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娜 《英语辅导》2014,(2):176-179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在本质上更是人类形成对周围世界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的过程。中西方背景下,英汉语言的隐喻现象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不仅是语际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转换。因此,在认知隐喻的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应从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确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实现源语文本及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2.
认知隐喻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知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而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体系, 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不同语言文化的隐喻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探讨隐喻的翻译策略, 进而得出译者必须熟悉两国文化, 了解源语的隐喻化认知过程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 完成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隐喻、认知、翻译、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隐喻的基本概念和翻译的性质、任务以及翻译和隐喻的关系着手,探讨了隐喻和翻译的共性,信息交流过程中隐喻对翻译的影响,说明了翻译过程中隐喻问题的探讨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在英汉隐喻互译中,译者应力求沟通不同文化的人群对事物的认知,求同存异,增进读者对异语文化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人群间的交流,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饰的手段,更是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经验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隐喻的翻译是源语篇章到目的语篇章的映射。当源语篇章和目的语篇章读者对隐喻具有相同的心理运行机制时,译者可采用映射对等翻译策略。但由于不同语言文化的隐喻具有异质性,当源语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对应的源域和目标域时,应采用偏移的等效翻译策略和语用等效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隐喻与翻译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本文介绍了隐喻的概念,回顾了隐喻翻译的研究现状,指出隐喻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隐喻与翻译     
赵宁 《华章》2010,(34)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不同的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有一定的方法模式可循.在各种文化的大背景下,从认知的角度去分析隐喻及翻译中的问题,将能更好的促进人类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隐喻由文化体现出来,在语言翻译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隐喻的翻译在文化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隐喻翻译已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取代的独立分支。在隐喻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该帮助目标语读者获取和源语读者同等的信息,并且保持原文的意象、文化要素和生动性。通过借鉴著名学者在这一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论文将从隐喻翻译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和翻译方法这三个方面着力研究英语隐喻的翻译。论文旨在寻求出一种好的翻译方法,以便向目标语读者传达丰富的文化、语义和交流信息。  相似文献   

8.
隐喻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认知活动,因为隐喻反映着一定语言社团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译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必须在对源语和目的语隐喻中所表达的文化意象正确解读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通过复制和保留文化意象、转换文化意象、舍弃文化意象使源语和目的语在语言形式上和文化内涵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等。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实质上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类事物。对于隐喻的理解我们必须依赖我们的经验,即背景知识。由于不同民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上的差异,隐喻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隐喻理解的多样性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对隐喻的认知语境分析,寻找最佳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最大程度获得与原文读者等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隐喻不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认知视角对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探讨了从源语到目的语概念域的对等映射、归化映射和映射移植三种主要翻译方法。适当的翻译策略有助于译文读者正确理解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文化内涵,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认知体验。  相似文献   

11.
小说《围城》中色彩瑰丽、新奇独特的隐喻,构成了钱钟书独特的写作风格,但同时也向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茅国权在翻译此部小说时,对其中的诸多隐喻进行了传神达意的翻译,赋予了读者极大的阅读享受。但是,由于译者忽视了英汉文化间的细微差异,某些意象翻译出现了误差。从概念隐喻理论来看,《围城》英译中的意象误差主要有两种情况:隐喻认知的偏离和隐喻认知的缺省。有可能导致译语读者对原文理解的偏差,难以领略小说原文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外来词的翻译应该顺应一定的认知规律。感官感知是认知的起点和基础,它在认知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样体现在外来词的翻译过程中。根植于人类认知体系的隐喻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它对外来词的汉译可起到很强的理据性作用。感官感知和隐喻是认知语义学的重要内容,对外来词的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以此二者为认知理据翻译外来词,译者可选择更易于理解和传播的译法。  相似文献   

13.
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对于文化意象传递中出现的文化缺位的研究却不太多。作者通过对文化意象和文化缺位的分析,结合杨宪益《红楼梦》译本里的实例,阐析了文化缺位状态下文化意象传递的问题。认为对于文化缺位状态下的文化意象的翻译,应以最大限度传递原文文化意象为目的,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Gutt关联翻译理论对隐喻翻译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对于译者来说,在E惫喻翻译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自己想在多大程度上与原文中的隐喻保持一致。译者还需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言环境,根据原文中隐喻的含义在译文中重塑隐喻意象,确保此译文与原文隐喻形成最佳关联效果。《酒国》包罗万象,含有大量隐喻,对其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为隐喻翻译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韩礼德的语法隐喻模式,提出语法隐喻与人的认知发展和范畴化高度相关,代表了认知发展的更高阶段。语法隐喻在阅读中可以起到加强认知效果的作用,因此在英文写作中引入语法隐喻的概念可以指导英文写作,提高英文写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小学儿童隐喻理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G.Lakoff和M.Johnson第一次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了隐喻概念,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形式,从此引起了心理学的广泛关注。感知觉、思维、想象通过隐喻有效地反映客观世界,儿童隐喻理解发展的研究对儿童认知规律的了解、认知思维的培养等方面有所裨益。研究发现,受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儿童的隐喻理解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1)儿童隐喻理解具有表面性,他们理解隐喻只停留在理解隐喻表面义水平,很难准确理解隐喻的隐喻义。(2)儿童的隐喻理解发展与思维水平发展相适应,隐喻理解具有阶段性。(3)儿童的隐喻理解具有不稳定性,经常发生同一隐喻在一种环境下的理解和另一环境下的理解不一致的现象。(4)儿童的隐喻理解具有经验性,他们调动和利用所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隐喻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隐喻的理解受文化影响和语境的制约。英语短对话听力中的隐喻性表达影响着学生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重视词汇教学和文化知识的渗透,同时要帮助学生借助语境,发挥联想,培养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隐喻普遍存在。从本质上来说,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概念体系。概念隐喻就是将具体的、熟悉的始源域概念映射到抽象的、陌生的目标域概念上,以理解抽象的、内在结构欠清晰的事物。概念隐喻主要研究隐喻概念中一般的、常规的模式,即常规隐喻,从而揭示人类的一般认知规律。人类的认知始于身体经验的物质基础,因此,本文根据隐喻概念理论,以英汉身体部位词“脸(face)”、“限(eye)”为例,探讨身体部位词的常规隐喻,旨在对常规隐喻的研究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对外部世界感知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颜色隐喻在汉译英过程中的流失现象是汉英语者的体验性不同所导致的认知差异.宣传图片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对颜色流失现象发挥一定的补救作用,在宣传话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隐喻能力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样重要,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得以体现。对隐喻的学习仅从修辞角度和认知角度是不完整的,除了词汇隐喻理论,还要从语法隐喻理论出发,才能真正认识隐喻现象的本质。英语教材中的隐喻式表达应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看待,词汇隐喻有利于隐喻修辞格的学习以及隐喻认知能力的培养,而语法隐喻有助于培养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意义潜势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