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国东 《东南传播》2012,(7):181-182
长期以来,以"领导参与各种工作会议+各级领导讲话内容"为固定格式的报道模式,占据了多数行业报刊大量的版面空间……一大堆的"出场人物"、一大堆的或重要抑或是纯粹"蛇足"的引语,再加上一大堆的抽象、艰涩、难懂的统计数字,行业新闻报道往往让多数读者敬而远之。人气不足、读者匮乏成为困扰行业报刊发展的一个"顽疾"。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多数行业报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致力改变"八股文"性质的传播模式,向"时政类"新闻取经,力求将行业新闻做深、做活,以争取更大层面的读者群体。本文仅从技术操作的层面,从人物及引语的处理、统计数据的运用等角度,浅谈如何让行业新闻更鲜活、更形象。  相似文献   

2.
王舒 《传媒》2007,(7):60-61
教育报刊作为教育部门的主流媒体,它熟悉教育,了解教育,贴近教育,是党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宣传舆论阵地,其作用也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但是,由于受行业报刊定位的限制,教育报刊具有涉及领域专一、受众群狭窄的特点,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无疑处于弱势地位.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认真研究教育报刊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其中引进"深度报道"概念,在报道方式上寻求突破,可谓教育报刊在新一轮媒体竞争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3.
行业报刊大都是各行业的部委机关或者司局主管单位主办的行业机关报刊,对本行业工作起着宣传、引领和领导的作用。会议新闻报道在行业报刊的整个新闻报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行业内各部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工作会、表彰会、鉴定会、研讨会、座谈会等接连不断,并且都要求见报,似乎成了行业报刊责无旁贷的任务,从而占据了工作报  相似文献   

4.
于建生 《传媒》2001,(12):7-8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有为数不少的行业指导类报刊,这类报刊由不同的行业领导部门所办,刊载对本系统、本行业工作进行指导的内容,传播本系统、本行业的各类特殊信息。这些报刊有的发行量很大,但是一般不为社会广大读者所知,而只在本系统、本行业传播。  相似文献   

5.
行业报刊记者站是行业新闻媒体单位派驻在注册地以外的从事新闻组稿、发稿和通联工作的机构。目的是为了加强新闻媒体单位同驻地工作的联系,并及时报道当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中涌现的先进经验、先进事迹以及典型案例等。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报刊媒体受到网络媒体强大冲击的情况下,行业报刊记者站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新闻报道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好工作,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行业媒体的融合之路是迭代发展而不是简单地舍旧逐新,应根据不同媒体各自的特点以及行业周期进行科学规划,有序融合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自身的行业资源和专业能力这一优势,并通过迭代发展,从单一报刊业态过渡进化到报刊与新媒体相融合的多元业态。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动态、可视化长处,尽可能延展专业资源、放大专业优势,与传统报刊形成互补、差异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张慧颖 《北京档案》2002,(12):38-38
近一两年来,"创新"一词在报刊、杂志上的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各行各业"创新"的新闻也比比皆是.昨天,我们看到的是某企业、某部门关于创新的消息;今天,我们或许又会看到某公司、某工厂、某行业关于创新的报道.因为创新可以改变落后,可以促进发展、可以使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创新也就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阻碍我国报刊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称,2009年要全面启动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不但在全国实施报刊评估退出机制,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出版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长期以来。报刊的“只生不死”,使得行业发展受限。2009年下半年在全国实施的报刊质量评估和报刊退出机制.不仅会促进报刊资源的科学配置.也更加剧了报刊行业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衡量一篇文章或者报纸的报道质量,转载率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市场导报去年全新改版后,先后有20余篇报道被《报刊文摘》选登。《报刊文摘》以"主流视角、百姓情怀、时代印记、开放眼光"为宗旨组稿,其选用的稿件自然有一定的"门槛"。尽管这并非唯一的参考指标,但从中可以引发一些传媒创新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颖 《传媒》2007,(3):36-38
行业媒体在各自所在的领域往往拥有独到的资源,包括行业信息、行业受众、行业机构、企业及市场等资源.行业媒体的前途取决于对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将行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在"资源中心"观念下,行业媒体的核心问题不再是"我是什么报纸"或"我是什么网站",而是"我能提供什么信息服务".媒体的核心资产不再是报刊、网络等"传统"或"新"的媒介形式,而是信息内容和服务品牌,利用其占有的行业、专业资源,开展新闻服务(如报刊)、知识产品服务(如情报、研究、咨询、工具、终端产品等),以及相关的学习、教育、培训服务,从而提供行业市场、职业发展与专业人士所需的信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蔡维藩 《今传媒》2009,(8):36-37
6月12日,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公布了第五届(2008年)全国行业报(部分)文字编校专项质检结果.6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以<行业报年度"体检"报告公布>为题,做了详细具体的报道.从报道中不难看出,"体检"是严格的,报告是全面的,结论是正确的,对督促新闻出版单位强化质量意识,提高编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觉得,在个别的表述上或许稍有疏漏,似应更加准确严谨.在此不揣浅陋和粗疏,提出来与质检专家们商榷,并就教于各界读者.  相似文献   

12.
肖景辉 《传媒》2005,(11):27-27
10月26日,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的"中国产业行业类报纸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以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25年发展历程为典型案例,与会的30余位产业行业报的负责人通过"解剖麻雀",共同探讨中国产业行业类报纸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行业报:“要行业”还是“甩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省行业报系统,山西工人报是惟一蝉联7年"山西省一级报纸"的行业报。在全国工人报刊系统,山西工人报是获得国家最高新闻奖和本省最高新闻奖数量最多的工人报。作为一张行业报,山西工人报为何能在竞争激  相似文献   

14.
"内容为王"是平面媒体立足传媒业界的不二利器.进入新世纪以来,行业报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变化,加之先天存在的不足以及报业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报遭遇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挑战.为寻求报道内容上的突破,很多行业报走出传统报道领域,广泛借鉴综合性媒体的成功经验,增加民生内容,体现人文关怀,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行业报报道民生,为行业报的发展注入活力,不仅迎合了媒体发展潮流,也是其自身"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双向服务"办报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平顶山电视台作为基层媒体,突出地方特色,创新、健全新闻采访模式,实现基层各行业信息的有效传播对促进行业的发展进步,提升当地经济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然而,多数行业新闻"专业性"的特点,使很多记者面临"采访难、写作难、报道难"的难题。新闻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突出,使媒体公信力逐渐下滑。"行业主体"采访模式的出现,可为行业新闻的采访报道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罗鹏 《新闻前哨》2012,(8):104+108-104,108
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对行业报社来讲既有加快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参与市场竞争的压力。笔者认为,报纸作为报社的核心产业,在转制中转型好不好、适应市场"转身"快不快,能否办一张符合行业要求、贴近读者需求、满足市场需要的行业报纸,是报社转制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一、做强舆论引导,提升报纸的公信力行业报的优势是能够在专业领域内进行专业、权威的报道。即使在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后,这个优势不能丢,而且应该更加强化。因此,转制后的报纸,要坚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闻立报为核心,做强做实、做深做透行业新闻内容,突出自身特色不断创新,着力提升报纸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业报刊长期被“锁定”在以传统行政资源为依托的编辑模式和经营模式当中,长期的传统路径依赖成为当前行业报刊转企改制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以我国“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为背景,分析行业报刊历史路径依赖的形成和编辑经营“锁定”模式,论述行业报刊经营方式的现代转型,提出编辑出版方向从“编辑本位”向“读者本位”转型,市场发行从“行政本位”向“市场本位”转型以及报刊经营从“数量营销”向“内容营销”转型的总体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 无论是出于对中国入世后即将面临的媒体竞争格局的一种回应,还是出于为中国带来一个健康合理的传媒市场。一部分报刊市场化都是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9月份对全国千余家行业报及县级报刊来说不啻是个生死关头。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规划,在各省清理整顿方案于日前汇总后,将在9月底作出答复,决定这些报刊的去留存亡。 中国报刊业正在经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按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的话说,调整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切断报刊经营与部门职权之间的利益纽带,让权力从报刊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9.
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引起中外各界广泛关注,国内外有影响的报刊均争相报道,在媒体舆论界骤然掀起一场民族运动。本文以原始档案资料等对地方媒体关于江桥抗战军事报道的真实性予以考证,以弥补"正史"之不足。  相似文献   

20.
行业报是我国报业中一支独特的力量,在为行业服务中不断探索自身发展的道路,在报业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多年来,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在行业报改革发展中做出了许多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更深入了解全国性行业报的未来走势与当前热点之一的报刊改革状况,记者采访了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会长吕华麟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