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要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就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要想搞好课堂教学,要想教好课,关键又在于备好课。对此,本文就如何进行数学备课,谈谈各课中的“二勤”、“三要”与“四有”。二勤指:勤积累,勤总结;三要指:要单元备课,要超前备课,要课后备课;四有指:脑  相似文献   

2.
石东方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9):12-12,29
备课通常分为三个环节:“备教材、备实验、备学生”.备教材、备实验我们把它称之为“静态备课”,而把备学生称为“动态备课”,很明显,教师只有在备课时采取动、静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仅就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动态备课”.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备课     
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概括为备课(包括写教案)、授课、批改作业、辅导等几个环节。备课是对教学活动的构思,教案是备课的文字体现。可见,备课、写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备课一般是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所谓“备教材”需要达到“六要”:一要熟悉《教学大纲》要求;二要熟悉教学“计划”安排;三要明确教材的目的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四要了解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地位和作用;五要突出重点、突  相似文献   

4.
刘红斌 《今日教育》2006,(7S):11-12
传统的数学备课要求我们做到“六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参、备练习、备板书、备学生:钻透“七点”:钻透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点、能力点、切 入点、渗透点:研究“二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实施新课程后.我与许多教师一样对现在如何备课产生过困惑。难道我们以前的“六备”、钻透“七点”及研究的“二法”还不全面吗?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我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备课强调的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以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为本.脱离社会交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新课改则鲜明地体现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数学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备课思想.才能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  相似文献   

5.
1说课、备课和授课概述 1.1“备课”概述 “备课”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在授课之前的准备工作环节,它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三个重要部分.备课是静态的工作程序,是教师钻研课标和教材以及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的独立思维活动.备课的必要性虽然在理论上是“人人皆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  相似文献   

6.
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六一六”工程。一、教师应具备六项赛本功“六—六”工程第一个“六”的含义是,教师应具备六项基本功。这六项基本功是:1.掌握备课的基本功——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透彻了解学价的基础上,设计好方法,研制好媒体,落实“四备”(备教材、备学情、备方法、各媒体),写好教案,真正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上。2.掌握语言的基本功——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媒体。要求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为此,把各科教师平时上课发育不规…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上的备课资料越来越多,越来越全,教师只要一点鼠标,就可以找到大量备课资料,这为教师学习借鉴优秀教学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助长了一些教师的抄袭行为——他们贪简单,图方便,从此不再认真备课,不再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随着共享电子备课制度的不断推行.很多教师对“共享备课”逐渐产生了依赖。有的教师纯粹复制以往的备课资料,备课没有创造性;有的教师舍本逐末,不把主要精力用于钻研教材,而是用于阅读“共享备课”资料,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对地理教师备课提出了崭新的信息化要求:备课内容从教材到课程资源,备课主体从个体到集体,备课时限从课前到课后,备课形式从文本到多媒体。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基于信息技术的“六步”备课法:收集资料、提炼精华、形成初稿、集思广益、制作课件、完善备课,有效地利用网络实现了备课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一条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我们于1986年3月研究制订了“初中数学教研整体实施方案”(见《江苏教育》中学版1987年第3期),并于当年8月开办教学研究班,开始实行。两年来,我们开展了六方面的教研活动。一、紧扣教材,进行备课我们按照教材,分章编写了“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提前帮助教师备好课。备课有  相似文献   

10.
备课备什么     
翻阅一本本备课本,发现很多教师备课都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会”或“掌握“什么知识,稍涉及的是“能力”、“意识”或“品质”等。再观其课堂教学过程,多是将其备课时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至于那些稍涉及的内容则变成了备课时贴上的标签,大都未能真正落实。这些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只是在教学目标中多了些能体现新课改要求的话语,至于课堂教学并没有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随手翻翻一大摞备课本,你会发现:绝大多数教师的备课都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会”或“掌握”什么知识之类,稍有涉及“能力”或“思想教育”之类。再观其教学过程设计并由此而实地观摩课堂实施,便是教师意图将其备课时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传输给学生,而那“稍有涉及”的东西常常只是备课时贴上的标签而大都未予以落实。恕笔者妄言,此类备课是极为低档的备课,此般教师是蹩脚的教师,在其“专业成长”之  相似文献   

12.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而教材是实施大纲的工具。特别在当前,推行一套大纲、多套教材,更显示出《大纲》的重要。在备课中必须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才能准确掌握教学要求,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针对性地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从而编制合理、恰当的教案.下面是我们备课组关于参数方程的一次备课活动.备课组长:今天的备课活动主要是研究“参数方程”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甲(中心发言人):根据大纲.本单元的知识点从其能级要求是: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了解某些常用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或物理意义,掌握参数方程与普通方…  相似文献   

13.
备课是一项准备性的教学活动。为搞好小学地理上册知识的备课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备课时参考。一、要钻研大纲,吃透教材《大纲》是教学的指南,是备课的准绳。教材是备课的依据。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备大纲”。备好大纲,领会大纲的精神实质,是备好教材,上好地理课的重要保证。钻研大纲时,教师要对大纲中的目的、要求、注意点、教学要点等都要掌握、熟记,并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到“胸有全局”。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结构,这是备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学之前,教师要通读全部教材,熟悉教材的内  相似文献   

14.
一直被人诟病的合作备课,往往就是把一册教材分工备课,然后拼凑成一份目标、内容、策略完全相同的集体教案。这种没有个性的教学预案,很难在不同班级中适用。如何在合作备课中体现个性呢?笔者认为:参与合作备课的教师要对自己“四问”.“炖”出备课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只是个例子,它仅仅提供了师生交流与交往的平台。备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师“教”的需要,更是为了学生“学”的需要,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还必须“走出教材”,  相似文献   

16.
肖川 《宁夏教育》2006,(9):71-71
于永正:强调“隐性备课”、注重“备学生”、“备学法”。张化万:主张“系统备课、换位备课、多次备课、板块备课”。赵景瑞:通过点线面等多角度去钻研教材、用足教材。窦桂梅:关注预设和抓“题眼”。闫学:提倡对文本进行“立体式的解读、深式的解读、有宽度的解读、有创见的解读”进行备课。盛新凤: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依据进行立体备课林良富:强调通过与文本和学生对话进行创造性思维备课。刘可钦: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不同教学思路的追问,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夏青峰:关注“为何而学、学习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作为备课支点……每个名师的备课智慧,都体现了教者超乎寻常的功力,  相似文献   

17.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精心备好课,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认真对课程进行鉴别。1.认识教材的价值.制定教学策略。备课不是“背课”,不是一字不落地背教学流程。它的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以课标和学情为依据使之转化为课时教材,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8.
近日.我校举行了二年级“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由两位年轻教师同时执教“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一课。在进行这节课的集体备课时,我们两个备课小组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教材中如何组织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做了一番热烈的商讨。  相似文献   

19.
教师备课与授课历来都是“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各人有各人的高招”。本文从全面与理解、继承与发展、归纳与演绎、概括与总结、教书与育人、技巧与幽默等六个方面处理《统计学原理》的备课与授课问题,使讲授内容源于教材,但却好于、高于、精于教材,有事半功倍之效用。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事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多年的深刻感受是:其教学内容动态性特点突出,教学目标不局限于知识传授,备课工作不在于形式上的项目齐全,而在于内容上是否有较大的信息不、是否有针对性。为了使继续教育的教学出新意,培训D有实效,我在备课时常采用以下4法。1.分步备课法继续教育中非学历培训教案书写并非“}到渠成”,备课工作不能一步到位,故采用分步法备课。第一步是按照教材备纲目。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很少有经典性的教材可用,常x要“找米F锅”,没有一个系统纲目不行,而且要比较详细,多级标题齐全。还要将每页备课纸右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