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填空1.一个数由五十个亿、六百二十三个万和四百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2.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3.计算9÷()=(40)=37.5%=24∶()。4.一块体积是25立方厘米的铝块重67.5克,这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最简整数比  相似文献   

2.
一、填空。(24%)(1)2/5=( ):30=( )%(2)把线段比例尺0 50 100 150 200千米改写成数字比例尺是( )。  相似文献   

3.
比例尺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比较广泛,帮助学生学好比例尺,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学生学习了比例尺,往往是只能照书上的题目进行解答,在看到地图上写的比例尺是六百万分之一或看到线段比例尺,运用就不那么自如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我认为,比例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这幅国的比例尺,如果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上,那么在比例尺的运用和数字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改写中  相似文献   

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页给出了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根据意义知道,比例尺是一个比,没有单位名称,像1∶100、1∶1000,数值比例尺都没有单位。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线段比例尺不是带单位吗?(如下图,每段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千米)该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5.
正"比例尺"教学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固然重要,但其中单位的换算也是许多学生难以绕过去的坎。如在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后,有这样的练习——例1:把下面的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其中有"km和cm"换算,而且是进率间跨度比较大的换算,学生一疏忽往往会在换算时多添加一个"0"或少写一个"0",甚至是对"1cm:50km=1cm:5000000cm"不知所云。为什么会在50后面添上"00000"(5个0)。如果在课前设计一些  相似文献   

6.
1.从比例尺的定义看,比例尺是比。教材中关于比例尺的定义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有的学生分不清比例尺是比还是比值的主要原因是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式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它使人误以为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比值。而实际上这个式子的等号两边是并列关系,比例尺仅是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化成图上距离是1(或实际距离是1)的形式。2.从比例尺的应用看,可分两种情况:(1)在求比例尺的应用题中,比例尺只能看作比。例如,建筑一…  相似文献   

7.
一、填空1.一个数由五十个亿、六百二十三个万和四百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2.把线段比例尺涓男?成数值比例尺是()。3.计算9÷()=(40)=37.5%=24∶()。4.一块体积是25立方厘米的铝块重67.5克,这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最简整数  相似文献   

8.
中学数学中有各种形式的定理,特别在《几何》中定理连篇。在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记住。而且要求学生会证明和应用。为了顺利地完成这方面的教与学,必须掌握建立在命题、命题函数、及其运算基础上的定理结构。现在我们来分析下面的定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所给定理可改写成:在平面上,若点在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则它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由此可见,通过改写定理中的三句话,可以把定理分成三部分:论域(平面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I);题设(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结论(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且题设和结论都是定义在集合I上的命题函数。事实上,  相似文献   

9.
一、《比例尺》的教材分析《比例尺》这堂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知道了什么是比、比的名称、化简比以及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倍数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在这节课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学生能看懂比例尺,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二、设计前的困惑1.人们约定俗成地用比例尺来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以往我们只是让学生先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要求化成单位相同再写比,这样的比就是比例尺。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经知道了比例尺,…  相似文献   

10.
六年级柜台     
..寿翻︸雷蕊.翻.翻.“.窗已卫翻容诊﹃遏t茹翰魏埃然劳偏 一、填一填 橇 ,8:脚4:()=(一,书书于亏二(一_咚 如、·3b(c、。州,那么合·一},扮一号。 在一个比例中,“个内项的积是最lJ、的合数,一个夕卜项是哥几, 另一个外项是〔一)、._--一.一 4.在比例3:12二6:24中,如果将等号左侧的比的后项加6, 么等号右侧的比的前项〔),比例才能成立。 那艺 5,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它的面积与高成()比例。 6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 7厘米,那么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7.在一定的时间里,制造零件的个数和制造每个零件所用的时 间成()比例。--一.一.- 8.把线段比例尺毛 ()。 9.36的约数有( 例是()o 40 80 1 20千米 {{{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选出其中的4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 二、辨一辨嫉 _() 200米,这幅地图的 l薰 1.两个比一定能组成一个比例。 2在一幅地图上,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比例尺是飞_:500、---、--、 哪蘸黝~ 宾年形的面 黔黔鬓黔戴黔鄂黔 纷 药巍 」甲卿去用 A,1:600...  相似文献   

11.
[例1]分数乘以整数 1.9/2的意义是什么?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 1.2+1.2+1.2+1.2=()×()。 3.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8×3=()+()+(); 0.3×4=()+()+()+(). 4.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5.根据4个9/2是多少这一命题作图填空:(1)用线段图表示4个9/2;(2)4个9/2,用加法算式来写,可写成();(3)把写成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可  相似文献   

12.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比的应用。一般缩小的比例尺是将前项(图上距离)化简为1;反过来,后项为1的比例尺是放大比例尺。除了数字比例尺以外,还有线段比例尺。这两种比例尺实质上都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  相似文献   

13.
在"比例尺的应用"教学中,让学生用公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解决问题时,总有生搬硬套、不会灵活应用的感觉。通过重新整合教材,从比例尺概念的原始含义出发,用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直接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比例尺中的数量关系,又可以最大限度地简化解决问题的过程,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比例尺(教材第14页-16页),第1课时,新授课。 比例尺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它可以作为比的应用教学;同时,对于一幅比例尺一定的图而言,所有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是成比例的;因此,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例的应用,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要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现行教  相似文献   

15.
地理计算题因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很好地体现了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原则,成了近年高考地理选题的新宠。鉴于此,笔者特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地理计算公式与常用数据总结如下:一、地图类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km=1×100000cm;比例尺为一比值,没有单位,计算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只是距离的缩小或放大,并非面积的缩小或放大)等高线地形图:2.坡度tgα=H/L(H表示垂直距离,L表示水平距离)3.相对高度ΔH∈[(x-1)×d,(x+1)×d](x表示两点间间隔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适用条件:等高线依次规律排列)二、地…  相似文献   

16.
本节教学内容为比例尺(教材第14页一16页),第1课时,新授课。比例尺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它可以作为比的应用教学;同时,对于一幅比例尺一定的图而言,所有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是成比例的;因此,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例的应用,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要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现行教材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编排的,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概念,有利于与代数知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比例尺”是什么?教材给出的定义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一个受条件限制的比.受哪些条件限制呢?  相似文献   

18.
“连结”首先出现在义务教材《几何》第一册的第14页.书中指出:“我们说连结AB,就是要画出以A、B为端点的线段.”以后,这一词语在初中几何各册中曾多次出现. 义务教材《几何》第一册第20页有一公理,“所有联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联接这一概念仅在此出现一次. “连接”,则在义务教材《几何》第三册的第146页有叙述,“由一条线(线段或圆弧)平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线上,这种平滑地过渡,通常称圆弧连接,简称连接.”“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  相似文献   

19.
比例尺是比还是比值□会宁县教场小学卢彪对于“比例尺”这一概念,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是这样定义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可见比例尺是一种比。那么,学生为什么常将它误认为是比值呢?这与教材的编排有关。首先,教材在给出比例尺的定义之...  相似文献   

20.
<正>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一节正弦定理例5:在ABC中,AD平分∠BAC,用正弦定理证明AB/AC=BD/DC.这道题其实是三角形内角平线定理: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邻边对应成比例.这是个初中和高中都没有直接给出的重要定理,在高中教材中也只是以一个例题形式出现.但它的应用是广泛的.下面就其四个方面的应用加以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