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文娟 《科技风》2011,(13):210
对学生进行数学体验教学,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是学生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进行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先简要介绍了体验学习的概念和对数学体验的认识,然后探讨了小学高年级数学合作体验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马惠星 《中国科技纵横》2011,(22):271-271,283
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亲自的体验。学生更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互动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回到社会中体验“用数学”。然而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更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步实现真切有效的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3.
何林 《科教文汇》2009,(5):123-123
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不断提醒着我们的数学学习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由此,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围绕“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作了如下阐述:一、提供“生活化”的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二、提供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三、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验。四、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联系生活来体验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柏雪 《内江科技》2009,30(6):203-204
本文对“体验探究”数学教学模式的再认识与反思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渗入数学实际应用。通过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注重数学知识间联系,结合数学应用的发展、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体验中,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而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强化高中生的数学体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就要求教学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在生活实际的指引下,将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趣味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基于以上观点进行探讨加强高中生的数学体验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章宏 《科教文汇》2008,(14):79-79
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情境、探索、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过程,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情境、探索、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过程,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情境创设。好的情境创设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懂得数学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情境对于数学教学而言,不能用华丽的包装来做简单的形容,而是实实在在的数学教学活动。小学数学课堂不能缺少创设有效的情境,有效的情境必须建立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  相似文献   

11.
梁盛红 《科教文汇》2010,(9):83-83,87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为方向,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实践、辩论交流、分组合作、抽签提问、自学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使之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体验数学,享受快乐"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要想让数学体验更加积极有效,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现有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适宜的体验情境,在体验学习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各种数学活动,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思考、感悟、创造;在灵动的课堂中提高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如何通过情景设计让学生去体验数学,去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领会数学思想,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并且产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构建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李彩秋 《科教文汇》2008,(35):152-152
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与测验,结果发现低年级学生存在严重的厌学数学情绪,主要表现为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学习中有不愉快体验,大部分学生恐惧学习数学。其次分别为教师的不良期待,家长的教育态度,社会的环境影响。由此可见低年级学生的厌倦数学情绪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要让学生时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知道学习原本是有趣的、舒适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问题情境,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克服困难,进而获得成功体验的数学教学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20.
赵炎林 《科教文汇》2008,(15):87-87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选择课题。学生从自身数学学习实践出发,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