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上海卧室用品有限公司原名上海帐子公司,是上海最早开设的一家专营帐子、床上用品的商店,也是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老上海"妇孺皆知的金字招牌。2001年转制后改今名。在"老上海"的心中,嫁女儿前必去帐子公司。帐子公司首创蚊帐质量标准1930年代初期,二十岁不到的吴江小伙张影波初中毕业后,只身从江苏吴江来到上海,在南京东路549号三星棉铁厂帐子柜学生意。  相似文献   

2.
吴晶 《青年记者》2012,(27):89-90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上海的爱国抗日新闻机构大都停办或内迁,上海新闻界有影响的团体组织上海日报公会、记者公会也因人员星散而停止活动。沦陷时期,敌伪为加强舆论控制,积极组织新闻界御用团体为其服务。上海新闻记者公会是沦陷区最早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一个风暴潮二维模型进行了更新完善,使之适用于上海海域的风暴潮计算。基于该模型对近年影响上海较为严重的1211号台风"海葵"风暴潮进行数值模拟,潮位模拟结果良好。并对上海沿海风暴潮增水情况进行分析:上海沿海8月8日台风登陆后风暴增水普遍达到100cm以上,且各海域由东向西增水逐渐加大;上海沿海出现两次增水峰,分别是"海葵"登陆时和其中心距上海最近时。  相似文献   

4.
上海的发展举世瞩目,但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国际性大都市,上海却缺乏与其城市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重量级"媒体。本文对上海主流报纸的社论进行考察,并与《南方都市报》进行比较后发现,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上海主流报纸都远逊于《南方都市报》。这一现象值得上海反思。  相似文献   

5.
<正>1927年"四一二"事变发生后,原先的国共合作破裂,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上海,共产党组织在上海的活动全部转入地下状态。在上海生存和活动的中共各级党组织,利用对上海情况的熟悉,为反击反动政权的镇压和迫害,推进革命的深入,组织开展了各种秘密活动。  相似文献   

6.
老子上海人     
不久前,老爸老妈回了趟上海老家。行前,两位老人颇有些紧张,担心在武汉居住了几十年,上海话说得不标准。要知道如果被视为"乡下人",对于他们这辈老上海可谓奇耻大辱。一个星期后,老爸老妈回来了,说在上海街头用上海话问路,果然许多人听不懂——因为他们都是外地来的。而土生土长的上海年轻人,大多说一口"洋泾浜"上海话,夹杂了很多普通话词汇。甚至一  相似文献   

7.
刘爱民 《上海档案》2007,(6):F0003-F0003
近日,上海市档案馆接收了上海大隆机器厂、上海协新毛纺织厂等一批知名"老字号"企业的珍贵档案。创建于1902年的上海大隆机器厂,后来成为上海制造业知名的"老字号"企业,创办人是当时著名的实业家严裕棠。1922年6月,大隆厂成功研制出织布机,—举填补了国内该产品的空白。其制造的精纱机有"国货机器中之翘楚"的美誉,产品远销东南亚。建国后,大隆机器厂和泰利机器厂合并为上海大隆机器厂。上海大隆机器厂此次进馆的档案数量多、内容丰富、载体多样,其中有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  相似文献   

8.
投身上海学生运动 自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后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成了"孤岛".  相似文献   

9.
幸运的一生     
周小燕 《档案天地》2013,(4):4-7,10
我家的"儿童歌舞团"鸿兴坊是近代上海石库门建筑的一个代表,在上海虹口区。1917年8月28日,我就出生在这里。那时候,我爸爸周苍柏是上海商业储备银行的职员,母亲董燕梁是大家闺秀,成家后,在父亲的支持下,学会了弹钢琴、拉小提琴,显示了良好的艺术天赋。在我不到一岁的时候父亲调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10.
会看风水的上海知县笔者约计,自上海开埠后,整个晚清时代,先后有过四十多个上海知县,其中正任和署理大约各占一半。因为处在新旧、华洋等多重矛盾的漩涡中,这些老上海的"父母官"大多有点"讲头",比如从光绪十三年(1887)至十六年(1890)在任的裴大中,就是这么一个人物。裴大中,字浩亭,原籍安徽霍邱,来上海前已经在无锡等地做过好几任知县,颇有能员之名,还与金匮知县倪  相似文献   

11.
"南有南京,北有北京"。中国学术南北之异,由来已久。近代以来,上海经济地位提升而南京退出首都位置后,上海逐渐取代南京成为南方的代言城市。南北方学术文化名人也多汇集京沪两地,最具代表性的当  相似文献   

12.
10月4日晚,上海当地一档名为"大声说"的电视对话节目在播出关于"上海话急需保护吗"的辩论时,反方嘉宾谈到"提出保护的人,体现上海本身的一种自恋"、"上海话连方言都算不上"等观点,随即遭到当地网友炮轰。嘉宾在博客上还击后,引发了更大的"讨伐"声浪。(10月6日《东方早报》)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新学期伊始,上海的"毒校服"事件瞬间引爆了上海舆论。当前,这一批"毒校服"本身的危害已经得到控制,但由此引发的有关校服质量安全问题,亟待解决2月17日,上海市质检局通报,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50套冬装校服上,有一块宽1厘米装饰镶条含有可分解致癌的芳香胺染料。依据业内人士解释,该物质需与皮肤长期接触之后,才有致癌的可能性。因上海质检抽查发现问题后,已将该批次校服全部扣押,未进入流通环节,故不存在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王文凤 《图书馆学刊》2012,34(5):122-12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为保护北平图书馆善本古籍的安全,将其中珍本古籍送往上海法租界仓库存放。不久,由于上海租界内的情况紧张,又从中挑选精品往美国寄存。在国会图书馆存放24年后,于1965年11月运转到台北图书馆收藏,至今不能回归国图,留下不小的遗憾。  相似文献   

15.
<正>在众多投资者密切关注的眼神中,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下称"上海文广")旗下的百视通和东方明珠的重组事宜,终于尘埃落定。百视通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东方明珠,看似"以弱吃强"的方式,实现两家上市公司的整合。据悉,重组后新的上市公司,将成为A股首个跨越千亿市值门槛的传媒公司。"传统媒体正面临转型,我们的基础设施、基础结构正被互联网颠覆瓦解掉。"11月22日,上海文广总裁黎瑞刚在百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一出版事业的发展自民国肇造,上海即为出版最发达的都市,大块文章,名山事业,尽在斯矣。1949年大迁徙,不少上海出版机构随之跨海来台。在日据时期,台北市重庆南路一段就有"新高堂"、"文明"、"杉田"等日本著名书局营业,专售日本书与教科书,台湾人开设的书局较小,多卖二手旧书。1945年台湾光复后,东方出版社随即开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故事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宇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  相似文献   

18.
<正>拙作刊出后,不少读者觉得尚未尽兴。现就读者与我交流时最关注的几个问题,补叙如下:主持营救牛兰佐尔格在上海领导"拉姆扎小组"时,曾经隐蔽得很稳当。但是,一个意外事件严重干扰了他。1931年6月,共产国际信使约瑟夫在新加坡被捕。英国特警在他身上搜到一个神秘地址:"上海,邮政信箱208号,海伦诺尔"。就是这条看似小小的线索,导致共产国际办事处负责人牛兰在上海被捕;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阮爱国)在香港被捕。牛兰是十月革命率队攻打冬宫的指挥官,1929年即来上海建立共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17日下午,上海书展揭幕的第一天,一场思想盛宴——"书香中国"阅读论坛正在举行。这场活动的主持人是上海电视台的骆新先生。他和现场嘉宾作了一番互动以后,冷不丁地抛出一个问题:"二十年后,还会有上海书展吗?"这个问题的针对性和尖锐性,顿时让全场陷入了思考。"二十年"是一个时间概念。这是一段不长  相似文献   

20.
正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