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现代教育中,在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审美教育占有特殊的地位.审美教育所带来的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和规律而有秩序的社会韵律,是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语文美育的实质就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遵循美的规律,通过各种美的形态所进行的师生和谐的语文教育活动.而其中的散文则是一切文体中最自由最活泼的一种文体,是自有文明以来生命力最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那么,在小学阶段,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美的素质呢?  相似文献   

2.
闫颖 《教书育人》2002,(10):10-11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而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塑造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是“美”的,那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核心的课堂教学则更应该努力追求美的境界。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自觉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和积极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要塑造美的心灵,从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语文教学的美学思考也正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从审美的角度来把握语文教学活动,实现…  相似文献   

3.
陈栋梁 《学语文》2005,(5):9-49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也就是说,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依循着美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在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审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欣赏美的能力教育。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因此,语文教学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形成崇尚真、善、美的理想,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也能使教师教学乐在其中,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审美教育是指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陶冶人的感情,启迪人的智慧,使人们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生活中处处有美,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让人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表现一种美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在中国已经提出了很多年,音乐因其特有的情感特性而成为进行审美教育的优质媒介之一。审美教育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个体审美能力,也即培养和提高学生认知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和应用美的能力。审美教育应当在教学中借助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审美形态,使音乐教育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其他各种美的形态对于人施加影响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  相似文献   

11.
莫素鸾 《教育艺术》2008,(12):47-49
高尚的审美情趣是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高雅的审美情趣要靠有效的美育来培养。语文学科具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课堂中的气氛与美育融入一体。做到和谐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一要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做美的发现者;二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三要培养审美想象能力,给审美插上翅膀;四要诱发审美的情感,学会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对青少年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有一个和谐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审美客体移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审美教育要使学生具备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再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审美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席勒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教育的人,审美教育对人的成长的意义是很明显的。”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青年学生,培养其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他们追求真善美,是他们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对象所生活的环境并不纯净,影视文化良莠不齐,书刊市场鱼目混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他们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4.
把审美能力培养融入语文教学中是一种社会的需要。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各种审美因素,体现语文审美教育的形象生动性、情感愉悦性、自由创造性以及和谐统一性,避开功利的纷扰,带领学生真诚地投入文本的解读和体验审美之中,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5.
汤明明 《课外阅读》2011,(10):322-32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培养人,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的。我们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造就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假如把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比作一座金字塔,那么审美素质便是塔基。一个人不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作为一个富于创造力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感知力、情感力和想像力。19世纪俄国伟大的女学者科瓦列夫斯卡娅曾形象地解释过审美素质对一个人的作用:“不能在心灵上作为一个诗人,就不能成为一个数学家。”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途径很多,语文教育是主渠道之一。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仓库,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体,所以语文…  相似文献   

17.
美的形成有两大要素:美的潜能和美的潜因。具有审美潜能的主体与具备美的潜因的客体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引起心灵愉悦的主客之间的一种和谐状态。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这种状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体会客体(教材)的美,由对美的客体感知而形成知觉与表象,产生一种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有意识地渗透美育教育,既体现了素质教育,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达到塑造人、培养人的目的,又是让学生体会美、感悟美、创造美,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肖雪梅 《考试周刊》2009,(38):54-54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灵魂、美化人们生活的德育。在现代化教育中,以美去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并使之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已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学校美育,除了发挥音乐、体育、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外,还应通过各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存在于自然本身,社会美存于社会本身,人性美、人格美存在于人物自身。中学语文课本入选的篇目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因此,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运用教学艺术,按美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教学的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就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培养被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1]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完美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2]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加强审美渗透,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的一点体会。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在大千世界里,中学生的生活内容相当丰富,从日常生活到社会生活,他们都会发现很多美的东西。那么教师应怎…  相似文献   

20.
牟仲清 《甘肃教育》2009,(21):29-2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新课标中也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无疑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和熏陶感染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