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教学片段] 师:你飞过吗?想不想像燕子那样在大海上飞? 生:没飞过,想飞! 师:那就做做动作看。(生做飞翔的动作) 师:那么,我们就随着音乐一起飞翔吧!(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 (生飞翔,一段时间后,有的累得停下了) 师:累吗?是呀,当你体会到燕子飞翔的累时,就一定能读好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它们要从寒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1.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你们是几班的学生呀?生:五(1)班。师:知道今天是谁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吗?生:王老师。师:咱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从屏幕上看到的(边说边指着屏幕)。师:通过交流,我发现五  相似文献   

3.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滨小 城》中写海滨的那一部分,请同学们 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第一步是熟读课文,第二步 是领会文章内容,第三步是想象画 面,最后一步是语言描述。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文中写“小 城”一段的特点,用另外一种方法来 学习。先请同学们自己弄清写小城这 部分共有几个自然段。(生看书找出) 师:请同学们思考每个自然段分 别介绍了小城的什么地方? 生:第四自然段讲小城的庭院, 第五自然段介绍小城的公园,第六自 然段讲小城的街道。 师:这三个自然段,具体讲了各 个地方的哪些具体内容呢?请同学们 注意:要读懂一段话,先要读懂一段 话里的每个句子。我们先看第四自然 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苏教版)一年级(下)第4课《春到梅花山》的第2自然段。【教学过程】师: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生自由朗读)生1:我读懂了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经常去看梅花。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呢?生1:我从第2句话中“一到……便……”读懂这层意思的。(师红笔圈画,指导朗读)生2:我从中体会到了梅花山看花的人很多,好像河流一样。师:你真会读书!“把人流”这词儿的意思都读懂了。(相机圈画,指导朗读)生3:老师,我“从涌动”这个词中体会到前往梅花山看花的人也“是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很挤很挤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断师:(齐读课题后)“卫兵”是干什么的?生:“卫兵”是保卫国家或一个地方,不让坏人侵犯的。师:那“绿色的卫兵”给你什么感觉呢?生:我感觉到这些卫兵一定很优秀,能给人们带来“绿色”的。生:绿色象征着和平与生命,我感觉到这批卫兵能给人们带来安全、幸福,是一批可亲可敬的士兵。师:让我们自由读第二、三小节,看一看这到底是些怎样的卫兵?它们保卫着什么?(生自由读)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绿色的卫兵是保卫城市的。生:我知道“卫兵”把城市保卫得很好。师:能用文中的几个词来说明一下吗?生:美丽又干净;明朗又宁静。生:我读懂了…  相似文献   

6.
曾云 《江西教育》2012,(35):40-41
【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7.
于漪课堂 <春>教学片段 师:这第二到第六节呢,都是着重写景,当然在写景中也写了人,对吧?可是到了第七节,着重写什么? 生(部分):写人. 师:人.春天是百花争春,万象更新.(板书:万象更新)我们从二、三、四、五、六节里都看到是万象更新.前面是写大地回春.回春以后是什么情景,不管是山呀,水呀,草呀,树呀,花呀……大自然的一切情景,都万象更新--万象都披上了新装.  相似文献   

8.
师:来,同学们,和它们一起跳。(动画显示:青蛙和松鼠一起跳台阶。)师:加油。同学们,继续跳,不要停。看,离山顶已经越来越近了……(音乐动画骤停,学生实在是累了,都喘着气停了下来。)师:同学们,你们感觉怎样?生:太渴了,能喝点水那该多好啊。生:累死了,我气都喘不过来了。师:太辛苦了。我们就不要爬高山了,回去吧?生:(大声)不行。师:为什么呀?生:回去?那不是离山顶更远了吗?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生:回去的话,就是半途而废,就永远也看不到大海了。生: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大海。怎能无功而返!生:就像我跑400米,跑到一半时,累极了,很想休息一下…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教学流程: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些物品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师:老师已经把带来的物品都放在你们的桌子上了,打开来看看吧!生:(动手打开小盒子)是磁铁。师:你们能根据形状给这些磁铁起个名字吗?生:条形、环形、马蹄形磁铁。师:你们都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呀?生:文具盒上、小喇叭上、电话上、指南针上。师: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几个应用磁铁的物品。(播放录像。)[简评: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了解磁铁的特点和用途,为下面研究磁铁的性质做好铺垫。]师:同学们…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   生:10月12日.   师:再过三天是几月几日?   生:10月15日.   师:呀!真棒!数学学得真好,算得比电脑还快.(众笑)刚才跟同学们逗个乐.10月15日,你会想到谁?……  相似文献   

11.
(教学生字后 ,黑板上保留了以下板书 :海洋雨点江河小溪池塘)师 :(出示“雨点下落池塘图”;手指池塘)这是什么?生 :(齐声)池塘。师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池塘呀?生 :小池塘。师 :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个小池塘的?生 :雨点躺在池塘里睡觉 ,头靠近池塘的那边 ,脚靠近池塘的这边 ,从这里可看出这是个小池塘。(笑声)(师相机板书“睡觉”)师 :瞧雨点的样儿 ,睡得好舒服呀!他怎么一点也不担心池塘里的水会把他冲走呢?生 :因为池塘太小了 ,它里面的水不会流动的。生 :有时可能有点儿晃动。生 :有点儿晃动 ,雨点会睡得更香。师 :为什么?生 :雨点跟我阿姨家…  相似文献   

12.
实录呈现:(课前5分钟)指导学生读书。师:读完之后你有什么问题?生:"为什么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台阶"而不是"父亲"?师:你呀,把老师问住了,等你深入理解完课文后自会明白。初读课文,文中出现了几个台阶?生:旧台阶和新台阶,师:旧台阶共有几阶?生:3阶,新台阶共有9阶。师:父亲对两个台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  相似文献   

13.
曾云 《江西教育》2012,(12):40-41
<正>【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14.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   生:10月12日.   师:再过三天是几月几日?   生:10月15日.   师:呀!真棒!数学学得真好,算得比电脑还快.(众笑)刚才跟同学们逗个乐.10月15日,你会想到谁?……  相似文献   

15.
课前准备 :构建“地球上的水”网站主页 :分组实验材料 :茶杯、汤匙、滴管教材 :苏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课堂实录及评析 :师 :(出示地球仪)这是什么?生 :地球仪。师 :当你面对地球仪 ,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生 :蓝色。师 :地图上的蓝色代表什么?生 :海洋。生 :水。师 :是呀 ,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水在自然界中构成的美景吧!(多媒体播放)师 :你在自然界中还见过由水构成的美景吗?生 :我看到过杭州的西湖 ,上面还有很多荷花 ,很美。生 :太湖。师 :是呀 ,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水。…  相似文献   

16.
师:孩子们,咱们初次见面,你感觉和老师之间是不是有点陌生呀?生(齐):是。师:为了消除咱们之间的陌生感,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大家推荐一位爱表演的同学。(生兴致很高,目光集中到一个同学身上,齐声喊其名。)师:有请!请你根据对老师所说的词的理解,用动作或表情表示出来,好吗?其余同学跟着他的样子来做。师:笑。(生做动作)师:皱眉。(生做动作)师:捂胸口。(生做动作)(全体学生学得很到位,之  相似文献   

17.
课堂回放:(播放大瀑布录像)师:有人还盯着它,是不是被这壮美的景象陶醉了?赞美它一下吧。生:太酷了。生:比天堂的玉池还美。师:我们来读读课文,课文是用哪些词来赞美的?(生默读)生:咆哮而下、一泻千里、从天而降……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生:我从“流连忘返”读懂了人们被它的雄伟壮观吸引了。(另一生补充:忘记了回家)生:从“从天而降”说明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落差很大,水帘巨大,很有气势。师:你能把它的气势读出来吗?(生读)师:棒极了。我想他是全班最好的了,没有超过他的了吧?(生不同意,争着读)师:太棒了。大瀑布又再一次展现在老师面前。来,…  相似文献   

18.
某小学二年级一堂数学课片段:师:好,接下来我们用10分钟做课本第45页的第3~6题,听清楚了吗?生:听清楚了。师:第1、2题做不做?生:不做。师:第7题做不做?生:不做。师:好,下面开始做。师(刚说完,忽然发现一学生已全做完,怒斥):老师没要求做,你为什么要提前做?赶紧给我擦掉,重做!(生战战兢兢地擦掉后,开始重新做)(10分钟后)师:大家都做完了吗?生:做完了。/没做完。师:还没做完?别人都能做完,你们几个为什么没做完?(生沉默)都放下笔,听老师讲这几题,没做完的不要做了。(见学生A仍在做第7题,生气地):A,没听见老师说的…  相似文献   

19.
李春丽 《科学课》2008,(8):34-35
师: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生:人不呼吸不就会憋死呀!(笑)生: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不一样的。师:(板书:吸进、呼出、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生:因为人体需要氧气。师:为什么这样想?  相似文献   

20.
(生初读课文后)师:这一课的题目告诉我们,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呀?生:(齐)称象。师:(指课题)“称”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呢?生:“你”字单人旁换上“禾”旁就是“称象”的“称”。生:写“禾”字旁时,第5笔“捺”要改成“点”。师:我们来书写“称”———(师生书写)师:小朋友知道怎么用秤称东西吗?师:(指一生)噢,你会称,你上来做给大家看。(生上讲台,先作用秤钩钩起所称之物状,次作提秤状,再作移动秤锤状,后作审视所称之物斤两状)师:(笑)你做得真像。你怎么会称秤的?生:我妈妈下岗后在菜场摆摊卖菜,星期天我也去帮忙。师:课文里说了几种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