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太极柔力球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老年人选择适宜的、健身效果好的运动项目提供参考依据.对象:随机选取某市某社区老年活动中心60~69岁的17名老年人.方法:先进行20天的太极柔力球学习,掌握后配合音乐进行练习3个月,要求每天集中练习1~1.5 h,个人自练不少于30 min.结果: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老年人的健康体适能指标和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是积极的、有效的,对预防老年性疾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之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健身负荷和运动强度可以根据个人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且没有身体对抗,比较适合老年人参与,可以作为老年人常年的健身项目.  相似文献   

2.
太极柔力球中老年爱好者身体机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对我国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促进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文章对山东省菏泽市18名中老年太极柔力球爱好者、16名中老年体育爱好者和12名中老年普通人安静时的心率、血压和运动即刻心率及运动后肺活量进行测定,计算布兰奇心功指数、PWC170和VO2max,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爱好者和一般体育爱好者的心血管功能、身体做功能力,最大吸氧量和肺活量明显优于普通人(P<0.05),太极柔力球爱好者比一般体育爱好者具有更优的趋向,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中老年身体机能和心肺功能的增强有促进作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3.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简单易学,具有观赏性、竞技性、健身娱乐的运动,它具有我国的民族特色,是将太极融入其中的新兴运动项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期刊,研究太极柔力球的起源,运动特征,以及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身体形态、心血管与呼吸系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心境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有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新兴运动项目,本文在查阅大量有关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拟为太极柔力球运动继续向前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太极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开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推进太极柔力球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开展为研究对象,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优势、作用及其开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太极柔力球运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适合不同年龄、体质、阶层的人进行锻炼,是一项融快乐于体育锻炼之中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具有健身、娱乐、观赏、教育等作用;同时提出加强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学校的推广与传播,加强太极柔力球的师资培训,加强对太极柔力球运动重视,以活动促竞赛等措施来促进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开展。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8,(9):834-836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习练太极柔力球,可对身心发展提供很好的促进作用。当代大学生由于课业压力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体质健康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将太极柔力球引入大学校园,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还能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同时对这一过程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浅析太极柔力球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新兴的民族体育项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的研究方法,以多年从事太极柔力球项目的教学经验,对太极柔力球的动作特点、器材、场地、适应人群、健身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剖析,为提高人们对该项目的认识和今后正确地锻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徐州市泉山区群众进行太极柔力球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徐州市泉山区柔力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发展和传播的速度较慢,柔力球练习者的分布也不广泛。因此建议多开展一些与太极柔力球相关的集体活动和比赛,并且通过演出和比赛的形式可以有效宣传和推广柔力球运动,促进柔力球习练者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沟通,增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还可以为习练者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为更好的锻炼带来动力,以期推进太极柔力球项目的进一步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9.
以64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经过36周的实验观察发现:太极柔力球练习相对于其它运动改善老年人睡眠状况的效果更好,尤其是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三个方面效果显著;太极柔力球练习可以全面有效的改善老年人的心理情绪状态,主要体现在始终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防止偏执和恐怖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张忠 《体育世界》2011,(8):62-63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自身特点及其对中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旨在更好地在中老年人群中推广和普及太极柔力球运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考察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的作用,为太极拳作为中老年人适宜的锻炼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太极拳晨练的中老年人进行访问,并记录相关的结果.研究结果:长期坚持练太极拳的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功能比不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人要强.因此,长期坚持练太极拳的中老年人比不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的心肺能力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文化向外传播的代名词之一,其文化承载能力是其他拳种所不具备的。其健身、养生等方面太极拳具有独特之处,作为太极拳流派之一的和氏太极拳,它所包含的易理更是在招法之中处处存在,文章就和氏太极拳的哲学蕴含、和氏太极拳之"圆"观点着手,就和氏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太极起源于((易经》,而太极拳则是由太极演变而来。太极拳讲究的是阴阳相生、刚柔并济,同时也很重视气的修炼,御内气循经脉运行,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保持正常的人体生理机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太极养生在白领阶层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认为白领阶层工作压力大,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习练太极拳可以调节工作压力、缓解精神紧张,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生活、身体状况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众多人群通过习练太极拳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目的。如今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亿人数,在这庞大数字的背后,我们不由得发问:人人都练习太极拳,他们对太极拳了解多少?很显然,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流派,有着自身深厚的理论根基,今习练太极拳者多为年老者或一些青少年,其习练的出发点为强身健体,大多数习练者都只是停留在架势上,有的青少年盲目追求动作的高、难、美、新,对太极拳的习练要领及其内涵从无追究,这就导致了许多拳友练习的非常空洞,同时也影响了学拳的兴趣。古有拳谚:"拳无理不明,理无拳不精",这足以说明习练拳者不仅仅是要会练,而且需要练习者明明白白的练。正如太极拳泰斗吴图南说的"要科学的练太极"。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太极拳传播的最佳土壤,这里聚集了国家建设的未来精英,他们将担负着国家的建设重任,他们的健康状况也关乎着国家的未来.根据高校的太极拳教学现状,本研究认为,高校太极拳在教学中存在如下的误区:太极拳教学的目的性不明确,缺少正确方向的引导;太极拳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不明确,混淆了太极拳的价值;太极拳教学只讲动作,不讲呼吸,遗失了养生的根本;太极拳教学只讲动作表面含义,不讲动作功力,缺少太极拳内涵的体悟.因此,建议高校太极拳的教学应紧紧围绕太极拳的养生价值内涵进行;呼吸和内劲的掌握和体会才是太极拳传播中的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6.
李锐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27-228
随着素质教育改进进程的不断推进,太极拳被列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重要内容,通过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讲解与示范过程中加入技击方式,切实提升太极拳教学质量与效率,增长学生对太极拳拳式及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基于此,本文就技击意识的培养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相关概述,旨在充分发挥出技击意识在促进太极拳教学高质高效开展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出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现有太极拳练习对血压、血糖、血脂造成影响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总结分析太极拳练习对血压、血糖、血脂造成影响的具体机制和不同人群进行太极拳练习时可能存在的风险,旨在为太极拳的科学练习、推广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分析等方法提出当今对太极拳起源的认识众说纷纭,对起源的误解一直存在;甚至一些已经证实关于太极拳起源问题是错误的考证仍然被大量引用;各流派的关系阐述的不够明确等问题。文章从社会文化角度探讨太极拳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口令词和背景音乐在太极拳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背景音乐与口令词在太极拳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包括:减轻教师任务;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加强动作记忆;使动作形象生动;让学生表现到位;增强文化感知;赋予师生自己人效应和暗示效应;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太极拳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对太极拳练习要点“松”、“静”、“柔”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高血脂症老年人群高脂血脂以及骨密度的变化趋势。方法:通过对40名患有高脂血症老年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干预。从各个指标的变化来观察太极拳对高脂血症以及骨质疏松起到的预防作用。结果:锻炼前后老年人高脂血症、骨密度值均发生了显著性的改变(P0.05或P0.01)。即太极拳运动对高脂血症老年人骨质疏松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太极拳运动可有效改善血脂异常,提高骨密度。可作为防治高血脂老年人骨质疏松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