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了两个同学关于要敢于说“我不知道”和要敢于说“我知道”的演讲,颇有感慨。这虽是两个对立的观点,但我认为并不矛盾,而是矛盾的统一体。试想,如果一个人对于某个问题不敢讲“我不知道”,只会说“我知道”,那么,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永远只能是一个未知数。相反只有敢于说“不知道”,他才会“知道”,尔后才会发现更多的“不知道”,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才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不断有所建树。大凡成功之士,都是虚怀若谷的。当然,  相似文献   

2.
庞荣瑞,常州市武进正星辰实验学校校长。他治校的突出经验是“三不管”与“三管”。所谓“三不管”就是指财务报销不签字(不管经费),不参与教师的招聘工作(不管人事),不安排学校的经常性工作(不管常务)。所谓“三管”,就是“管宏观”“、管微观”“、管难管”。他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我的“三不管”是有客观原因的。对于有两个独立法人,3个校区,7000多名学生,600多名教职工的集团式学校的校长来说,我是的确管不了这么多的。就拿经费的签字报销一项,我每到一个校区,肯定首先会有许多等待多时的教师要我签字。这不仅浪费了我的许多宝贵时间,还难…  相似文献   

3.
《养花》一文在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10册中有这样两个句子: 1、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2、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我可得感谢它们。上面句子中的“照管”和“照顾”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关心、料理”的意思。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照管”侧重于注意、看管,是“照料、管理”的意思,可以用于人,如“照管孩子”,也可用于事物,如“这件事由他照管”,其适用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4.
<正>小粗心正在公园里散步,突然从花丛中跳出“旁”“榜”“傍”三个形近字,原来它们三个在做游戏。小粗心看它们三个长得十分相像,就对它们说:“你们三个长得这么像,别人会分不清楚的!”“旁”“榜”“傍”三个字听了,呵呵笑了起来,然后就自我介绍了一下:“我们三个是形近字,长得当然相像,但是还是有办法区分的!”“我读páng,旁边的‘旁’。”“我读bǎng,榜样的‘榜’。”“我读bàng,傍晚的‘傍’。”  相似文献   

5.
“不高兴”老爸 我的爸爸,老是“不高兴”,平常我要请他帮点忙。他总三个字:“不高兴!”  相似文献   

6.
您:你看,我身上有你的影子,就是比你多个“心眼”。 你:您说到哪去了?什么“心眼”不“心眼”的,我们俩都是第二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大多离不开一个“我”亨。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中考,就有20多个省、市的作文考题写“我”,或与“我”有联系,如丹东市的“我与——”、朝阳的“我的快乐之旅”、苏州的“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南通的“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义乌的“我不只是一个角色”济宁的“我的初中生活”.  相似文献   

8.
我有个“咋呼”妈妈,从早到晚瞎咋呼。“儿子,太阳都晒屁股了,还不起来!”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漂亮的储蓄罐,里面存了许多1元的硬币。一天,爸爸突然问我:“子妍,你的储蓄罐里有多少个硬币了?”我说:“不知道。”“我们可以算算啊!”爸爸说道。“好啊!那就打开数一数吧。”我高兴地叫起来,其实我早就想知道里面有多少钱了。“不数,太费时了,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爸爸提出要求。我  相似文献   

10.
我的老妈是个变脸高手。在我眼里,她有时是个典型的慈母,有时又是个可怕的“恶婆”;在我老爸眼里,她有时是个温柔的贤妻,有时又是个无理的“婆娘”。我们享受过老妈“慈母”“贤妻”的幸福,也忍受过老妈“可怕”“无理”的痛苦。我和老爸常常是“同甘共苦”,“相依为命”。我老妈具有“慈母”的一切优点。她非常乐观,爱唱歌,爱跳舞。高兴起来,为我们做好吃的,跟我们谈她单位里开心的事,惹得我们开怀大笑。可她一有不开心的事就冲我和老爸发泄,吓得我们不敢做声。一个周末,老妈高高兴兴地带上钱,说要出去放松放松。我和老爸也各做各的事。傍…  相似文献   

11.
“讨厌,你的胳膊超线了!”我气冲冲地叫道。“你不是也超线了吗?”他指着我的胳膊说。“让你尝尝我的‘九阴白骨爪’!”我向他进攻。他也不甘示弱,给我来了个“降龙十八掌”。这不,我和我的同桌又开始了一场“战争”。我的同桌吕梦磊已经度过了十一个儿童节,他其貌不扬,单眼皮,牙齿发黄,因为不讲究卫生,他的手总是黑不溜秋的。一句话,他的模样一点儿也不惹人喜爱。平时,我们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战争”,多数情况下,“战争”的“导火索”都是因为谁超过了“三八线”。一天下午,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作业,突然,吕梦磊碰了我一下,我的作…  相似文献   

12.
我以前很羡慕值日生——他们站在校门口,就像校园“警察”。一看到不遵守校规的同学,就来个“警察抓小偷”,真神气!这个星期,终于轮到我也来做校园“警察”!这不,还发了个“警徽”——红色的值日生牌。我激动得还没到值日时间就早早地把胸章戴在身上,舍不得摘。虽然值日生早上要提早半小时到校,可头天晚上我总也睡不着觉,生怕第二天迟到。第二天一大早还是我把爸妈叫起床的呢!真正到了值日时,我才发现这个校园“警察”并不好当,要有功夫才行!首先要有“站功”,得在校门口—站一个小时不腿酸。第二要有“嘴功”,要向老师问好,要纠正同学违规,…  相似文献   

13.
我班有个“小淘气”,名叫郝强。他个头不高,但很有力气,脑瓜子也特别灵,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我刚到班上时,总觉得他的“淘  相似文献   

14.
《尊严》一课的教学顺利地进行着。突然,好问的小陈提问:“为什么杰克逊大叔认为哈默是个百分之一百的富翁?”他的问题引起了一阵哄笑。一学生抢着说:“因为他有尊严,懂得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人生,所以说他是个百分之一百的富翁。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没建设性。”小陈脸红红的,我鼓励他:“还有问题吗?不怕,大胆说出来!”小陈接着说:“我想问问,大家都认同杰克逊大叔的这一句话吗?”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对呀!难道你不赞同?”“我不这样认为。在这篇课文中的哈默是一个有尊严的人,经过努力成为了富翁。看来,‘他是个百分之一百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读过‘嗟来之食’这个成语故事,它告诉了我们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有尊严。但他最终没成为富翁,而且还饿死了,这与哈默的境遇截然不同。难道有尊严就能成为富翁?这就是我的疑问。”顿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我把握住这个教育契机,及时让学生展开辩论:“你们对小陈的疑问有什么看法?”一阵沉默后,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学习委员小玲说:“我觉得小陈说得有理,有尊严不一定能成为富翁。因为成功还需要很多的努力。”辩论高手小高说:“对,尊严只是说明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并不代表一个...  相似文献   

15.
“隔阂”、“隔膜”兼属形容词和名词。它们都可表示思想感情上有距离。但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一、词义范围“隔阂”是单义词。指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隔膜”是多义词。1.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2.不熟悉,不通晓;外行。其中,第二个义项是“隔阂”所没有的。如:①我离开故乡多年,对那里的情  相似文献   

16.
我是男孩,11岁,性格开朗,希望自由,不喜欢家长约束,更想在家里有个“至高无上”的“小皇帝”地位。为此,我要求爸爸妈妈到我的房间来开一个“家庭会”。爸爸妈妈居然答应了。  相似文献   

17.
一次课上,我让学生誊写作文。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竟然竖着誊写。当教师的都知道,要求学生誊写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练字,也是为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竟振振有词:“是在学古人啊!古书不都是这么写的吗?”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都看着我,有的还“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似乎在说:“他就这么写,看你怎么着?”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3期49页上,刊登的王学东同志对《小桔灯》一文中人物称代的看法,我对其有不同的理解。王学东同志认为——“小姑娘”答话中的“tā”改为泛指的“他”,其理由是文中“我”与“小姑娘”对“胡大夫”的称代不统一,一个用“他”,一个用“她”,按《现代汉语词典》对泛指的都该用“他”。笔者认为不然,我认为这正是冰心同志用词  相似文献   

19.
咦,早上打开门,一个“扑克脸”大叔正呆呆直直地盯着我看……圆眼镜,小胡子,眉毛忧郁地往两边伸展,头发有个性地蓬蓬乱乱,不说话,不说话,就是不说话!“喂,请问你找谁呀?”“我吗……哦,我是村上隆,日本艺术家,不知中国书虫看没看过我的作品?”“抱歉……没有……”  相似文献   

20.
《我的好妈妈》是一首颇受幼儿喜爱的歌曲。可是有一次,唱完这首歌之后,一个幼儿怯怯地问我:“老师,为什么不唱我的好爸爸呀?”是呀,为什么老唱“好妈妈”,不唱“好爸爸”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