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收集到1枚贴有邮资标签的实寄封,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于北京建国门邮局2002年10月11日寄往湖南常德,所贴邮资标签按王晋枫先生的《北京新式邮资凭证考》一文分类(见《上海集邮》2002年第10期)和柳承美先生的《北京大宗邮资凭证标签的型别》  相似文献   

2.
笔者有幸收集到两枚北京顺义新顺邮局使用的大宗收寄机邮资标签。图一是2003年6月27日新顺外埠平刷邮资标签;图二是2003年10月24日新顺外埠平刷邮资标签。两枚标签均存在较大的变异:打印的  相似文献   

3.
“山东民居”局部漏色 我收集到一全张“山东民居”票,欣赏之余,发现全张60枚(10×6)的第5横行10枚邮票出现大面积的灰色漏印,并可发现整枚邮票上的灰色部分原来是由一块以上印版印成的。上述局部漏色还波及第6横行  相似文献   

4.
在邮政快件或大宗快件条型码标签上,邮件种类一般印“快件”、“快”或“挂号”、“挂”字样,而最近笔者收集到一枚陕西澄城使用的条型码快件标签,邮件种类则印为“大快”二字(见图)。这是“大宗快件”的简称,还是一种新的邮  相似文献   

5.
在同一邮件上贴用两枚邮资标签或盖用邮资机戳后补贴邮资标签,可能都是因为失误而采取的改正措施。此处介绍三件 (1)北京三源里投寄外埠平信 贴31克1.60元标签一枚,44克2.40元标签一  相似文献   

6.
武玮璘 《上海集邮》2014,(11):45-47
1999年北京邮政管理局与北京邮政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发的大宗邮资标签系统开始在北京正式使用。经过十余年的使用与改进,在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可靠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为大宗邮资标签系统走向全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拜读《集邮博览》2003年12期朱复兴先生《北京没 有使用邮政快件号码标签》及2004年第4期马东甲先 生《北京的确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两篇文章后很 感兴趣。为弄清北京市邮政局是否使用过邮政快件号 码标签,笔者翻箱倒柜,居然找出好多上世纪90年代 初从北京市各邮政支局寄出的贴有邮政(大宗)快件号 码标签的银行联行专用信封。  相似文献   

8.
自动售邮票机(北京邮局称为“邮资标签出售机”)出售标签邮票(又称ATM邮票,即Automatenmarken的缩写),需要经过投币、按钮、由自动售邮票机自动打印面值、裁切的过程。澳门于1999年6月2日发行第二组ATM邮票,图案是莲花大桥和莲花。这套标签邮票由李惠娴设计,在葡萄牙印制,每卷标签可做2000枚邮资标签邮票,  相似文献   

9.
近期笔者在整理北京邮区邮资凭证标签实寄封时,发现几枚变异的邮资凭证标签。现分别介绍如下: 邮资凭证标签中仅有“邮政日戳”的邮资凭证标签实寄封(图1):该“标签”实寄封是中华财税信息网于2001年9月21日寄给安徽省合肥市的,到达日期为2001年9月26日。实寄封上使用的是第三代邮资  相似文献   

10.
大宗快件标签的框内文字,千姿百态,已有多篇文章详加介绍。其实,大宗快件标签的框外文字,也是丰富多采,这里选几种向同好介绍。 1.框外上部印有“大宗邮政快件标签”字样(图①),江苏、山  相似文献   

11.
正《集邮博览》2014年第二期刊登了汪代保先生《漏印副券的邮政贺卡》,介绍了一枚"邮政贺卡"的"漏印"情况,称"出现这么多漏印、尤其是副券全部漏印的现象还是极为少见的"。根据笔者了解,具体情况并非汪先生所说的"漏印",而是银川邮政局根据市场需要开发的一种供移动手机用户进行话费充值的新"产品"。大家知道,印刷品,包括邮票、明信片等,都是分版、分色套印而成的,其基色为青、黄、品红。四色印刷时一般再加上黑色。印刷邮资票品时,印刷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第12期《集邮博览》刊登的“漏印英文加注的《迎客松》普资片”一文,展示了一枚漏印英文“CHINA”的2001年6月28日发行的《迎客松》普资片加印式.  相似文献   

13.
云翔 《集邮博览》2009,(3):26-27
《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是邮电部1962年为纪念梅兰芳先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贡献而发行的系列邮票之一,其中,小型张发行量仅2万枚,是当时面值较高,发行量较小的纪念邮票。由于邮票印制精美,设计、用色、构图俱佳,一直以来深受海内外集邮爱好者喜爱,是一枚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几十年来,很少发现漏印变体票留存于世。难得的是,18年前,我有幸在德国买到一枚大面积漏印的梅兰芳小型张,并珍藏至今。  相似文献   

14.
大宗邮资凭证标签在北京及其周边一些河北地区已使用4年有余。本文单就标签中日戳的变形做个简述。图1标签中的日戳已明显看出不是圆形了,它是一个长轴45mm、短轴41mm的椭圆了。但是标签中其他文字、惟一码等特征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5.
笔者集得一个挂号实寄封,封背贴二枚长80×宽40mm的不干胶机盖邮资标签。该标签纸呈乳白色,盖有红色邮政日戳和邮资已付戳,一枚邮资2元,另一枚邮资0.5元(见图)。此种不干胶邮资标签目前似少见。  相似文献   

16.
王晋枫 《上海集邮》2002,(10):41-43
“邮资已付”戳停用后,北京从1998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3种新式邮资凭证,一是“大宗邮件称重制签收寄系统”(下称“制签系统”)打印的邮资标签;二是自助邮局打印的邮资标签;三是自动化邮票(电子邮票)。外地同好在报道中对前2种常有混淆,对后1种则掌握材料不多,笔谨就所知,略加叙述,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87年11月10日开办邮政快件业务,分零寄型和大宗型二种。根据《国内邮政快件传递处理办法》规定:“按大宗收寄的快件,也应按件称量计费,粘贴‘大宗邮政快件标签’(标签按节目填写),并应在邮件的正面加盖收寄日戳。”多数邮局按此处理(见图,广州寄嘉兴快件首日封)。1988年版《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也如此规定。 当时,邮政快件的收寄与贴邮票的挂号邮件、大宗挂号邮件  相似文献   

18.
钱守义 《中国集邮》2001,(12):22-22
多年来,未曾发现首日封中有什么错封、变体等现象。笔近日花高价集得1枚漏印的首日封,很有趣,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JF45绿色漏印     
我在邮票公司购得的10个JF45《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纪念邮资信封中,发现其中一个封绿色漏印,左下方图案下“反贪污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漏印,右  相似文献   

20.
唐宏浩 《上海集邮》2008,(11):44-45
2008年2月初,北京“大宗邮件称重制签收寄系统”制作的标签开始使用新的防伪纸,俗称“修饰版”。新标签的主要特点是:绿色的中国邮政徽志和黑色的“中国邮政CHINA POST”铭记分为三部分,各部分油墨不相连。迎光斜视可见明显的立体感,在紫外光下不显荧光,纸色明显发白,比原先所用的标签纸薄而且软。目前见到的最早使用日期和邮局为2008年2月3日、东区大宗邮局(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