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新时代,在推进"文化强国"战略进程中,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审视和科学辨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内容利弊、正负影响及其复兴方向,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但最近几十年的历史促使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事实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以及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契合,不断自我完善和更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起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根。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共富、天人合一等养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更有深度、厚度,引导中华民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精神支撑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价值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需要的实践逻辑。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基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表现,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保障,是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繁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加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显现。文化是民族的载体,是社会的缩影。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性的标志。小学阶段的教育启蒙,是个人生命的奠基。加强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下提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它包含着爱国主义、爱民利民、诚实守信、勤俭力行等丰富的民族精神与道德内涵,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深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认知和真实感受,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相符合,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彰显世界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精神力量,饱含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具有深刻的文化逻辑。伟大建党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土壤,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实践之中。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从文化逻辑中深入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时代美好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文化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其民族精神觉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针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进行分析与解读,从红色文化自觉视角着力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推动民族复兴的巨大动力,来源于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而民族凝聚力的根,深深地生长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提升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的需要;是反对"和平演变",保持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思想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及精神价值,能够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有力反对"和平演变";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模式的逐渐西方化,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针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召,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符合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实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借鉴西方现代文化,全面认识并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革命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充分发扬革命文化的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等基本品性,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时至今天仍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在红色文化影响力有所下降的今天,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要对红色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改编,使红色故事和红色歌曲更具时代感;要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红色遗址,提升红色文化价值,使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对全面坚持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积极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文化自信的实现,助力我国文化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文化自信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集中国力量、保持民族精神独立、助力改革发展稳定的内在价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坚持文化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等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将“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内在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独特民族文化的自然生成.从文化传统中探寻“中国梦”的历史根源,是深层次理解“中国梦”含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是当今中国的先进化,该化之所以先进,是因为有三大化资源作支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是发展该先进化的自身资源;五四以来长期形成的革命化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最有效的资源;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化成果则是实现该化优化结构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核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外来优秀文化为辅助,以现代化价值为着眼点,构建起一个富有传统深刻性和思维开放性的科学体系;它顺应人类精神发展的基本走向,代表和引导一个伟大民族新思维的宽广眼界与恢宏气度,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全球化价值;邓小平的文化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于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义。在现实性上,文化自信自强不仅体认着民族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意涵之主体认同,而且固基着其“五个认同”归属确证之价值自觉,其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滋养,弘扬于革命文化之精神赓续,发展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内涵熔铸。基于民族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场景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精神中厚植文化自信之历史根基,在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精神中夯实文化自信之精神底气,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时代精神中激发文化自信之内涵活力,既共演着文化自信自强价值理路的实然面向,也基于实践论域澄明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我们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弘扬和培育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以特有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带来了大学生思想观念、教育方式、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但同时也带来部分大学生民族意识弱化、民族责任感淡化等问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倡导实践民族精神,这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当代大学生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