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澹生堂藏书约》实际为后世私人藏书管理提供了细密而详尽的规约,本篇正是要从古代图书管理的视角,探讨该书对于提升明代以后私人藏书管理能力所起之功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学诞生之前,即"前图书馆学"中有关藏书的分类、编目、访求、庋藏、保管、建筑、设备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和理论。分别介绍了《汉书.艺文志》序、《隋书.经籍志》、《通志.校雠略》、《通志.艺文略》、《麟台故事》、《南宋馆阁录》、《澹生堂藏书约》、《藏书记要》、《流通古书约》、《儒藏说》等文献的内容及其在我国藏书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明末著名的私人藏书家祁承牒的生平,重点考述了他在明末浙江绍兴著名的藏书楼—澹生堂藏书的藏书历程和辉煌业绩,使我们在感慨古代藏书“聚之艰,散之易”的同时,更为祁承牒为古代典籍的保存与传播而“苦苦以求”的执著所感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相似文献   

4.
明代目录著作中的史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渊阁书目》、《国史经籍志》、《百川书志》、《万卷堂书目》、《世善堂藏书目录》、《玄赏斋书目》、《澹生堂书目》等明代官私目录著作中史部分类的考察,明代史学在目录学著作中的体现亦可考见。这些史部类别的设置,对传统目录著作史部分类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而一些新类的出现,不仅反映着史学发展过程中史书部类的变化,从中亦可窥见明代史学发展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5.
祁承(火業)(1563~1628),字尔光,号夷度,又号旷翁、密士老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是有名的学者,编著有《国朝征信录》二百十二卷、《淡生堂余苑》六百零四卷和《淡生堂集》、《淡生堂藏书约》及《淡生堂藏书目录》等著作。后两书对后世影响颇大。祁氏是浙江绍兴人,家有祖传藏书,从小喜欢看书,自十五岁起即嗜书入迷。他自述说:“及舞象而后,更沉酣典籍。手录古今四部,取其切近举业者汇为一书,卷以千计,十指为裂。”他喜欢收集图书,常在刻书业发达的武林购买图书,“遍访坊肆所  相似文献   

6.
孙星衍(175-1818),字伯渊,一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武进市)人,乾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小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和考据专家。孙星衍性喜藏书,一生拥有藏书三千余种,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之一;他又为自己的藏书编写了三部影响深远的书目——《孙氏相堂书目》、怦津馆鉴藏书籍记》和《廉石居藏书记》。因此,孙星衍作为一个较为典型的乾嘉学者,其藏书思想及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透射出乾嘉时代的社会风尚,对我们研究清中叶藏书的兴盛及目录版本学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孙星衍对书籍的喜爱是受他的父亲孙书屏的影响。他在《孙氏调堂书…  相似文献   

7.
焦竑(1540-1620)五车楼,原位于南京珠江路西端原焦状元巷,是南京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建筑之一,可惜于1994年春在南京城市建设中被拆毁。所谓“五车楼”,取的是《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中“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中形容其读书丰富的涵义。后人常常以“学富五车”来形容读书多或学问大的人。关于焦氏的藏书,浙江大藏书家澹生堂主人祁氏曾经说:“金陵焦太史藏书两楼,五楹俱满,余所目睹,而一一皆经校雠探讨,尤人所难。”可以说道出了焦竑五车楼藏书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福标 《图书馆论坛》2006,26(1):224-225,234
明末清初岭南诗僧函星创立了海云诗派。其别集《瞎堂诗集》在当时佛教界和文学界都享有盛誉。乾隆年间因澹归案发被毁,道光年间又据原版重雕。考察它的结集与流传的过程,有助于了解岭南佛门盛衰的历史,颇具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本堂考     
1998年12月,国家图书馆发行了首套藏书票集《北京图书馆藏书票》,内容为馆藏部分善本书中的历代皇家和中央官府藏书印鉴。其中第五枚藏书票采用的是"大本堂书"这枚藏书印鉴,因编纂时考证的疏漏,误认此印为宋内府收藏书籍、字画之印鉴。不久前,《文献》2000年第1期刊登了子厚《藏书印鉴小考》一文,引据明郑晓《今言》第三百三十一条,考证清楚大本堂是明朝初年建立的,地点在今天的南京。朱元璋敕建大本堂,目的是要聚藏古今图书,延  相似文献   

10.
卧雪庐,袁芳瑛(漱六)藏书楼。对于卧雪庐的藏书,不论是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还是郑伟章的《中国藏书家传略》,苏精《近代藏书三十家》,都语焉不详,因而卧雪庐在私家藏书中的地位不彰。这固然和袁芳瑛来不及釐清所藏文献宝藏、著成目录传世有关,更由于他的后人榆生辈缺乏文化素养、不知  相似文献   

11.
南宋著名藏书家、诗人尤袤嗜书成癖,他广收博采,家中有丰富的藏书,并“汇而目之”编成《遂初堂书目》。友人陆游曾光临其藏书室写下《遂初堂诗》,盛赞其藏书之富:“异书名刻堆满屋,欠伸欲起遭书围。” 尤袤读书更是如饥似渴,每日公退便闭门谢客,躲进书房专心攻读。他曾谈自己的读书体会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遂初堂书目序》)这段话成为文人嗜书的格言。清人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感叹此事,写下“饥当肉兮寒当裘,足消孤寂遣幽忧”的诗句。清末民初的藏书家章钰曾以此为座右铭,将自己的书斋名为“四当斋”。  相似文献   

12.
学生也能开图书馆?日前,复旦大学历史系大三学生陈天翔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把自己的3000多册藏书全部贡献了出来,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寝室改造成了图书馆——同人堂。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他不仅是明未清初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杰出的史学家和卓越的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家富藏书”的藏书家。然而对于后者,却鲜为人知。黄宗羲的藏书非常丰富,其数量之多,甚至可以与当时江南一些著名藏书家相媲美。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下面两个数字说起。第一个数字是他儿子黄百家关于续钞堂所藏书目的统计。康熙四年(1665年),黄宗羲建续钞堂于南雷,庋藏图书。对于当时所有的藏书,黄百家曾分门别类,作过统计。他在《续钞堂藏书目序》中记载:“续钞堂藏书经若干卷,史若干卷,子若干卷,集若干卷,选文若干卷,选诗若干卷,志考类若干卷,经济类若干卷,性理语录,天文,地理、兵刑、礼乐、农圃、医卜、律吕、数算、小说、杂技、野史、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官私藏书,因兵乱焚弃,毁损很多。幸而宋朝留下官私四家图书目录——《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记录了宏富名贵的藏书,使我们对我国中古时期的古籍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黄虞稷编著的《千顷堂书目》,是研究元明以来的历史和当前编辑《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必须采用的工具书。黄字俞邰,福建泉州人,明末诸生,好藏书,筑有千顷堂,藏书数万卷,皆是有关明一代史乘的书籍,是一位精通元明史事、版本和目录学家。康熙时,黄曾参加编修《明史》中的《艺文志》。以后寄居南京,闭户潜居,毕一生精力,编成《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综记由宋辽金元以来直到明末各家的著述目录,网罗极富,  相似文献   

16.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陆心源藏书目录》稿本,为已知多种陆氏书目之外的新见稿本,学界研究皆未涉及。该稿本为陆氏早期的藏书目录,其中存留卷帙、书价、流转等信息,也记录了皕宋楼早期的宋元版书入藏情况,可以结合《皕宋楼藏书志·续志》及日本《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进行比较研究。《陆心源藏书目录》之所以藏于早稻田大学,很有可能是岛田翰所寄赠。  相似文献   

17.
朱文藻编著的《葆醇堂藏书录》采用"经、艺、史、志、子、集、类、说"八分法,试图打破四部分类框架。他整合小类设立艺部,把志部、类部、说部提升为一级类目,调整部分二、三级类目的划分、名称和顺序,对类书的性质和丛书的价值做出新认识,反映出以小学、金石学、舆地之学等为代表的乾嘉学术风貌。《葆醇堂藏书录》本着灵活变通的编目原则,力求突破四分法的桎梏,在图书分类上体现学术发展,是古籍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考述了李慈铭和蔡元培相识相交过程、《越缦堂日记》的出版经过,剖析了清末传统知识分子和学术事业的流变及藏书事业在新时期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代泉州著名藏书家不下二三十家,龚显曾就是其中之一。他毕生致力于藏书事业,购书、抄书、刻书,藏书达7万余卷。龚显曾与他的"薇花吟馆"藏书及"诵芬堂"刻书在福建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诗文评论及史学评论类著作出现较早,唐吴兢《西斋书目》始设"文史类",专收诗文评论、史书评论著作,为北宋官修目录所沿用.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从"文史类"内析出论史者,创设"史评类","史抄类"亦渐被析出.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首次提出"诗文评类","文史类"被取而代之.祁承爜《澹生堂藏书目》兼取众目之长,同时增设"史抄类"史评类"诗文评类"三大类,突破了先前文史相杂的观念,进一步厘清了史评、史抄的界限.《四库全书总目》则对此类文献作了最后的界定和归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