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高校的本科生教育越来越向通才化培养方向靠近.自十多年前,大类招生模式开始试行以来,目前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己实行按大类招生的模式,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也开始实行.只是,大家对"大类"的理解还更多停留在按专业类招生的层面.近几年考生和家长在翻看高校招生计划时会发现不少高校的招生专业逐渐变成了"xx试验班",其中包括的专业...  相似文献   

2.
从1996年开始,我校艰苦专业在湖南试行单独考试招生。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有地质工程、采矿工程、测量工程三个专业,面向四个地市招收本科生54人,其中地质工程24人,采矿工程12人,测量工程18人。1997年招生范围扩大到5个地市,招收学生40人,其中地质工程18人,采矿工程11人,测量工程11人。其作法是:试行单招的学校会同省教委,将单招计划提前  相似文献   

3.
招生计划的科学制定是关乎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高校招生专业直接推向了招生市场。新的志愿填报方式将会以专业+学校的模式呈现,增加了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但同时也给高校的招生带来了挑战。基于此,我们将招生数据、培养数据、就业数据作为目标数据,构成了动态调整高校专业招生计划模型。该模型具有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客观展现专业的"吸引力"、排除人为造成的录取分数差异、反映院系就业工作的稳步上升态势和直观展示专业积分排名五大作用。从源头上保证了计划完成率、生源质量稳定和专业的持续性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北自学考试》2010,(6):20-21
近日,各个高校相继公布了招生录取政策。很多高校在招生计划方面并无大的变化,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按大类招生的高校增多。就是说高校录取时只按大类招生,考生进入大学两年后再选专业,所以有的高校不建议考生对于专业做过多的关注。按大类招生这种招生方式是如何产生的,学科门类是如何划分的,对于考生而言有什么影响,其优点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建设,在招生环节采取大类招生模式。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推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先基础、后专业"的学习模式,也对高校原有的分专业招生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分析大类招生在高校推行的现状和困局,提出在教学改革、专业分流、学生管理、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解困之策。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随着研究生招生政策的调整及专业研究院的体制模式的创新,高校专业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吸引优秀生源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专业研究院的体制模式及目前所存在的招生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优秀生源的选拔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既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类招生有利于最大可能满足学生专业选择,但须弄清"类"的内容;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并不适合所有高校;大类招生有利于平衡"冷"、"热"专业的生源,但须注意专业的分流;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的优化,但调整不可太过激进。  相似文献   

8.
李念 《教师》2014,(17):16-17
大类招生培养突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有特长"的素质教育的特点,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大类招生培养中出现的新问题,阐述了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对做好大类招生学生培养的意义和优势,并根据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提出了加强对学生专业分流的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按大类招生下专业分流的具体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层出不穷。目前,高校正不断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热点。一、按大类招生产生的背景新中国成立,我国全方位苏化。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进了前苏联具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专业教育模式,专业数量增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办学特征限制,招生工作面临生源数量和质量的困境.近年来硕士生持续扩招为地方高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机遇和环境,政府调控、特色发展和管理创新是地方高枝应对招生困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类招生培养在国内高校发展迅速,其中蕴含"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符,有助于培养新型人才,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在自主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根据国内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现状,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大类招生培养的实践,分析大类培养的内涵和目前的现实困境,提出在通识教育改革、管理模式调整、项目牵引的本科生导师制、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解困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考试季。随着2014年高考的日渐临近,各地高校新政迭出,其中,"大类招生"堪称亮点。东北财经大学继续实施分数优先,扩大大类招生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部按大类招生;南开大学大类招生专业增至12个。大类招生正成为我国重点高校招生的改革趋势。所谓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合并,按一个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校后实行宽口径大类培养,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之后,再根据兴趣爱好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也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新高考改革为地方高校扩大了自主招生权限,同时也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志愿填报选择空间。在形成双向选择优势之后,高考指挥棒的强制性已经逐步弱化,但另一种招生困境逐步显现。地方高校招生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特色或办学特色,容易丧失市场竞争力,其人才选拔和生源素质甄别均会遇到一定的障碍。为此,分析新高考改革背景,探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在招生模式中的变化。同时,解析地方高校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所面临的招生困境,以及在这种招生困境之下的突破方向和发展策略,希望为经验尚欠的地方高校提供招生参考,支持地方高校优化招生质量,达到预期的招生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校的招生制度正朝着按大类招生的方向变革,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学得更宽广、更深入,从而形成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以后的专业深入和创新发展,这对经管学科专业实验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按大类招生制度的分析和对经管学科内在规律的分析,并借鉴了国外著名商学院的专业实验的特点,提出了经管专业实验建设的总体思路,并系统地分析了在新的招生制度下经管专业实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普遍问题与个性问题,分析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现实困境,探究大类招生背景下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优势路径选择,对家政学专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文理科基础班、实验班的个别大类招生模式,二是以独立学院尤其民办学院为单位的大类招生模式,三是全校性的大类招生模式.大类招生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也在专业选择、课程设置与班级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更新观念,从精英教育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在普及性教育中思考其对策与出路.  相似文献   

17.
钱存阳 《大学教育》2023,(2):121-123
近年大类招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型高校采用,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大类招生有利于通识教育、个性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就业等,这是其被广泛认同的基本逻辑,但其实施在学生专业选择、通识课程开设和专业评价等方面,存在有悖于以上逻辑的困境。为了完善大类招生制度,必须提高学生的专业选择能力、科学设计分流操作环节、完善适合大类分流的课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顺应高校"大类招生"形势,着眼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文章提出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课程体系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操作办法,为实施大类招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牛文娟  张翠玲  郭莹 《考试周刊》2012,(74):160-161
近年来,高校正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向。随着学科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大类招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针对目前各高等学校实行大类招生的热点培养模式,本文以宁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学院大类招生为例。从专业分流制度和学生管理两大方面探讨电气信息大类培养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大类招生培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分流。国外对于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模式,但我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分析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中出现的问题,探究了我国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