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陈淳研究一直局限于理学范畴,即使朱熹经学思想被高度关注之际,学界对陈淳经学思想研究仍旧寥寥无几;但是陈淳的经学思想是其作为“紫阳别宗”学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在礼学方面,他在朱子重视礼与乐的基础上强调礼乐一体,强化礼乐双修过程,推广礼顺人隋的思想于日常教育过程。在易学方面,陈淳寓深奥易学于儒家文化的普及过程中,大力普及经学教育。由此形成了重视经学思想,卫护朱子学派而影响深远的北溪学派。  相似文献   

2.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的研究十分广泛,涉及哲学、美学、词曲、经学、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个领域,且在这些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相比而言,王国维对教育领域的贡献一直以来都极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将对他的教育思想及其贡献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3.
朱彝尊作为清初大儒,在经学、文学、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在诗文创作方面,他是与王士祯并称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文创作和诗学思想备受研究者关注。朱彝尊自幼深受经学的陶养,然而,他的诗文理论、诗文创作与经学根基之间的密切关系尚无人论及。本文以朱彝尊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考察他的经学根基对他的诗文理论及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平民又根植于平民,由于较少受到经学笺注、经学义疏之学的影响,他的思想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并用于指导日常生活。王艮的日常生活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个体生活存在的理论阐发、对人际生活秩序的重构和平民生活规范的教化方面。  相似文献   

5.
钱玄同一生先后受到古文家章太炎和今文家崔适两人相反的思想影响,但对两派都不满意。他以时代的眼光跳出家派,对经学进行批评,认为经学与孔子无关,“经”在实质上是史料,并身体力行对这些史料进行考订和整理,还“经”以本来面目。在近代孔子偶像地位的动摇、经学市场的消失、经书变为古史资料的过程中,钱玄同的经学思想和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诸子》篇一直不被龙学研究者所重视。刘勰通过对诸子学术的评述,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他的子学思想,其核心是“以子离经”的思想,表现了他充分认识到子学所独有的学术价值、文学价值。这种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他认为子学与经学同样都有悠久的历史,提出了“经子异流”的论点,这大大超越了《汉书·艺文志》子学乃“六经之支流裔”的观点,从而表达了他抬升、推崇子学的思想;二、刘勰的“以子离经”的思想,表现在他对诸子文学成就精辟而客观的评论上,指出了子学独有的文学性;三、《诸子》篇所谓的“道”的内涵,实是以儒家思想为根本,而兼容其他各家的。这是刘勰从两汉经学思想体系挣脱出来的结果,也是魏晋以来儒家一尊局面逐步被打破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与韩愈作为中唐思想文化界的领袖人物,不仅在文学领域称雄,而且在经学方面也有特殊的贡献。他们在经学方面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对经书的态度;二、批判怀疑传统经学;三、经学与现实的关系;四、经学与子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皮锡瑞的变法思想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锡瑞是晚清著名的今文经学家,他所撰写的《经学历史》与《经学通论》至今仍是学习研究经学不可缺少的参考书。然而,他作为戊戌维新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其变法思想人们却重视不够。加强对他的变法思想研究,无论是对全面把握他的思想状况,还是对戊戌变法史研究,都是有所助益的。皮锡瑞生活的年代,正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加紧侵略中国,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时代。他的思想转变和变法思想的形成,与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这个时代的反映。甲午战争以前,目睹时艰,皮锡瑞很早就产生了忧国忧民思想,…  相似文献   

9.
明代小说理论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受经学的影响,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经学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与小说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通之处,使其能够参与小说理论的建构,因而小说理论家总是主动地对经学的思想与材料进行吸收和利用;二是经学的学术宗教地位使明代小说理论家乐于借助经学的一臂之力来提升小说及小说理论之地位.这就使明代小说理论与经学构成了复杂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小说理论家吸收经学的“劝善惩恶”、“裨益风教”等思想观念,进行小说功能价值论的建构;2.力图沟通小说与经学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共同性,使小说与经学在题材内容上联系起来,从而拉近小说与经学之关系,借助经学之权威来提升小说之价值,努力争取小说正统而合法之地位;3.张扬小说在艺术魅力与审美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凸显读者对于小说与经学的不同接受态度,对比小说与经学接受效果方面的巨大反差,从而堂而皇之地肯定小说的价值意义;4.理论家站在小说家的立场上巧妙地对《六经》展开独特的“阐释”或“改造”,从而使经学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小说理论.小说理论家对经学的吸收利用,一方面促进了明代小说理论的建构发展;另一方面,经学的价值观念也由此渗入小说理论领域,从而扩大了经学思想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宗承王阳明,曾师从刘蕺山,但在很多方面他超出了师承的范围,其经学思想就是一例。黄宗羲在主持甬上讲经会、讲授蕺山之学的过程中,阐发了自己的经学思想。其中,有很多见解属创见性的观点,诸如把经书客体化、对象化,作为整体来研读,否决理学对经义的独占,批评义理阐释的功利主义,强调经学的事功思想等等。这些思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心学与文献、心学与现实以及心学与佛老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对于清代浙东乃至全国的学术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柳贯是元代中后期的著名学者和作家。他的诗文创作既怀恋、痛惜南宋故国,又称关蒙元王朝,同时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欲求有所救正,从而在应和整个元代中期诗文盛大舂容风气的大环境下,显示出某种个体的复杂性。另外,柳贯师从金履祥,服膺理学,但又兼从方凤、谢翱、方回、戴表元等多人习文章之学,所以其文学主张不囿于理学樊篱,显示出注重创作实际的特点。这在理学笼盖文坛的当时也颇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学的初兴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宋初大儒的学术、思想或从横向,或从纵向对周子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宋初各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的梳理中,可以看到,宋初的学术发展是周子理学产生的文化、学术背景,而周子理学正是宋初各家学派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学的初兴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宋初大儒的学术、思想或从横向,或从纵向对周予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宋初各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的梳理中,可以看到,宋初的学术发展是周子理学产生的文化、学术背景,而周子理学正是宋初各家学派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张栻为南宋湖湘学派的重要代表湟运枷胙跫?其史学也自不凡。他的史论具有明显的理学化的特征,在史论中强调讲学明道,申明义利之辨,解说人臣之义,论人论事无不贯穿着儒学义理。张栻盛年早亡,其文章又多有未传,然他的理学化的史学,他所发明的义理在今天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绅的诗歌体现了唐代儒道释三家并兴对文人士子的价值取向所产生的影响,其中,儒家追求功名业绩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在李绅一生中占主导地位,远远超出道佛二家对他的影响。积极入世、求为世用的儒家思想在他诗中主要表现为忠君、爱民和仕宦情结,李诗中偶尔流露出的退隐思想、明哲保身之道则折射出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当他对现实感到失望甚至绝望时,也会把目光更多地转向佛教教义,从中寻求解脱,希望得到救赎。  相似文献   

16.
儒家、法家两个对立的学派关于法律许多对立的观点,到朱熹这里发生了融合。朱熹作为宋代理学大师,他的法律思想与之前的儒家观念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的关于法律价值、司法公正、重刑主张等思想可直接溯至法家,这些思想对宋代法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重要文臣。元末浮靡纤弱的文坛现状,明初以经学构建一统秩序的政治背景,以及宋濂经学家的身份,决定了他在文学上的经学思维模式。在文学功用论上,他强调明道致用;在文学创作论上,他主张宗经稽古;在文学风格论上,他提倡知言养气。  相似文献   

18.
宋濂不仅是明初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从“五经”教育出发,毕生以“讲经授徒”为业,提出了重视培养圣贤之心、努力拓展学习视野等教育理念,而且在作文教学、情感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主张“色温气和”、循循善诱和富于启发性的教育方法,开创了新的教育传统;他让学生有“如坐春风”之感的教育实践,对后世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瑗、孙复和石介,学界史称宋初"三先生",他们是北宋初期的著名思想家。"三先生"以儒家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为捍卫儒家道统,对宋初泛滥的佛、道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倡儒学的真精神,展示了复兴儒学的决心和勇气,从而开启了以后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700年之久的"程朱"理学。  相似文献   

20.
儒学中有许多构建和谐社会的智慧,如调均、仁政、和而不同以及心性修养。朱熹是宋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反贪倡廉的理论,他的读书与思考、认识与实践的学习观与知行观。他的“新民”即移风易俗的追求,都是有助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珍贵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