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因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语文学科不仅要让学生积累语言、习得语言,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凸显人文教学呢?这需要教师深入教材,挖掘人文底蕴,从而让语文课堂洋溢人文之美。  相似文献   

2.
正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性成长的过程,也是人文性发展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那么语文教师要如何立足学生实际,关注教材蕴含的人文精神,让语文课堂传递人文之美呢?一、深入挖掘人文素材,有效传递人文精神纵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包含的领域、主题广泛,这些作品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而且不少作品反应人间的人情冷暖,通过文字语言将作品最生动的一面展现  相似文献   

3.
人文性是一个非常泛的概念。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人文性是其非常注重的。语文教育人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塑造健全的人格。第二,关注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第三,尊重个人情感。语文教育人文性要求工具因素和人文因素要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感受人文关怀。本文主要以苏教版教材为依据,阐述了高中文言文教学注重人文性的必要性、文言文教学人文性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体现以及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人文性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体现了语文教育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与企盼。因此,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倡导与落实人文性的开掘与渗透,让语文课堂焕发人文的光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该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关注"人文",走近"人文",体验人文的美丽,让语文课堂焕发人文的光彩,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纵观人教版小语教材,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有效结合阅读教学渗透人文教育,从而让语文课堂溢满"人文"之美?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小学是人文素养的初塑阶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明确人文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渗透人文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感化、吸收,甚至内化,最后变成自觉行为.那么,究竟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呢?下面我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上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教师应设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平台。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可从创设情境、挖掘文本、拓展延伸和言传身教四方面入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发掘出课本自身所固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目的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蓝本,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一、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内容的特点苏教版语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对古诗词有较为全面的收录,不仅收录了公认的经典古诗词,对反映当时人民生活与精神状态的富有时代感的作品也进行了收录。在形式安排上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古文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材中的重要章节,苏教版古诗词教学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词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性与审美眼光,学生在学习后可以自主鉴赏优秀古诗词作品,从这些作品中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与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小学语文课程是对小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启蒙课程,它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塑造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情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0.
正纵观语文S版小语教材,人文性是教材的一个亮点。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紧扣并深挖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以"人文"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习得语言,获得"人文"情感的积淀,从而释放文本的"人文"之美,以及传递"人文"之美呢?一、深挖人文底蕴,陶冶人文之美人文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的一条主线,纵观语文S版课文,既有中国作品,又有外国作品;作品反应的时期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我们的第一语言,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语文更是无处不在。而如何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有乐趣,更容易理解接受语文呢?这就需要语文课堂凸显人文关怀,让学生老师文本三者形成精神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课程。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材编排体例整体呈现的人文素质培养目标、教材作品承载的人文知识和潜在内涵以及教材作品内在的"知识链接"等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封闭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的大语文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留心生活,学会观察,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提高。苏教版第八册教材第23课《小动物》一课,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耍小动物的一些趣事和蠢事。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语文课堂呈现两种极端,要么"死气沉沉",要么"热闹非凡",缺乏生命与诗意。其实,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人文与情感的流淌,是学生与教师、作者乃至编者之间的多元对话。在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与学生平等对话,关注学生的发展,让语文课堂真正彰显诗意的精彩。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语文的人文性,在教材使用和教学活动中,将人文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研究人文价值的渗透方法,这对语文教学来说具有积极意义。一、精准定位,突出人文感悟人文性是语言文化的灵魂,是学生品质与素养的呈现,也是语文学科必须承担的责任。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将人文价值与语文知识放在同等位置。如在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升国旗》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每周一学校升国旗的情景,谈谈见到了什么、听到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充满人文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这种关怀除了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应该体现在教师的语言、动作及态度上。1.多一些民主和平等。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  相似文献   

17.
多数的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个性的解放、人文情怀的熏陶。在成绩优先、升学压力的冲击下,原本应有的生动、活泼、充满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变为冷冰、死寂。如何不再让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培养他(她)们的人情味?作者从文本的使用、课堂教学的技法阐述做法,旨在唤醒语文课堂教学"人情味"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人文性贯穿了小学语文教学始终。教学研究表明,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作品能对学生的情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语文教师如何立足学科特点,紧扣"人文"因素,让语文课堂散发出"人文"之美?一、挖掘人文素材,传递人文之美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作品篇篇都是经典,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既有现代的,又有古代的,不少作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人文性很强的作品。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独特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启迪学生的语言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以人文教育为主线,以"人的性别决定"知识块的呈现为例,对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三个版本的初中生物学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栏目、知识、图表、学生活动、评价等体系设置上的特点及人文情怀的体现,发现三个版本教材均图文并茂,其中苏教版教材知识内容最为丰富,人教版教材人文情怀最为凸显。最后基于比较的结果,提出了对应的教材编写建议和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