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防救援现场的短新闻采写,其选题是固定的,即消防救援工作,其特点也是十分明确的,即现场感强、短而精、新闻价值高。单单掌握了这些普遍特点,并不能写出优秀的消防救援现场的短新闻,如何将其写活,写实,写得深入人心,才是最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研究,从采访、写作、立意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消防救援现场短新闻采写的三点见解。一、采访要亲临现场现场短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记者对在新闻现场听到、看到、想到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消防救援现场的短新  相似文献   

2.
现场短新闻具有与其它新闻报道不同的鲜明特色。现场感强、立体感强即是其中之一。我们从一些优秀的现场短新闻中,常可获得这种感受,仿佛也置身于新闻事实的现场,耳闻目睹那里所发生的具体情景。要作到这些,现场短新闻的作者当然需在采写中作多方面的努力,而善于把握和再现处在特定空间和时间中的新闻事实的现场情状,在写作时,写形图貌,使笔如画,看来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文体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受到新闻界的普遍重视。如何采写现场短新闻,已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的新课题。但是,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一些作者采写了所谓“现场短新闻”,其实本人并没有深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而是通过事后访问“复原”而成的。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用复原法采写现场短新闻有违现场短新闻提出的初衷。大家知道,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新闻单位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提出了如何推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12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指出:“新闻宣传首先要真,第二要新,同时要活,要短……这次现场短新闻评选就是一种好形式。”什么是现场短新闻?我的看法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从各级领导到平民百姓,包括编辑、记者,都喊新闻要“短”。可是,喊是喊,做还做。广播里,报纸上,“长”风始终剎不住,“短”风就是形不成。或者,“短”一阵子,又“长”了起来。中国记协倡导写现场短新闻,在我国新闻界吹起了一股清新可喜之风。相比之下,那些洋洋洒洒的长篇新闻稿越来越不受欢迎,袭用已久的新闻写作技法也越来越显得呆板、枯燥、模式化。在这种情况下,“散文式新闻”、“立体化新闻”,“目击新闻”等等,顺应改革大潮和受众的普遍要求脱颖而出。现场短新闻出现之后,很多同志发表了不少文章,就现场短新闻的界況、特点、采写、写作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尽管各执一说,莫衷一是,但为我们深入探讨现场短新闻问题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启示。其实,新闻要短、要活,要生动形象,并非最新  相似文献   

6.
张长生 《青年记者》2012,(11):43-44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的新闻作品,既包括消息、通讯,也包括特写.在各种新闻体裁中,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刊林漫步     
一是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活的具有个性的报道。现场短新闻是一种事件性的新闻。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存在绝对相同的两个事件。新闻应抓取事件的个性事实,共性的事实往往不能构成新闻。这是采写新闻最基本的要求。二是现场短新闻是一种经得起宏观考证的报道。我们采写的大量的现场短新闻,只是截取了事件的某一片段。同类事件间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新闻采写只能截取事件有个性的部分。然而,却不能将这一部分的事实独立于总体的事件。我们虽然未能对事件总体现场实录下来(有些还因为短新闻的篇幅限制所致),但必须将截取的那个片段到总体的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新闻中,现场短新闻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最能代表电视新闻特色的一种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采写好现场短新闻,有助于改进采访作风,提高宣传质量。  相似文献   

9.
清代名人郑板桥关于文章写作有副名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种领异标新的精神,在新闻采写中尤其重要。因为新闻的要义是“新”。这种“新”,除了是“新近发生”这一时间上的要求之外,还应体现思想上的新、内容上的新,甚至形式上的新,读了之后,确实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由此可见,搞好新闻采写,必须有一种领异标新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是建立在对事物认讽的历史与现状的深剂性、广泛性基础上的。就是说,你在采写报道某一事物时,要想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必须了解以往人们对这一事物有过什么认识和说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现场短新闻的构成以及它与短新闻、新闻的关系,目的在于探求现场短新闻的采写规律。总的来说,新闻采写,特别是现场短新闻采写,可以概括为“成在写作,功在踏访。”写作是第二位的,采访是第一位的;对现场短新闻来说,现场踏访尤为重要。现场踏访,既要遵循一般采访规律;更要注意现场采访的特殊规律;重在观察。具体来说是: 第一,重事实,少框框。现场采访与一般翻资料、开座谈会的采访不同,后者需要有个采访提纲,便于有目的地摘录资科、引导发言;现场采访,一般处于事发现场,情况千变万化,难以预料,只能因事制宜,不宜事先拟定提纲,带着框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12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指出:“新闻宣传首先要真,第二要新,同时要活,要短……这次现场短新闻评选就是一种好形式。”什么是现场短新闻?我的看法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2.
翻开报纸,收听广播,“现场新闻”日渐多起来,其报道面之广,写作形式之活,内容之丰,令人欣喜。这些被读者誉为“又鲜又活”的短新闻,再现了各行各业广大群众在四化建设伟业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新闻改革迈出了第一步。但是,正如穆青同志在第一届“现场短新闻”颁奖会上所说,这还“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对其特点及写作之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作者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新闻作品的采写制作,最终形成广播现场短新闻。该新闻具有较高的价值,凭借广播进行播放,达到传播的目的。要想真正写出一篇有文采、有分量、有韵味的作品,实属不易的一件事,本文从广播现场短新闻的写作艺术入手,结合自身的写作经验,谈谈现场短新闻的新作艺术,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一、广播现场短新闻广播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问题的形式之一,迎合了听众求快、求短、求新、求活的普遍心理,以真实的场景、  相似文献   

14.
崔雪娇 《东南传播》2012,(8):187-188
公安消防部门承担着应急救援任务,面临着许多急难险重的事故救援工作,对于消防救援现场的新闻报道,采取现场短新闻的形式,既能体现其强烈的现场感,又因其短小精悍,故事性强,节省时间,内容丰富,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如何做好消防救援现场的短新闻采写工作,成为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以辽宁省鞍山市消防支队的新闻采写为例,试从选题、采写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这一领域新闻采写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新闻体裁,备受新闻界的关注。为了采写好现场短新闻,能够吸引更多读者,新闻工作者们正积极寻找现场新闻的采写方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采写现场短新闻的技巧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倡导写“现场短新闻”已经有好几年了.这种形式已被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受众所欢迎.它的出现和流行,对于推进新闻改革,促进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报道质量,增强宣传效果,改进文风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作为驻站记者,长期在基层,相对来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机会要多一些.这在客观上为采写反映时代生活的现场短新闻提供了条件.近几年来,我不时以此文体作些尝试,从中领略到,采写现场短新闻的过程,是对记者思想、作风、业务能力的检验,也是培养、提高记者综合素质不可多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开展“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以来,许多记者在改革和改进新闻写作上有了明显进步。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能适应“现场短新闻”的高度凝练、掷地有声的要求。语言是记者采写好“现场短新闻”的一个基本功。好的语言要有性格光辉有经验的记者,在语言运用上不是走捷径,拾人牙慧,而是努力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和风格。中央电视台录制的获得二等奖的现场短新闻:《江泽民等节日慰问在岗职工》,运用同期声现场对话,其语言就很有特色: 总书记:广播员就坐在这儿?  相似文献   

18.
现在,各新闻单位都在提倡采写现场短新闻。前不久,光明日报在头版用了差不多一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一组包括现场短新闻在内的短新闻集纳,如此积极地倡导,令人兴奋。我偏爱现场短新闻,仅这几年就采写过几十篇。在全国记协举办的三次全国性评比中,我有3篇作品获奖。当然...  相似文献   

19.
全国的现场短新闻评选已经过两届,它有力地推动了新闻改革,改进了新闻写作,还促使许多新闻工作者改变采访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采摘带露的鲜花,去捕捉含金量较高的新闻。前不久,笔者赴中原参加了全国企业报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加上平时对这种特写式新闻的采写、编辑和研读,觉得现场短新闻在兴起的过程中,尚有一些不足,需要引起新闻界同行们的重视。现场短新闻的内涵界定,望文生义应该具备这样三个要素:第一,是作者亲赴新闻发生地采写的耳闻目睹的“脚板新闻”;第二,篇幅短小,超过千字恐怕就不能进入此列;第三,必须是真正的新闻,不仅时效新,而且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较大的信息量,一般说来,必须是突出的事件性新闻。这三个要素并  相似文献   

20.
论点辑录     
“现场短新闻”界说怎样才能给现场短新闻一个科学性的定义,它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还是一种新兴的报道方式?这是近年来研究者一直争论的话题。笔者认为,现场短新闻应被看作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因为其一,经过这几年的写作实践,现场短新闻已具备自己相对稳定自足的文体形态。在体制上,只有千字左右;在内容上,以再现现场为指归。这就决定了它与消急及新闻故事的分野;同时又没有新闻通讯、新闻特写在体制和结构形式上的放纵与自由。其二,它有自己的文体书写要求和表达方式。比如说写现场,消息、通讯、特写、新闻故事更多的是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