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998年,刘小枫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1998年1月)一书中提出“现代学”概念,将之视作关于现代事件的一门知识学。王一川在《中国形象学》(1998年1月)与《现代文学研究需要新眼光——中国现代学刍议》(《文汇报》1998年5月13日)中也提出了“现代学”概念,开始从文学和诗学进路对本土现代性问题的探索。而2009年的新作《中国现代学引论》则全面阐释“中国现代学”问题,颇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王一川教授所著《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以下简称《发生》)一书是“现代性”研究的一个收获。这部专著从文化现代性视角考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状况,同时又通过对中国文学的考察透视中国的文化现代性状况。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问题是近年中国学界的热点之一,它的兴起显然与当下中国坚定的现代化进程相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作为“理论旅行”的“现代性”话语似乎又处在一个言人人殊的情况下,需要我们作知识考古学的清理。周宪先生是近年来现代性理论的积极译介者和研究专家,他的《审美现代性批判》一书更是“成一家之言”,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本刊本期围绕周著,展开对现代性问题的探讨。《“现代”何以成为问题》对审美现代性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新思想资源的开启》则“深描”了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脉络和时代语境。周宪先生针对两文,专门发来《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美学问题》作出回应,并对自己的审美现代性理论以及当代中国美学走向等问题作了进一步阐释。希望我们本期的讨论能够深化学界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并引发读者诸君的理论热情。当然,更希望有不同声音加入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处于20、21世纪之交的关键转折时期的中国现代档案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抉择之一,就是必须与国际档案学界接轨。中国档案学与国际档案学界接轨的内涵与外延,可概括为“接受”、“靠拢”、“跟踪”和“推销”8个字。“接受”,即指通过接轨,对国际档案学界几十年来档案学研究和学术评论中提出的一些正确的,合乎真理性的,具有较普遍指导、  相似文献   

5.
确立“现代教养”的哲学思考维度──评《现代教养》陆杰荣如今似乎是“哲学失宠”的年代。哲学在现代性的“平面化”时尚的驱使下,已悄然地隐于历史舞台的后面。人们开始淡忘,逐渐已经忘记了哲学。然而,近读孙正聿、李璐纬的《现代教养》一书,使人感到哲学所体现的人...  相似文献   

6.
张国功 《出版科学》2015,23(3):94-98
随着史料整理的相对完成、跨学科研究的介入以及域外理论的引进,近年的出版文化研究借鉴现代性理论,对近现代出版物的内容及其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包含的现代性特征进行考察.这种研究视角深化了近现代出版文化研究的视野与深度,但也存在简单挪用西方学术话语、泛化、先入为主、夸大、定量化研究不足等缺点.  相似文献   

7.
李广霞 《兰台世界》2007,(11X):62-63
鲁迅对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曾参与京师图书馆建设,《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得以庋藏,并以此论证了鲁迅在搜集、保护、整理文献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2015年中央两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文章在概述两份文件内容的基础上,从文本解读和分析的视角展望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定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靖 《新闻大学》2006,(2):52-58
本文讨论西方人留下的有关中国现代初期的影像资料,将它们分为“帝国范式”和“人文主义范式”两种。文章认为,作为现代性的媒介,影像所依据的观看方式与主导的社会机制与文化机制有关,是现代性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中国人借由新视觉媒介从单纯的“被西方人观看”到“通过他人的目光反观自身”,开始了将现代性意识形态内化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是充满矛盾的,现代性理念中的压制因素成为任何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出版暨《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编辑出版工作座谈会于1月11日在北京国际艺苑举行。被誉为“建筑美术史长城”、作为我国标志性出版物的48卷现代美术全集,连同前已出版的60卷本《中国美术全集》的出版,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署有关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赞誉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李广霞 《兰台世界》2007,(22):62-63
鲁迅对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曾参与京师图书馆建设,《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得以庋藏,并以此论证了鲁迅在搜集、保护、整理文献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文博界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吁重视现代文物工作。首先是沈庆林先生写了题为《近现代文物工作的几个问题》 ,阐述了一些基本看法。苏东海先生先后写了《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物消失论》等重要文章 ,从理论上对现代文物工作进行了论述 ,对全国现代文物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以想见一定会推动我国现代文物工作迅速全面开展起来。本文以内蒙古的实践为基础 ,谈几点看法。  一、现代文物收集工作的危机与时机现代文物的收集面临着危机 ,但现代文物的收集研究也面临着时机 ,应该认真分析论证 ,推…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确立了中国特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遵循,形成了“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提升服务效能的重点任务,部署了以社会化增强公共文化发展动力的新任务与新方式,明确了推动与科技融合发展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完善了经费、人才和法律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对于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在“十三五”时期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4.
孙藜 《新闻大学》2021,(3):1-15
从新闻学基体演化的角度重思19世纪中后期电子与印刷的遭逢与转化,可为数字媒介时代新闻学范式重构提供历史理解.“现代主体”与“世界图像”作为印刷现代性知识实践的“基体”,被电子媒介带入瞬时疾速和全球卷入的新型交往时空.至少存在三种作为回应的理论探索,“报刊四种理论”走向了对印刷现代性的直接继承和内部修正;李普曼以“探照灯...  相似文献   

15.
《现代知识产权管理》一书研究视角独特、观点前沿,结构体例充实、逻辑清晰,内容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对知识产权管理研究进行了全新定位。  相似文献   

16.
在刘勰的文章学思想中,“正名”思想处于统摄地位。刘勰将儒家“正名”引入《文心雕龙》,建构了为文正名、正文之名、正文之体三位一体的《文心雕龙》正名思想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文的合法性问题,规范了各体文章的创作标准并提出了具体的文风要求。《文心雕龙》正名思想与其提倡的“正体”之文为魏晋六朝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西学何以传播,不同研究者对传播“路径”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以“新农学”为载体,通过《农学报》在全国的传播为个案对此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士”和“西学”的相互正名关系,自始至终地影响着国人对于新农学的接受,它们既是一种关系建构,而且也是西学接受的语境逻辑。甲午战后,面对国难,边缘士大夫缘于经济、知识和实践等劣势地位,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救亡工作,农学就是其中一项。罗振玉等以农学为根本,通过他们的“正名”使农学从“野老之学”“新学”上升为“士大夫之学”,宣传《农学报》进而通过农学会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嵌入。但此时《农学报》只是边缘士大夫的民间行动;戊戌庚子时期,经过体制内士大夫正名农学成为基本的国策,进而阅读《农学报》,推进农政成为了基本要求;壬寅废八股,乙巳废科举,农学成为衡文取士之学,士人攻读农学被授予进士出身,农学成为了制造士大夫之学,为士大夫正名,在这种情况下,士人对于《农学报》的阅读更是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是美术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文章在遵循美术史学传统研究方法基础上,吸取出版学、传播学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的发展阶段、地位、作用,揭示其开放的学术精神和包容的编辑思想等特征。对于填补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和近现代专业学科出版史研究的空白点,为当前美术期刊编辑工作提供历史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陈雪虎所著《文的再认:章太炎文论初探》一书提出了一个长期以来我们都知道却实际上忽视了的重大问题:中国的"文学"并非古已有之。与此书呼应,在这篇《"文"到"文学"的迁变》中,陈雪虎条分缕析地分析了"文"的各种内涵,并反思现代中国之“文学”的特殊内涵。这也就把一个崭新的课题置放到我们眼前:中国的“文学”,究其现代性的意义来说,就存在一个“发生”的问题——至少是一种革命性的转义与创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使得“民生之风”一时之间席卷全国。民生新闻自形成以来,作为一种崭新的电视新闻形态,把视角聚焦到平民身上,开启了中国电视新闻的一个全新篇章。提出民生新闻实际上包含着为一种新的新闻观念,为一种新型的新闻样态“正名”的必要努力。而学界对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也一直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这里将对此问题做一次探讨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