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以全株玉米为材料,研究青贮时间对全株玉米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CP)及中性洗涤纤维(NDF)瘤胃降解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尼龙袋试验等方法,研究青贮0、1、2、3个月后全株玉米中常规营养成分、DM、CP及NDF的含量及其瘤胃降解率。结果:青贮后,全株玉米钙、磷、非纤维类碳水化合物(NFC)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56%(P=0.001)、200%(P=0.005)和82.3%(P=0.001),NDF降低了17.1%(P=0.001)。全株玉米在瘤胃中的快速降解成分含量趋于提高,慢速降解成分含量降低了5.35%(P=0.007),慢速降解成分降解率提高了13.3%(P=0.003)。随着青贮时间延长,全株玉米钙(P=0.005)含量分别线性提高260%、260%和250%,磷(P=0.018)含量分别线性提高200%、200%和200%,NFC(P=0.002)含量分别线性提高77.1%、83.1%和86.7%,NDF(P=0.008)含量分别线性降低16.8%、17.1%和17.5%,快速降解成分(P=0.085)含量分别线性提高13.4%、16.0%和19.5%,慢速降解成分(P=0.004)含量分别线性降低3.79%、5.54%和6.84%,慢速降解成分的降解率(P=0.009)分别线性提高21.5%、24.3%和25.4%。结论:青贮能够提高全株玉米的钙、磷及NFC含量,提高DM、CP与N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在本试验条件下,全株玉米青贮的适宜时间为1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青贮对全株玉米与苏丹草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比较分析全株玉米与苏丹草的营养价值。方法:采集青贮前和青贮12个月后的全株玉米(苏玉23号)、青贮前不同品系(Ⅰ、Ⅱ、Ⅲ、Ⅳ及Ⅴ)的苏丹草和青贮12个月后的不同品系的苏丹草,利用纤维滤袋测定青贮前后全株玉米和不同品系的苏丹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HC),并计算其非纤维类碳水化合物(NFC)含量。结果:青贮后全株玉米与苏丹草Ⅰ至Ⅴ品系的NDF含量分别降低31.05%、13.05%、4.42%和4.76%(P0.05),22.33%和6.50%(P0.05),并且全株玉米NDF含量显著低于苏丹草(P0.05)。全株玉米与苏丹草品系Ⅰ和Ⅳ的ADF含量分别下降39.45%、16.23%及21.34%(P0.05),并且全株玉米ADF含量显著低于苏丹草(P0.01)。全株玉米与苏丹草品系Ⅲ的HC含量分别下降20.69%和10.73%(P0.05),并且全株玉米HC含量显著高于苏丹草(P0.05)。与青贮前相比,全株玉米与苏丹草Ⅰ至Ⅴ品系的NFC含量分别升高77.70%、108.93%(P0.05),19.52%、4.35%、19.64%(P0.05),55.53%(P0.05),并且全株玉米NFC含量显著高于苏丹草(P0.01)。结论:青贮后全株玉米和苏丹草Ⅰ至Ⅴ品系的NDF、ADF、HC含量下降,NFC含量升高,青贮能够提高全株玉米和苏丹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与意大利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比例紫花苜蓿与意大利黑麦草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试验将两种牧草切割至1-2cm,按照鲜草质量比2:8、3:7、4:6和5:5等分为A、B、C、D四个处理组,充分混合后进行青贮。试验结果:各组青贮料的pH值和干物质含量均随青贮时间呈降低趋势,在青贮30d时,A、B组pH值约为4.1,显著低于C、D组的4.30左右(P〈0.05);干物质含量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但与A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N/TN的含量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均持续升高,B组的AN/TN含量在青贮前3d稍高于其它三组,而3d后均低于其他三组,且在30d时与含量最高的D组差异显著(P〈0.05),但与A、C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青贮料中可溶性糖含量在青贮过程中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在青贮前14d均以A组的WSC含量最高,青贮30d时,B组WSC含量最高,但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青贮30d时,乳酸含量A、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与C、D组相比,B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而乳画蔓/乙酸比值高,且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表明:采用意大利黑麦草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可以获得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且以鲜草质量比3:7的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合适的饲用大豆品系。方法:以五河野生大豆天然变异株系的F3代变异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不同变异品系野生大豆的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变异品系的主茎高、主茎粗、主茎节数、一次分枝数、分支荚果数、单株产量、小区产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未达到显著水平,二次分枝数、主茎荚果数、蛋白质含量等性状达到显著水平。复叶叶面积、最长分枝长、百粒重等性状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野生大豆变异4号的复叶叶面积、主茎高、主茎粗、主茎节数、最长分枝长以及蛋白质和水分含量等性状表现最好,营养成分丰富,全株饲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张栋 《华章》2009,(21)
以青贮玉米龙青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重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同一品种不同密度下的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干物质重量各有差异.龙青1号玉米在公顷保苗7万株做为优质青贮玉米可在黑龙江集贤县周边种植推广,青贮玉米品种的青贮生育日数、株高、穗位、茎粗、收获期绿叶片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红薯生产燃料乙醇产生了大量的废酒糟,其营养价值低,特别是粗纤维很难被利用.采用好氧发酵,厌氧青贮,纤维降解酶酶解的方法分别处理红薯燃料乙醇废酒糟,以降低粗纤维的含量,提高营养价值,生产节粮型的生物饲料.通过对处理后酒精糟营养成分和感官指标的比较,发现好氧发酵营养成分提高最多,厌氧青贮的色香等感官指标最佳,酶解周期最短,粗纤维降解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丙酸钙作为添加剂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对照组和添加四个水平(5、10、15和20 g/kg)丙酸钙组对紫花苜蓿进行青贮.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丙酸钙均不同程度减少青贮料中乳酸含量,除添加5g/kg丙酸钙组乙酸含量低于对照组,丁酸和氨态氮含量高于对照组外,其它添加剂组青贮料中乙酸和丙酸含量高于对照组,而丁酸含量低于对照组.表明了添加5g/kg丙酸钙促进了不良微生物的发酵.综合各项化学指标的分析,在苜蓿青贮时丙酸钙适宜的添加比例为10 ~ 15g/kg.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棉酚旋光异构体从日粮向血浆中转移以及瘤胃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创新点:从饲粮向血浆中吸收代谢以及瘤胃微生物降解角度揭示了棉酚旋光异构体在牛体内代谢差异,为棉酚毒理学评价、棉籽类产品在畜牧生产中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全棉籽、血浆及瘤胃发酵液中棉酚旋光异构体含量。结论:三个调研牛场奶牛日粮右旋、左旋棉酚摄入量分别在5.6~8.5和3.8~5.9g/(d·herd)之间。血浆棉酚含量与日粮棉酚摄入量呈正相关,右旋、左旋棉酚浓度分别在0.31~0.48和0.39~0.59μg/ml之间。奶牛摄入棉酚中右旋棉酚比率(58.8%~59.8%)高于左旋棉酚,血浆中左旋棉酚比率(54.6%~55.9%)高于右旋棉酚。体外静态培养试验发现:500和1000μg/g组左旋棉酚的降解率在6小时后分别为67.4%和85.7%,12小时后降解率分别升高到83.6%和92.5%;同时,棉酚旋光异构体之间降解规律相似。结果表明:相比于右旋棉酚,左旋棉酚在奶牛体内吸收率更高,瘤胃微生物对棉酚旋光异构体的降解没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18,(5):41-43
烷基脂肪酸醇胺酯类季铵盐具有良好的织物柔软性、无毒、抗静电和抗菌性能,而且易于生物降解,因而成为相关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选取硬脂酸、棕榈酸、肉豆蔻酸和月桂酸等四种不同链长的脂肪酸分别与甲基二乙醇胺进行酯化反应,设计正交试验探讨在合成此类季铵盐的前驱体(烷基脂肪酸醇胺酯)时,脂肪酸烷基链的长度对其转化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脂肪酸转化率各因素的主次顺序是:酸与醇胺的摩尔比→酸的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脂肪酸的转化率逐渐降低。酯化反应最佳工艺为:脂肪酸与N-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为1.6∶1,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的量为脂肪酸摩尔数的0.8%,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8h。在上述条件下,月桂酸的转化率达可达98.97%。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20,(2):43-47
洛克沙胂(3-硝基-4-羟基苯砷酸)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的饲料添加剂,会随动物粪便暴露在环境中,造成水体污染。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厌氧颗粒污泥对洛克沙胂的降解过程和能力。实验表明:洛克沙胂在厌氧颗粒污泥作用下很快还原为4-羟基-3-氨基苯砷酸(HAPA)和无机砷,生成的HAPA最终基本被完全降解,无机砷先增多后减少并趋于稳定;洛克沙胂的添加可以抑制产气,也会造成挥发性脂肪酸(VFAs)在溶液中的积累。本研究为含洛克沙胂废水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