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地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国防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的那样:“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学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乃至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为愈来愈多的人所重视,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21世纪将是地理科学的时代。”然而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地理课程不是十分得到重视。初中地理被认为…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和教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以其思想性、地理性、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地理科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荨众多学科,对地理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对素质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但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还要有正确的持续发展观;懂得人类发展是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地理素养教育的意义1.地理学科之属性与发展决定了地理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地理课是中学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地理教育还肩负着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育人导向功能的重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届国际地理学会的主题,就可  相似文献   

4.
初中地理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使当代中学生明确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及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初中地理新教材有其鲜明的特点,内容新——突出专题,点、线、面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中学地理教学,对人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分析和认识客观世界,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使国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当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由于人类在人地关系上的无知、缺乏自觉的环境意识,使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环境问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人类利益又不损害环境的地理行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地理教育在科学文化、思想、政治和道德等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地理教育对培养公众科学文化素质、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希望引起全社会对地理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张弢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5):45-48,88
钱学森在现代人类知识体系11个门巨类中,将地理科学归结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在五大开放的复杂系统中,把地理系统排在星际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在社会总体设计部下设四大建设中,将地理建设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并列.钱学森把地理学提升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地理科学,其目的是为了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地理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地理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具有极密切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现代地理科学呈现出综合化、整体化、系统化、技术化、社会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趋势,地理科学的发展必将开拓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科学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地理科学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是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引领。从课内、课外提出初中地理环境教育中人地协调观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1.
徐健 《泰安师专学报》2002,24(6):113-115
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地理教育中,应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可见,学生探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地理技能的获得,直接关系到地理能力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形成。那么,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探究呢?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世界各国学校地理教育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理课程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指导,在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现、人口观,使其成为现代化社会中积极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因而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本文根据世界学校地理教育发展的现状,从地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框架、教学要求。内容呈现方式、能力培养、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现代世界学校地理教育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制定我国学校地理课程标准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袁中山 《文教资料》2007,(12):184-186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两大发展战略。地理课是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科目之一;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现行中学地理教育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地理教育,对中学地理教育改革来说是一个契机,在此基础上对中学地理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来说是一个契机。新课程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而可持续发展教育正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最好领域之一。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学地理教育逐渐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责任。地理课程是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科目之一,学校课程中的地理课承担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态度、意识和价值观的基础课。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发展的严峻问题,如何处理好人地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相互协调发展,实现人地关系的特续发展战略,是我们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对青少年进行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的可特续发展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现、资源观、环境观、科学现,形成良好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科技意识,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对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中已明确指出了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它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面对即将到来的2005年高考,我就有关地理高考复习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新地理课程标准改革情形下,本文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现状,以及地理课程标准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影响。接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探讨了新地理课程标准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地位和意义。最后指出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是地理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林辉 《山东教育》2005,(3):50-51
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社会发展的主题,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资源节约性社会的根本就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这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课题和应用方向。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其研究领域非常广阔.地理教育的内容全面地反映了世界的环境、经济和文化。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科学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