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善祥 《成才之路》2009,(27):41-41
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情”这个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讴歌它、赞美它。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怎样反映真实情感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收效甚微.只有依靠学生内在的“情感冲动”.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语文教学也应这样。“文章不是无情物”.特别是新版语文教材中的大量文章.无不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诗歌有情、散文有情、小说有情、戏剧也有情.篇篇课文都蕴含着真挚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材中,编有很多文学作品,属于文学或准文学的古今中外优秀文章约占70%左右。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文章无不跳动着作者的感情脉搏、无不蕴含着奔腾的感情激流、无不凝聚着人类情感的五颜六色、无不是作者心灵的独白。注重情感既是“三维目标”之一,也是实王见其他教学目标有效的促进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切实注重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樊利霞 《河南教育》2009,(11):19-19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翻开语文教材,每篇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中,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面对这些充满作者情感的优秀作品,我们不能只在分析字、句、段上下工夫,而无视文章中渲泄奔腾的感情激流,无视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无视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典范,文质兼美,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课文内容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苦恼”事:我们认真备课,精心写教案,讲授课文时语言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然而往往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兴味索然,不乏有怏怏欲睡或交头接耳者。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这课太没劲了!”静心细想造成这种“苦恼”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更主要的是教者情、学者情、作者情这三情各自为政,没有产生共鸣,是我们的教学只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而缺乏应有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一、写进情 我们在写章时都希望写出感情来,但是没有载体是很难写出情感来的。情这个东西在真空中是无法生存的,而是要依托于一定的事或一定的物才能表现出来。事与物都是情感的载体。要在章里写出情感,就应把握好抒情载体,把情感写进“事”或“物”里面去,读读到这些“事”或“物”,就会产生共鸣,读出情感来。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无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喜忧,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引人入胜。因此,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此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明理”、“悟道”相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以情动人”是我国的文学创作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每篇文童,都有“情”的存在。它们或直抒胸臆,或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等等。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培养儿童的情感。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做昵?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蒋君 《湖南教育》2008,(5):13-13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语文课必须进行情感教育,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以“文章情”为基调。用“教师情”来诱发、唤起“学生情”。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美诗文,尤其是选作教材的篇目,往往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佳作。它们情韵悠然,耐人寻味。人们常说:“情能感人,情能移入。”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循文察情,自我体验,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文学之根,深刻体会文章的“情”是文学鉴赏的关键,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展示人物情感方面,文学名家们用他们传神的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多彩多姿的情感世界。 1、句句景语道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进一步道出了景随情移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马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不用说那些文学作品都是感情的产物,就是一般的议论文、说明文也无不饱含着作者的炽热爱憎。课文中的这些情感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不是无情物”。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多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都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精品,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中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充满激情和幻想。如果教师能在语文教学中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感情,使彼此灵犀互通,感情共鸣,必能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钱凌洁 《江苏教育》2008,(14):75-75
“文章不是无情物”、“儿童是情感的王子”,课改实验教材中催人泪下的故事、感人肺腑的童话、情景交融的诗歌比比皆是,都蕴涵着浓郁的感情因素.为孩子展示了广阔的真善美的世界,是孩子美好人性养成的最好启蒙老师。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孩子披文入情,把自己设想成文中的角色,从“角色阅读”开始,体会角色的不同感受,进入“换位阅读”,移位入境,移位入情,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让阅读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情感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依托文本主旨、思想情感及写作背景开发写作资源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选人教材的文本或以情胜或以理胜、或褒扬或贬抑、或赞同或反对、或揭露假恶丑、或歌颂真善美。  相似文献   

18.
课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以情感人的典型的文章,让人读了,或潸然泪下,或震撼不已,或……总之,都是“情”为主线。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情”更浓,意更深。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主要包括散文和诗歌两大部分。学习散文,要抓住文章的“线索”。散文的线索,有的是“人”或“人的感情”,有的是“具体的物”,有的是“时间过程”,有的是“空间转换”,或明或暗、或具体或抽象地贯穿于文章的始终。它像一根线,把几块布料(文章材料)缝制成衣服(文章)。因  相似文献   

20.
孙云云 《现代语文》2013,(12):58-61
一、教材分析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文言散文。它通过记叙“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抒发情感。贯穿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物线,物线以轩为写作角度,情线有对亲人的深沉怀念,更有作者复兴家族的强烈责任感。文章表达的一大特点就是将项脊轩中人、事的变迁和作者的情感的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抒发情感时,既有明写,也有暗写,在从明写到暗写的变化中,体现了作者内心难言的伤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