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实然与应然: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教师困窘的生存状态表现为繁重的事务与苍白的生活、较低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缺乏人性的管理、职业倦怠、恶劣的生活环境和简陋的工作条件等.这些生存状态受个人的生活经历、专业发展程度、家庭等内在原因和强大压力、冷冰冰的管理和教育传统等外在原因影响.改变教师困窘的生存状态,学校教育要彰显教师的个人价值,重新审视教师作为"人"的内涵,教师自身也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走专业化道路,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法规及制度建设,推行人性化的管理,创建"师本"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生存状态决定着学生的生存状态,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造就幸福的学生享受教育生活的幸福,教育管理者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地追求自己职业价值的实现,实现自己的教育幸福。  相似文献   

3.
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完善人格,发挥心理潜能,维护和增强心理各方面的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使个人的心理机能发挥到最佳状态。…教师的心理健康,事关教师本人的专业发展能否顺利进行,还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具体到中学教师的心理问题,近年来备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社会、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面。当他们承受心理压力时,身心系统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许多教师呈现出职业倦怠之态。强调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然而,谁来了解教师、激励教师?教育要直面人的生命,不但要为不同禀赋的学生铺设一条适合其成长发展的道路,也要为教师铺就一条健康、幸福、快乐、成功的发展之路。因为,教师的生存状态不但影响教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建军是一名教师,他的为师名言是:教育就是尊重个人差异,发展学生专长:石建军是一名校长,他的校长信念是:为人民办一所好学校,让家长点头,让社会满意。石建军不善言辞,然而在他质朴的语言中却深深埋藏着对学生和教育工作的热爱,正是这份爱使他执着地奋斗了几十年,而至今仍然无怨无悔;也正是这份爱让他在从事管理工作时更加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社会。  相似文献   

6.
提升高职教师社会地位的自我感知是类型教育背景下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以36名高职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方式收集原始资料,按照扎根理论方法步骤,借助NVivo12软件对数据进行程序化编码,融合刺激—机体—反应(SOR)框架,构建高职教师社会地位自我感知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内在状态对高职教师社会地位的自我感知有直接影响;个人因素、工作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刺激因素,以内在状态为中介,作用于高职教师社会地位的自我感知。提升高职教师社会地位自我感知的启示为:改善个人条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改善工作环境,塑造积极校园生态;改善社会环境,营造技能成才氛围;关注内在状态,强化以师为本理念。  相似文献   

7.
孔素芹 《河北教育》2005,(24):36-36
“以人为本”包含着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它意味着对任何个人的合法权利都应给予合理的尊重;也意味着对人的活动都应注人人性化的理念;它要求我们对现实社会中一切违背人性发展的不尊重人的现象进行反思和超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国家、社会尊重教师的职业劳动,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是师德教育的内在保证。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育跟不上时代对人的生存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意义在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一个人的人格缺陷会给其一生带来负面的影响。教育的现代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探讨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师生人格完善问题,不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以自身功能不断满足社会与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价值实现经历从“潜在”状态到“显在”状态的发展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必要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潜在”状态受内外因素的制约具有客观性、差异性、动态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显在”状态表现为不断“挖潜”的过程,其显示状态具有程度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从“潜在”到“显在”的过程要具备主观、客观、中介和环境等基本条件。历经认识准备、运行过程以及反馈调整三个发展环节,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新教育实验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一是新教育的社会性。新教育的宗旨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最终能够真正融入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二是新教育的人本性。新教育主张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师作为一种为教育而生、为教育而存在的职业,从根本上决定着教师教育生活的全部意义指向于学生的发展,并以此促进社会的进步。一般而言,教师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指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教师个人的生活理念、生活哲学和生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因此,教育要研究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首先必须关注教师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生存论中的人是“具体个人”。具体个人具有丰富性与整体性;具体个人是独特的存在;具体个人是个体的存在;具体个人的存在是一个不断超越的活动过程。在生存论中的“具体个人”的视阈下,对教师进行评价的各个方面都将发生变革:评价的目的由关注社会价值和功利价值转向关注教师个人的发展和人生的幸福,评价的标准由主客分离的抽象设计转向主客合一的共同构建,评价的方式由以奖惩性的评价为主转向以发展性的评价为主,评价的过程由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方式转向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互动互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蚁族"是指毕业后无法找到稳定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集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不仅关系着这一群体的生存质量、价值判断和社会心理,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与生存状态,青少年学生是数字化生存的主要群族,他们的数字化生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数字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数字化生存方式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吁求,重点从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教师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南师范附属小学作为研究对象,透视当今教师群体的生存状态,可以看出,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着教育失败的外部归因、保守的价值取向、封闭及个人主义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的提升与转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离不开精神的引领与制度的规约。教师不仅应该为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道德引领。面对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失范与价值混乱现象,教师必须以中流砥柱的姿态抵制道德的偏差,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而努力。教师文化的建设非一日之功,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24):64-67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育充满生命力的必要条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幸福的老师才能成就幸福的学生。审视当前教师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却发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正日渐缺失。研究表明,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有泛化的职业倦怠、过高的社会期望值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从教师幸福感获得的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及社会认可的逻辑起点来看,要从学校的人文管理、社会保障和个人自觉发展等方面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影响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已在老师们中形成了共识。但是,在高中音乐教育现状中仍存在着普遍性的误区:1、专业化=技能化。一些老师认为音乐教师专业化应该是教师个人音乐技能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师要能歌善舞、能吹会弹;  相似文献   

18.
《江苏教育》2015,(6):4-5
<正>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特殊交往活动,是一种"对话"和"交流",更是一种"理解"。教师持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具有怎样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努力转变传统的角色,塑造新型职业形象。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应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教育信仰决定着一个教师的生存状态和职业旨趣。新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生存状态代表着学校的生存状态,代表着教育的发展状态。教师的生存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他们的未来。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首先是关注他们是否得到了那"五斗米",其次是关注他们是否  相似文献   

20.
依据教育研究对认识教育事实、选择哲学基础、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以及研究方法和追求不同,在教育研究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研究价值取向:知识论、实践论和生存论。生存论取向的教育研究,因其关注价值、关注生成、促进理论与实践双向建构与发展而成为当代教育研究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