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基于ABAQUS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桩基厚承台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5个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承台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得较好,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承台的性能;分析了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承台内部完整的力流分布,探讨了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承台的受力机理,为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承台传力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在理论分析和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承台的桁架模型.  相似文献   

2.
根据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非线性分析理论.通过ANSYS建立了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出了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理论滞回曲线,与现有试验结果对比较为吻合,为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有限元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外贴碳纤维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介绍钢筋混凝土加固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单元(其中混凝土选用SOLID65单元,钢筋选用LINK8单元,接触单元选用TARGE170和CONTA174,碳纤维布选用SHELL41单元),设定正确的模拟参数,建立合理的非线性有限元梁模型。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从弹塑性理论和有限元理论两个角度详细科学的描述了两者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混凝土随机骨料分布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原理,模拟分析再生骨料附着砂浆的强度变化和厚度变化所引起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变化.模拟方案采用多种组合情况,预估不同组合情况下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评定了再生骨料附着砂浆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同时经过试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模拟结果对再生骨料的实际应用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和塑性理论,按照钢梁和混凝土塑性中和轴相对位置的不同,分别推导了完全剪切连接和部分剪切连接的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对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中重点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8根完全剪切连接和3根部分剪切连接试件的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及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群桩基础桩-土相互作用的主要特征,对三维问题进行分析并简化,建立桩-土非线性作用问题的有限元求解模型,并对不同工况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模拟计算所得位移、应变和应力结果,分析不同荷载组合下基桩受力特点和承台受力变形特征,为群桩基础设计考虑土与基础结构协调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进行3根冷弯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简支梁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在确定冷弯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简支梁本构关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冷弯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简支梁的滞回性能进行非线性分析。研究其在不同参数下的滞回性能、延性等重要抗震性能指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冷弯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简支梁的滞回曲线呈梭形,较为饱满,没有出现明显的捏缩现象,表明构件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2)建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能够预测冷弯薄壁钢管混凝土梁的弹塑性行为和抗震性能,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为进行冷弯薄壁钢管混凝土梁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有限元法在钢混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元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中,充分体现了它"全过程仿真"的特点,和传统的线弹性分析及常规计算模型相比,它的适应性更强,力学概念更加明确,分析过程更加精确。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其非线性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使有限元方法在解决混凝土的破坏准则、本构模型、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关系模型、裂缝问题以及过程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实现等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施工阶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ANSYS有限元分析计算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提供了较好的途径和方法。教学实践表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补充、丰富了教学内容,对常规教学方式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一简支组合梁进行材料非线性的计算和分析,计算中混凝土除具有非线性的本构关系外,还通过破坏准则考虑了混凝土的开裂和压坏等特性。计算得到的承载力与按求塑性极限承载力的方法计算的吻合较好,这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组合梁的受力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高性能混凝土、活性微粉混凝土、低强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智能混凝土等的性能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应用与发展作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As a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rolled steel tube and the core concret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FST) structures can effectively take ad-vantage of these two materials to improv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ductility of the structures. This kind of structure is developing quickly in China and widely used in high-rise structures and bridges. Recently,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numerous studies on CFST structures have been i…  相似文献   

13.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空间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平面与空间有限元模型,对郑州黄河公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二桥)的活载横向分布系数、横粱、拱肋和系梁的受力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重点考察结构的空间效应问题,并分析了结构第一类空间稳定系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活载横向分布系数采用杠杆法与空间分析结果相近,可用于设计计算之中;系梁承受有较大的扭矩;吊杆横梁的受力性质接近于简支梁,而端横梁的受力要进行空间分析,考虑系梁扭矩的作用;K撑中的斜撑和系梁安装支架对提高结构稳定系数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Finite Element (FE) procedures are at present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modelling and analysis and employed extensively in the analysis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and heat transfer and fluids (Bathe, 1996). The essence of FE solution of an engineering problem is that a set of governing algebraic equations is es-tablished which are then solved with the help of a digital computer. The first practical FE procedures were employed in linear analysis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B…  相似文献   

15.
在建的福建省龙岩市红坊互通立交建设区域属于岩溶极为发育地区,桥梁桩基沉降量计算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该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6种桩径的桩基位移情况。经过与其它3种用设计规范计算得到的数值比较,发现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按《建筑桩基规范》计算的结果很接近,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混凝土收缩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内力的影响,在混凝土自身收缩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混凝土收缩应变特性,从而得出凝土收缩引起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内力计算公式,并由此分析了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对组合梁产生的混凝土板提前开裂、挠度增加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三维杆系力学分析模型对钢结构框架进行分析,避免了传统的有限元方法要对构件大量划分网格进行计算而导致的计算自由度巨大,计算耗时的缺点。对于杆件单元,本文采用了一种变刚度的杆单元模型,建立了考虑塑性铰分布长度影响的构件单元刚度矩阵。在此基础上对经典的算例模型进行了静力全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实践与理论不同步的问题,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设想和思路,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引入了“需求驱动”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在计算机网路工程实验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Fillmore的框架理论提出百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同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它们共同促使对意义的理解。本文试以框架理论中的框架转换为视角,探讨幽默言语解读过程中如何通过框架转换来识解言语中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