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通过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与研究,结合我系专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以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同步,提出了注重培养硬交通、兼顾软交通、以交通工程材料检测为特色的交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交通工程专业特色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陈晨 《高教论坛》2020,(6):60-62
交通强国建设对交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交通院校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交通人才培养的主体,交通院校应站在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战略高度把握交通强国的基本内涵,确保新时代交通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新时代交通人才的素质特征有四个维度,即理想信念、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使命责任。聚焦新时代交通人才培养,交通院校应从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加强交通精神教育、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国际化交通人才培养共同体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技术带来了科学研究范式和产业模式的革新。本文从大数据环境下,交通工程理论和技术的变革、交通数据分析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出发,提出了交通数据分析师的培养需求,分析了与传统交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关系。结合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和实践教学探索,讨论了交通工程专业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要素。  相似文献   

4.
交通工程专业实践和实验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在交通工程人才培养中实践实验环节的缺失,在分析国内外交通工程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和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文章对国内外交通工程专业培养现状;对实践和实验教学在交通工程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论述;并对实践和实验教学提出的相应要求进行了辨析;就构建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和实验教学四层次体系和交通工程实验室扩建提出了仿真规划与信息采集平台搭建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5.
交通工程专业以土木工程基本知识为基础,以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等专业知识为背景,结合数学、计算机和实践教学等基本技能训练,旨在培养适应交通工程发展的人才。新时期交通强国建设对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比分析了国内外41所高等院校交通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情况,包括总学分要求、课程模块、核心课程体系以及实践课程体系,结果表明中国内地高校毕业学分较高但差异性小,在“厚基础”和“大实践”上存在突出优势,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学分多,但综合性与统一性方面仍待加强。因此,研究将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有利于全面推动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南通大学交通学院从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学科内涵建设、人才管理模式转变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构建、创新性精品实验项目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出发,进行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学院对外社会服务水平。该学院卓越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可为其他同类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和交通数据产业链的形成对交通数据分析师的培养提出了新需求。基于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交通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培养目标、内容设置和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对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探索进行总结,为交通数据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交通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与需求,并深入探讨了交通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所在。结合所在学校的特点与背景,分析了人才培养方向依据,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从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角度出发,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条件改进、实践条件创立以及创新人才奖励制度等角度阐明了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要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促进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阐述交通工程课程教材体系现状,提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教学概念。从交通大数据挖掘、交通图像模式识别与交通仿真系统开发等三个方面构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材体系。探索被动式灌输到主动式学习以及从教室教学到企业教学转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适合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学改革特色的课程考核方式。人工智能时代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交通仿真技术在交通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叙述了交通仿真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交通仿真技术在交通工程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描述.同时,以课程设计中VISSIM的应用为例,阐述了交通仿真技术在交通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最后,对交通仿真实践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市场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构建了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该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专业教学和职业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为例,结合作者在该专业三年的教学实践,从培养目标的制定、理论课程设置、建材建设和实践环节方面探讨新办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服务性行业,是保障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建设“交通强国”重大战略需求为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人才需求空前旺盛。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基建发展给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对交通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论文分析了“交通+”发展方向对人才培养的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国际化视野和家国情怀的要求,围绕上述要求,指出了目前高校在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更新拓展专业内涵、与时俱进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国际化能力;系统架构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介绍了长安大学未来交通学院、国际工程方向、课程思政育人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为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交通类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交通工程专业与土木工程系列的其它专业相比,发展历史比较短,理论体系还不成熟,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所形成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相对薄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直接面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遵循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要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必须建立交通工程专业理论体系,在学科建设的平台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提高效益,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教学内容和质量为保障,培养科学与工程并举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作者结合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国内高校交通专业办学特点及经验.提出了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分别从行业培养现状、专业建设目标、新模式的具体思路、创新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展望.为培养适应现代交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提出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专业品牌效应关系着一个学校某一学科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以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为载体,从招生、就业以及科研、教研等方面分析了科技大赛对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品牌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参与交通科技大赛,我校交通工程专业认知度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招生就业情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科研和教研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科技大赛对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品牌效应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本文结合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实践,分析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两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模式以及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同类院校、专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适应交通强国建设对交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六点不足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亟待重视并解决。针对性地从教学环境、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方面探讨了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提出了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体系从不同阶段严控教学效果,以期帮助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慧交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类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我校在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着课程、实践与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当前智慧交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依托智慧交通发展大好形势,构建了基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分层递进式智慧交通课程体系,搭建了交通物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交通大数据与云计算、轨道交通智能控制"三大创新实践平台"。所重构的人才培养综合实践体系,将课程、实践和能力"三链"进行了优化并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信息+智慧交通复合型硕士研究生,以适应智慧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实践创新能力是工程专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首先应抓住"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契机,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其次需探索"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校企合作与专业实习。通过这些途径培养、造就高层次、高质量的交通工程技术人才,能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