺水平有较大提升的势头下,积累和丰富我国在生物芯片研究、开发和生产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发展迅速。从新技术和新材料方面介绍了传感针、DNA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生物芯片等几种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结构与特点,并阐述了生物传感器在空间生命科学、食品工业、环境监测和发酵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3月1日,年仅36岁的清华大学生物芯片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程京教授,来到中南海为朱铸基、李岚清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及各部部长作了关于生物芯片的科技讲座。生物芯片是能对各种生物分子进行快速特别是并行处理的薄片载体,只有1平方厘米、指甲盖儿大小。它在生命科学、疾病诊治、新药开发、生化武器、司法鉴定、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世界著名商业杂志《财富》预言:“微处理器使我们的经济发生了根本改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生物芯片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更大”。这种生物学和计算机学的…  相似文献   

11.
凭借生物芯片的帮助,许多生物的基因排序已陆续被破解;此外,生物芯片的开发也朝着快速、单一化操作、大分子量分析以及高科技方向发展。此外,由于人类基因组图谱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下一阶段的生化分析技术发展重点将转向蛋白质体的鉴定工作。蛋白体是细胞受到外在环境的改变而表达出的数千种特定的蛋白质产物。这些产物的种类与细胞原有的DNA序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微阵列式的蛋白质芯片也成为下一个芯片技术研发的重点。下面介绍两种已经完成商品化的新型生物芯片,即微流体芯片与蛋白质芯片的工作原理与基本应用。微流体芯片微流体…  相似文献   

12.
生物电子技术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生物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正在开发研制的生物传感器、生物计算机、生物芯片等使这门新兴学科初露锋芒,并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传感器─—人类感官的延伸用于发酵工业的生物传感器,是生物电子技术的最初杰作。以前的传感器都是以非生命物质作为传感材料,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过程进行检测,因而限制了传感器的许多功能。从20世纪60年代起,科学家们将生物大分子酶用于电化学传感器,创造出了新的分析装置─—酶电极,它兼备了酶法分析和电极法的优点,检…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近年来在药物残留分析中应用的一些基于生物学原理的检测技术,包括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法、生物芯片技术和活体生物分析技术等,具体介绍了每种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芯片(biochip)是高密度固定在固相支持介质上的生物信息分子(如寡核苷酸、基因片段、cDNA片段或多肽、蛋白质)的微阵列。基因芯片是生物芯片的一种。基因芯片操作技术包括基因芯片的制备、靶(被检)样品制备和杂交与检测。基因芯片技术可应用于目的基因分离、DNA测序、已知基因的功能研究、基因突变的检测和基因组中的遗传多态性的检测。基因芯片技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但该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颖 《科学教育》2010,(1):91-93
近年来,生物芯片已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生物芯片的概念、主要分类和制作,介绍了生物芯片的应用,分析了生物芯片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迎接抗病毒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与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斗争将是无止境的。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越来越强。一种新的传染病从发现到消灭需要的时间已随科学的进步而获大幅缩短。在过去的20年,生物高新技术风起云涌,基因重组技术、抗体工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各种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等的飞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蛋白质组等重大工程的启动和完成,给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一个朋友将亲戚介绍给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采购仓储主管王淑敏,希望她向公司做一下推荐。乐于助人的王淑敏一看简历就觉得有距离。那个男孩今年研究生毕业,学习的是生物技术,具体的是生物芯片。生物芯片的出现是近年来高新技术领域中极具时代特征的重大进展,是物理学、微电子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交叉形成的高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通过微加工工艺在厘米见方的芯片上集成有成千上万个与生命相关的信息分子,它可以对生命科学与医学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进行集成,从而实现对基因、配体、抗原等生物活性物质进行高效快捷的测试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十分活跃 ,出现一些新的研究热点和新的突破 ,为21世纪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现就以下10个方面作一介绍。(一)生物芯片及其商业化趋势生物芯片(biochip)将是解开生命奥秘 ,协助人们解开基因之谜、彻底改革当前医疗方式的有效手段 ,其用途极其广泛。这项技术将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最有力的分子检测工具。生物芯片的工作过程与半导体芯片类似 ,只不过上面所载的不是晶体管 ,而是数以万计的极微小的化学反应器 ,它每秒能够进行数万次的生化反应。它利用微点阵…  相似文献   

19.
MEMS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MEMS的基本概念、MEMS系统的典型结构和特点,分析了MEMS相关学科、技术基础,时MEMS与微电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对生物领域MEMS和生物芯片相关概念和典型应用进行了较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生物芯片的应用是将探针固定于芯片上 ,利用核酸链间的分子杂交 ,鉴定DNA和蛋白质的一种新技术。尽管生物芯片仅仅出现几年 ,但它带来的信息却蕴藏着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 ,其应用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它已在功能基因组研究、新药研究、物种改良和医学诊断、军事科学等方面提供或正在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 ,已成为科学家们手中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