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 人教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等词语。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情感目标:品读诗文,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主线“送别”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李白是怎样送别好朋友孟浩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二、学习1、2自然段,品味“不去触动…  相似文献   

3.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并提问:什么人之间才称“亲人”?“亲人”之间应怎样相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提问:通过预习时观察图画和自学课文,谁能说一下,本课是谁称谁为自己的“亲人”? 二、指导看图。 1.要求学生抓住主要部分(人物)进行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边观察边思考。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好奇有趣告别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路、晨、奇等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通对话,读出对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课前准备:1.歌曲《为了谁》的磁带、解放军官兵抢险的录像。2.影片《大江保卫战》片段。教学过程:(一)情感铺垫,歌曲导入。媒体播放歌曲《为了谁》,声音渐低。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为谁写的吗?那么为什么要歌颂他们?(板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4 .通过读文 ,知道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及特征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感受四季的美丽。2 .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 (参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2 .同桌一人一节轮读课文 ,发现错误相互纠正。3.谁愿意提醒大家读准难读的字、词、句 ?4 .再次读课…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课。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北京中南海大门朱红影壁墙上的“为人民服务”图片)通过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介绍这句话的来历。简单介绍张思德。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1.引导学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或者班级内讨论的方法解决。2.引导学生说说读课文过程中遇到的不容易读懂的语句,然后…  相似文献   

9.
实行张思中教学法之后,集中识词占去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在下面的课文教学中,面临的形势是内容多,时间少,压力很大。怎样用张思中教学法的指导思想,轻松愉快地搞好课文教学?我们采取了课文整体教学的方法,即对所有课文按其内容和体裁进行相对集中,通过通读理解课、听说复述课、精要讲练课、综合练习课四种课型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通读理解课  课堂教学说到底,应该是学生自己进行主动学习。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去学。为此,在集中语法教学之后,我们拿出一周时间让学生通读全册课文…  相似文献   

10.
《群鸟学艺》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 ,可紧扣“学”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   一、抓住“学”字理清课文思路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读课题 ,并带着下面的问题听课文朗读录音 :①课文写谁向谁学什么 ?②它们怎样学 ?③学的结果怎样 ?通过阅读和思考 ,促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要求学生 ,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抓住“学”字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学”的内容。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 ,可提出下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谁向谁学什么技艺 ?通过讨论 ,使学生…  相似文献   

11.
何建军 《广西教育》2013,(17):44-45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0课(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在品味课文语言精妙的过程中感悟"花的勇气",学习阅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可爱的草塘》课堂纪实□凤城市凤凰城区中心小学孙悦华第二课时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可爱的草塘》。谁能说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初到北大荒,看到那里的草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师:回答正确。现在我们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一、揭示课题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的课文,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称赞”。2.齐读课题。3.给“称赞”找近义词。(表扬、夸奖)设计意图:清新自然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堂,书写“称赞”一词,找近义词帮助理解,和课前谈话紧密结合,简单,实在。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1.课文讲了谁称赞谁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2.指名说,板贴刺猬和小獾图。3.认识“刺猬”两字。4.自由读课文,思考:小獾和小刺猬是怎么互相称赞对方的?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时请“树叶”上的拼音帮忙,争取把它读正确、流利。5.检查字词:小…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相似文献   

15.
黄玉霞 《广西教育》2009,(29):41-41
英语课文课前导读,指通过对课文设置一定量的、有一定层次深度的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达到预习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利用课文课前导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下面笔者主要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着力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心去读书、用情去体验,让学生真正读进课文里去,把课文读进自己的心里去,读出韵味,读出思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9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体会课后习题3中带点的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能积累下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有关段落。3.读懂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能通过朗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教学过程一、分步揭示课题,质疑《触摸春天》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随学生回答,板书:春天)课…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②学会本课6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成语的意思.③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④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①学会本课6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成语的意思.②画出并体会课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②理清课文脉络. 设计思路:本篇课文教学分为三课时,本课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重点放在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上. 课前准备:①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名人身残志坚、刻苦学习的故事.②多媒体课件(文字、海伦图片).  相似文献   

18.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原稿)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自主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3.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1.做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1)读课文,读准字音,圈  相似文献   

19.
黄玉霞 《广西教育》2009,(28):41-41
英语课文课前导读,指通过对课文设置一定量的、有一定层次深度的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达到预习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利用课文课前导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下面笔者主要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沉浸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喜欢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