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遗产廊道”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综合的大尺度的资源保护方法,通过对地方历史文化、自然和游憩资源的综合保护与利用,实现遗产保护、经济发展、提供游憩机会等多重目标。通过对“遗产廊道”概念的分析,论证构建哈大齐旅游遗产廊道的可行性,为黑龙江省西部旅游产品开发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9)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记录城市发展的工业遗产逐渐被提上议程。本文通过挖掘河北井陉矿区工业遗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通过对其工业遗产价值的分析,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背景下,井陉煤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是矛盾的统一体,而旅游规划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探讨了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困境,并且以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为例,研究了玄武湖和愚因两个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旅游规划案例。  相似文献   

4.
李慧 《科技广场》2012,(11):197-204
美国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主要包括加强立法、规范管理;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政策支持;政府提供优质服务;发挥社区及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产品丰富、促销推广手段多样、注意塑造知名品牌等.中国可以从美国的经验中得出发展乡村旅游的诸如管理体系建设、资源保护和旅游产品开发等各方面的启示,中国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要注意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法规体系、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重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多种营销推广手段塑造品牌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福祉持续改善是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宗旨。【方法】本文以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所在的云南省元阳县大鱼塘村、箐口村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纳入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对居民福祉水平进行测度及对比分析,并探析旅游发展对居民福祉的影响。【结果】(1)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间福祉水平差异较大,福祉水平最高值为0.85,最低值仅为0.23,均值为0.56。(2)居民是否参与旅游业、家庭年收入、居民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均对居民福祉水平产生显著影响。(3)经济条件变化感知、生活环境变化感知和保护与发展变化感知对遗产地居民福祉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社会关系变化感知、教育资源变化感知和健康安全变化感知对遗产地居民福祉影响不显著。【结论】地方政府在推动旅游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引导旅游相关生计方式融入当地居民的传统生计,提高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社区参与水平,努力实现旅游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居民福祉改善的共赢。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产业融合不断推进,智慧旅游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3D虚拟旅游已经运用到了实际的旅游产业中。"旅游+虚拟现实"结合的理念,是利用了计算机网络、3D虚拟成像、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把旅游景点直观展现在虚拟的世界中。研究了国内外最新企业、技术案例,分析当前虚拟旅游的现状和商业运行模式,指出目前存在的发展瓶颈,最后根据最新的技术发展,得出未来旅游产业可能发展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7.
国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梅  邹统钎  金川 《资源科学》2013,35(12):2334-2343
本文通过对112篇较具代表性的国内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国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研究特点与发展趋势,同时为我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国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的研究总体呈现跨学科、多视角,技术运用、案例多的趋势。除遗产地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管理等传统研究领域外,还拓展了遗产地旅游资源管理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对遗产的影响、遗产管理全球准则本地化困境等新兴研究领域。近年来,学者们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等遗产管理全球准则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提出了许多质疑,世界遗产提名对旅游业的效果影响也引发学者们的检验。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与规制:世界遗产资源管理模式可能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界对遗产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存在争议。“国家公园论”和“经营权转移论”的分歧在于政府是否直接提供遗产旅游服务。本文借助规制经济学分析工具说明改革中国遗产管理模式首先要打破行政性垄断,并利用拥挤性俱乐部产品模型论证了遗产资源市场化经营的可能性。政府规制突出表现在遗产保护,行使景区规划权和经营开发的审批权,制订价格下限抑制经营者不顾旅游环境承载力追逐经营收入的冲动。  相似文献   

9.
王军  王媛 《资源科学》2011,33(11):2175-2181
旅游地的发展都要依托社区,处理好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旅游发展新的突破。本文对江苏海滨湿地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旅游规划的参与、参与旅游经营及收益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当地社区参与观念淡薄,社区在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旅游收益、相关宣传和培训等方面的参与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参与方式单一,程度浅,参与内容狭窄。因此本文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依据墨菲的社区旅游战略模式,结合研究地的实际,从进入性模式、商业经营模式、社会文化展现模式、管理模式、环境保护模式和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决策模式6个方面建立了基于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一方面促进了对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内在因素的探究和把握,从而有助于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并对维护江苏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对这些内在因素的了解,为当地社区旅游开发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遗产包括代际之间物质和非物质的交流,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遗产得到保护和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激发人类的创造力。但是目前这种交流的客观事实或性质以及历史维度在遗产保护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针对遗产在当地社区身份中的重要性,以及地方身份是否在当地居民中产生了对遗产保护的积极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调查了遗产及其保护是否以及如何成为社区复兴、保护意识、社区建设及公众参与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当地居民的态度及其期望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本文对在比利时弗兰德地区根特城市核心区工业化前的邻里关系进行了考察,并进行了大量的参与式图片调查。尽管其历史渊源相当独特,但当地居民反对退化和支持保护的动机却具有更加普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农户视角下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视角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决策逐渐成为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的关注点。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活态性特征的农业生产系统,也是一类特殊的保护地。农民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对遗产价值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遗产系统的持续性。同时,农户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判断还是衡量其文化自觉和遗产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以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为手段、通过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反映农户视角下的遗产价值判断这一思路和方法,研究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农民文化自觉与遗产保护成效,并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核心区域进行可行性验证。案例研究显示,农户家庭保护支付意愿率仅为43.2%,家庭人口经济特征与对遗产的认知对是否有支付意愿及支付数额大小具有显著影响;无支付意愿家庭中61.6%认为遗产保护主体应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农户的遗产认知得分较低,文化自觉性有限,保护成效尚未显著惠民。这些结果表明,遗产地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农户认知度与参与度低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思考并科学界定“保护主体”及其保护途径,让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更好地为农户所认知,使其真正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性与活态性保护的重要力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可以支持社区视角的保护认知和成效研究。此外,考虑到中国许多保护地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多有当地居民长期生活生产的现实,本文的思路与方法对于其他类型保护地和社区共管机制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古村镇文化景观是我国重要的民间文化形式,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城市化发展进程提速和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以及各方面对此认识不足等原因,这一特有遗产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重新展现了古村镇文化景观的原貌,阐述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对保护我国古村文化景观遗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熊朝勇 《内江科技》2010,31(9):38-38
本文通过对国外工业遗产景观再利用案例的评析,从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工业遗产地的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业遗产地景观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学习借鉴国外工业遗产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我国工业适产景观再生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历史村镇研究主要关注旅游商业化现象,但缺乏对该类型旅游地形象的整体把握。在历史村镇旅游热背景下,基于游客视角探讨历史村镇旅游地形象感知维度及其作用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收集的网络评论文本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挖掘历史村镇旅游地形象感知维度,并厘清各维度间层次划分与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历史村镇旅游地形象主要由核心吸引物、生活气息、商业气息、旅游情感和整体形象5个维度构成,其中,前三者属于认知形象,旅游情感属于情感形象,故上述5个维度可被归纳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3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文章形成了“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关系链,即旅游者对历史村镇旅游地核心吸引物、生活气息和商业气息3个认知层面的形象感知不仅直接影响整体形象,还通过旅游情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整体形象。这是基于历史村镇这一特殊类型旅游地研究所形成的对旅游地形象三维结构理论的验证和补充,同时也为该类型旅游地开发与运营管理提供重要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范文静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13,35(12):2376-2383
我国许多地质遗产旅游区均以观光旅游为核心产品,产品结构单一,旅游效益较低。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地质遗产区旅游产业优化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系统分析了黄河石林遗产资源特点和旅游发展现状;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分析其旅游产业融合基础;最后,提出地质遗产区旅游产业融合理念,并构建了农旅共融、工旅共融、科旅共融、文创旅游共融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可指导黄河石林地质遗产区的旅游业发展,推动地质遗产的科学管理与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6.
谢雨萍 《大众科技》2008,(8):131-133
以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为案例,指出基于政府主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的“红岩”模式是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中值得借鉴的一种极好的模式,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需要形成“政府引导,需求拉动,政策推动,部门联动,社区参与”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当代建筑学演进的国际语境中,探究了建成遗产在保护与再生前提下的传承问题,讨论了与建成遗产密切相关的原型理论及其发展脉络,提出了原型与原创关系的系列观点,概括了原型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方式。此外,还进一步触及了中国古都结构原型在历史城市进化中的影响作用,并通过笔者主持的旧城保护与再生案例分析,讨论了建成遗产在"城市修补"中的再生和传承途径,以及历史环境在新旧共生中的再生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快速城镇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日益重视,遗产保护体系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但是遗产保护教育与实践体系建设一直是其中的短板,导致国家的法律、政策和科学修缮的技术无法得到很好地落实。文章系统介绍了法国的建成遗产保护体系,重点分析了遗产保护教育与国家遗产保护制度之间的紧密关系是法国遗产保护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并中国遗产保护教育和实践的现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可互相促进,二者呈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遗产开发的前提是保护,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很重要。遗产地旅游开发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开发,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民族地区的遗产开发尤其如此。随着西藏旅游热潮的到来,尼木藏香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旅游产品。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尼木藏香开始机械化生产,致使传统藏香制作技艺受到挑战,这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提出了难题。吞巴乡文化遗产旅游,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化遗产的商品化问题;其次要积极面对传统文化淡化和弱化的现象;再次要坚持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梅  吕君 《未来与发展》2010,(7):111-113,99
社区参与旅游既可以看作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又可以看作是参与旅游发展的一种行为。社区参与旅游把社区居民视为旅游主体真正进入到旅游规划、开发、建设中,目的是社区居民得到多方面发展。从目前看,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缺失出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旅游飞地”、“旅游孤岛”、“公地悲剧”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提出建议,希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能够给杜区带来正效应.避免负效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