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再见了,亲人》一课,当学到“雪中送炭”一词时,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师:谁能说说“雪中送炭”的字面意思?生:在大雪天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木炭,让他取暖。师:请仔细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雪中送炭”指的是“谁”  相似文献   

2.
于桂花老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经历了感知、理解文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明显。让我们结合她执教的《再见了,亲人》一课做一简要分析。 师:“亲人”,我们一般指哪些人? 生:我们一般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人。 师:对。这些人和我们都有着血缘关系,所以我们称之为亲人。“再见了,亲人”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介入文本的相关背景材料,可以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文本厚度,生成文本价值。我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对背景材料的介入进行了尝试。一、课始介入,了解课文背景教师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学生读题。师:从课题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生:亲人分别时,那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师:是呀,50多年前,在人类正义与和平遭到粗暴践踏,朝鲜处于生死存亡,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由中华各族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  相似文献   

4.
杜娟 《江西教育》2014,(7):55-57
听了知名教师支玉恒《再见了,亲人》这节课,引发了听课教师的深思:阅读教学就应该像支老师一样,巧妙设计教学中"动"与"静"相宜的环节,让学生真正体悟文本所要表达的深情。片段一逆转角色激将,调动学习热情师:他们根本不是亲人,你们都弄错了,作者也弄错了。(生不服气,举手)师:还举手?是不是想和我辩论?生:是!  相似文献   

5.
正有机会听了一堂课《槐乡五月》。课上学生曾一度群情振奋,兴致高昂;而我呢,怎么也兴奋不起来。请看部分教学实录:师:请同学们将课题读一下。(学生读课题,教师出示槐花的特写镜头:几棵槐树,花开得正盛)生:(异口同声)哇!师:这就是槐花。那么,五月的槐乡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打开书,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师:看。(出示"槐花图":满山满岗都是槐花)生:(异口同声)哇!师:"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师:再看。(出示另一幅"槐花图":槐花有似圆球的,有像小辫儿  相似文献   

6.
我最近听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现摘取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片断如下:片断一:用正方形纸折一折(师根据书上的要求,让学生把正方形纸对折,然后交流汇报)生:我折出了长方形。生:我折出了三角形。师:这个同学真聪明,我们还没学习三角形他就已经知道了,有谁和他折的一样?(师四周巡视一下举手的学生后,便展示了课题,并按书上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开始教学)片断二: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师:请同学上讲台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一个学生围了一个形如“”的图形)师:请大家说说这个同学围得怎样。生:老师,他围得太肥(胖)了,不好。师…  相似文献   

7.
师:上课之前,有个问题我们要讨论一下。大家看,有这样一个词——(师板书:亲人)师:读一下。(生读“亲人”)按照工具书里讲,亲人就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你血脉相连、相通的人。那么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身边,谁是你的亲人?生: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我和他们有血缘关系。师:很好,请坐。还有吗?生:我的外公、外婆也是我的亲人。师:外公、外婆,他们和你的母亲有血缘关系。还有吗?生: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我的亲人。师:一点也不错!现在我要问你,你了解你的亲人吗?生:我了解我妈妈,她是护士,今年37岁了。师:你…  相似文献   

8.
词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字典自学词语的能力,更要教给学生自“悟”的方法。一、结合课文情节“悟”。词语运用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因此理解词语必须首先考虑语境,引导学生自“悟”。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雪中送炭”这个成语,可先让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设问:师: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的“雪”指的是什么?生:“雪”指志愿军“空着肚子”战斗。  相似文献   

9.
【课堂实录】一、课前预热,引发兴趣播放鸟鸣的声音,引导学生捕捉大自然中的声音。二、揭示课题,丰富信息师好,谁来读读课题?生黄果树听瀑。师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课题中哪一个字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跟声音有关?生听。师非常好。那如果文章主要写瀑布的形态,这个课题需要改成——生黄果树看瀑。生黄果树观瀑。师是呀,但我们今天学的是——生黄果树听瀑。师听的就是瀑布的——生声音。师知道黄果树瀑布吗?知道的同学就跟大家来说一说。生黄果树瀑布是一个很大的瀑布,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  相似文献   

10.
一、谈话引入,导出课题(课上,靳老师用简短、清晰、富有条理的话语向同学们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请同学们讲讲听清楚了几个意思。)师:现在请一位同学说,靳老师刚才这段话说了几点意思。(一位同学概括了靳老师话的意思后,末尾还加上了自己对靳老师的印象——“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等。)师:最后这几句话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我们谈话之后你的感受!(板书:感受)请大家读这个词。(生齐读)师:什么是感受?生:感受是内心活动,是人心里面的情感活动。师:我们去感知周围的情况,感觉到它就叫——感之于外。生(:齐读)感之于外。(师板书:感之于外)师:看…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们再见!路上注意安全哦!""老师再见!"那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和孩子们相互道别,送完学生正准备回办公室,一位女生的家长叫住了我。她神秘地问我:"郑老师,你还不知道吧,这两天你们班上出了件事!"听了她的话,我猜想是不是  相似文献   

12.
教例《翠鸟》师 :(打出翠鸟图)这是啥?生 :这是一只翠鸟。师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呢?生 :这是一只漂亮的翠鸟。师 :你说话时精神很饱满。生 :这是一只色彩美丽的翠鸟。师 :你的声音很洪亮 ,很甜美 ,老师特别愿意听你说话。生 :这是一个小巧玲珑的翠鸟。师 :今天 ,我们学习《翠鸟》 ,请同学们抬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板写课题 ,注意“翠”上面两个“习”都没有钩 ,最后一竖不要伸得太长 ,要用心写好每一个笔画 ,这对我们小学生非常重要。今天 ,我们重点研究翠鸟的外形。我刚刚见了同学们 ,发现同学们都很聪明 ,都有能力学懂课文。…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母"字,写横的时候,要写得长一些。长笔画写开了,整个字就舒展了。师:读课题。生:(齐)慈母情深。师:读得很有感觉。课文读熟了吧?谁愿意把课文读给我们听一听?(生读课文,语速很慢。)师:停一下,语速要加快一点,读书不能这样拖音。  相似文献   

15.
正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课文叫——生:《欢乐的泼水节》。师: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欢乐的泼水节。)生:(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师:为了给大家上这节课,我在网上找了好多资料、图片。(出示图片)静静地看,看到什么先放在脑子里。如果感觉美,可以说出来。师:认识这个人吗?生:周总理。师:周总理也曾经到过西双版纳,在那里过过泼水节。师:我们再看,他们像中国人吗?生:不像。师:现在泼水节也不只是傣族人过的,那个地方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啦!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都到那儿去过泼水节呢!  相似文献   

16.
支老师的开课如磁铁,总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上课伊始便石破天惊,先声夺人。细细品来,滋味无穷。一、情味支老师开课总能抓住学生情感,让学生有一定的情感需求,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且看《再见了,亲人》的  相似文献   

17.
一隔影探花,花香初嗅师:同学们好!你们都知道哪些花?知道哪些形容花的词句?(生自由发言)师:真好!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朵开在心田上的花,这就是——百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板书:?)生:这百合花为什么开在心田上?生: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生:心田上怎么能开花呢?二品读花语,言为心声师:要了解一株花,就要像了解一个人一样,仔细观察其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执教《珍珠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时,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品析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课接近尾声——师:学完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我"无微不至地爱护小珍珠鸟。假如你是文中的小鸟,受到这么优厚的待遇,你要说些什么?请动笔写下来。(学生发挥想象,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写话。)师:我们来听一听珍珠鸟心底的话。生:谢谢你,主人,你对我太好了!我没有什么好报答你的,就为你唱上一支动听的歌吧。生:多么亲切、友好的主人啊!我爱上了这个家,再也不想离开了,我要永远陪伴在主人的身边。师:充满真情的话语,表露了小珍珠鸟感恩的心。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  相似文献   

19.
【课堂实录】师:自然界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课件播放各种声音)生1:我听到了鸟叫,想到了鸟在树上叫喳喳。生2:我听到风在呼呼地吹。生3:我还听到了小溪在哗哗地流淌。师: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我们如同进入了一个广阔的音乐厅。就让我们一起在这广阔的音乐厅里听一听秋的声音吧。(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齐读课题)师:打开课文,听老师读课文,感受一下秋天有哪些美妙的声音?(范读课文)师:你们想读这篇课文吗?生(齐):想。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带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和同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案例 :片断一师 :刚才大家发现上面几道算式都是几个相同的加数连加 ,谁能再举一个例子。生1 :8 +8 +8师 :很好 ,谁能举得长一些。生2 :5 +5 +5 +5 +5师 :好极了 ,再长一些的。生3 :6 +6 +6 +6 +6 +6 +6 +6。(一口气说了8个6)师 :老师刚才没听清楚。谁能重复一遍给老师听。(学生一下子愣住了。他们没法重复。)师 :好 ,刚才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听清楚 ,请生3再重复一遍 ,看谁能听清楚。生3又说了一遍8个6相加的算式。(部分学生举手)生4 :6 +6 +6 +6 +6 +6 +6 +6。师 :你是怎么记住的?生4 :我数的 ,他一共报了8个6相加。师 :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