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素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把知识蕴藏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学生在浓烈的情境中学习更主动、质疑更大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生活和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  相似文献   

2.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学习要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尽量让数学问题呈现方式生活化,提高学习效率. 一、课堂教学学生活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 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的创设,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不仅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等科学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应贯穿在整个生物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在很多教师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但在具体实施时出现了如下问题:(1)创设生活情境只是走过场,没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作用,也不便于学生操作、理解、学习有关数学知识。(2)创设的生活情境有点牵强,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存在或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3)创设的生活情境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熟悉的。(4)创设的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5)创设的生活情境是过时…  相似文献   

5.
我们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打破教学常规,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善于适时布置超前任务,让学生将问题带入生活.课堂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可以适当处理教材,重组教材,把学生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6.
中学时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一、创设好情境1.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让数学课贴近生活,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愉悦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而创设情境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探究.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 所谓创设有利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就是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境和矛盾冲突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人数学学习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了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二是创设探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和探究,得到主动的发展;三是创设巩固新知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将自主探究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素养,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例谈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的几个尝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起"人人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想探究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为学生创设富有探究性且有新异感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现在很多教师也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但在具体实施时还存在以下问题:(1)创设的生活情境只是走过场,没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作用,也不能便于学生操作、理解、学习有关数学知识。(2)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有点牵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或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3)创设的生活情境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不是学生熟悉的。(4)创设的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没直接联系的。(5)创设的生活情境是过时的,不具备时代生活气息。就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创设的生活情境只是走过场,没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作用,也不能便于学生操作、理解、学习有关教学知识;(2)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有点牵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或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内驱力,并促使学生的认知过程转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获得发现、理解、创设与应用的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热情进行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渊 《中学生物学》2008,24(4):9-10
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设计,使其中包含了要求学生学习解决的问题,并且包含了解决问题的方向、线索,从而在注意、兴趣、思维、情感、态度多个方面都吸引或激发学生,为实现有效地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善于创造地发现问题和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使问题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应用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6.
<正>情境教学是以情境或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图文并茂、创设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一、高中数学情景教学的必要性对于数学情景教学,即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与数学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学习内容与实践相联系,从而使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当下学生只注重知识的学  相似文献   

17.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背景及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教师提供一种熟悉的场景,学生顺着教师的提示努力寻找,最后资助达到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改善教育学的方式是中学数学课程追求的理念之一,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索新知、不断学习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数学问题情境,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既具生成发展意义,又不失扎实有效作用的过程,笔者结合一些具体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和做法。1.思考性是构建有效情境的首要因素创设情境固然需要尽可能联系现实生活,但真正好的数学情境的根本标志不在于一定要联系现实生活,而在于必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  相似文献   

19.
数学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不是照本教“教材”,而是要创造性地活用教材。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进教材,使数学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兴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教材及现实生活有关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课不是以前那样的“枯燥、单调和乏味”,而是现在这样“有趣、新奇、刺激、有用和迷恋”。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教学艺术,千方百计创设优美、悬念、疑惑、幽默、惊奇、欣喜、陌生、熟悉的情景,使课堂气氛充满生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习数学的欲望。乐于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创设情境,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发展。那么,如何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