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光的偏振态的性质和光在晶体中的双折射现象,然后与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偏振态之间的关系相结合,来研究晶体表面附近光的偏振态的理论研究.首先论述的是光的偏振态的性质与几种偏振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其次是反射折射对光的偏振态的影响和光在晶体中会发生的双折射现象,最后通过两者结合来研究晶体表面附近光的偏振态.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双折射现象和应用在普通物理教材中的讨论是简略的。而实际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在教材中找不到解答,甚至有些概念的说法在许多教材中是不同的。本文想讨论在单轴晶体中的双折射现象以解答一些问题。 二、基本知识 在线性光学范围内,一般非金属晶体只须考虑介电常数的各向异性引起的双折射现象。而晶体的介电张量在主轴坐标系(笛卡几生标系),内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全椒中学吕仁理认为:初中三年级化学教材中已引入了晶体的概念。如P150:“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晶体和固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晶体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或离子)在三度空间按一定  相似文献   

4.
中师化学第二册第132页的演示实验11—2中是这样说明的: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晶体及水,振荡试管,试管中会出现浑浊液;再逐滴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试管,溶液变澄清、透明。而在实际操作中,振荡试管,苯酚晶体减少但不能完全消失,而溶液始终是澄清的,并不出现混浊现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振荡,苯酚晶体消失,溶液仍为澄清的。这样,苯酚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现象并不明显。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改用以下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普通晶体二极管除了教科书上介绍的一些常规用途(如:晶体二极管可用于整流电路、检波电路、限幅电路等)外,我们在电子实训课中组织学生组装晶体管收音机时,遇到了晶体二极管的其他的一些另类用途。这些另类用途,在一般大学教科书中不曾介绍。为此,这里对晶体二极管在收音机电路中的几个特殊应用的实例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这种晶体二极管损坏时出现的特有的故障现象。  相似文献   

6.
晶体投影是研究晶体外形和晶体结构的一种重要工具,特别是极射赤面投影与心射切面投影在材料科学、地质科学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基于晶体投影的原理,把晶体的投影过程模型化,首先制作了不同类型晶体的倒易点阵模型,再将各倒易点阵模型上的倒易结点从原点投影到球上得到相应的模型参考球。然后通过变换点光源的位置以及参考球的取向可在投影屏上得到不同类型晶体的各种投影图像,并可投影模型作为实用工具用于教学与科研。  相似文献   

7.
<正>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中,我们会学习到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它们一般都是非金属单质或者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并且都存在共价键(稀有气体除外)。但共价键在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要想搞清楚这一点,就要搞清楚晶体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还是共价键,晶体微粒是分子还是原子,即确定好是分子晶体还是原子晶体。一般可以从物质的分类加以判断:分子晶体有部分非金属单质(如H_2、Cl_2等)、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学习了晶体的熔解和凝固之后,还有以下儿个问题存思于脑海,现作一肤浅的补充说明,供大家参考。一.晶体和非晶体怎样识别晶体分单晶体和多晶体。一切单晶体都有三个最基本的宏观特征:(1)遵守晶面角守恒定律。即所有的天然晶体都是由若干个平面围成的凸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面称为晶面,各相应晶面间的夹角恒定不变。有了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晶体的晶面角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晶体以及识别未知晶体。(2)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异性。即一切均匀的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电学性质,光  相似文献   

9.
《熔化和凝固》是中考命题的重要考点,涉及的主要知识是:识别晶体和非晶体,利用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规律判断、认识一些常见的热现象,会分析晶体熔化图像.因此熔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10.
运用平面波法研究了光波由面内入射到二维正方晶格光子晶体时的光子带隙,详细讨论了原子半径、原子介电常数及引入不同结构缺陷对光子晶体光子带隙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不同的原子半径和介电常数,可以得到不同波长范围的光子带隙;引入不同的缺陷结构,可以在禁带中形成不同频率的通带.因此,为了使不同波长的光波通过,可以在光子晶体中引入不同类型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课本中叙述晶体导热各向异性,是举这样一个实验来说明的:在云母片上涂上很薄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的针尖接触云母片,接触点周围的石蜡就熔化了,而熔化了的石蜡成椭圆形,这表明云母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导热性是不同的(见甲种本第二册73页)。首先,必须指出,作为热源的钢针一定要接触云母片不涂蜡的一面,熔化了的石蜡是成圆形的。甲种本上没有写明钢针接触云母片涂蜡层的反面,这是一个疏忽。而乙种本、大学教材上[如《热学》(李椿等编)]都写明钢针接触云母片的反面。  相似文献   

12.
一《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内涵的五种规定马克思说过:“用同一术语表示不同的意思是容易发生误会的,但这种现象在任何科学中都不能完全避免。”(《资本论》第一卷,第243页)在《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的不同内涵,就属这种情况。为了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必要劳动理论的全面论述和对必要劳动进行深入研究,有必要将《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的论述及其不同涵义,作一简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七章第四节,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晶体和氯化钠晶体的混合物的演示实验中,学生对结晶析出硝酸钾晶体,而氯化钠留在滤液里这个结论产生疑虑,笔者对这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具体做法是:新增对比实验。即增添了在相同条件下,单独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和氯化钠热饱和溶液。前者有大量晶体析出,后者几乎没有晶体析出。通过新增的对比演示实验的现象,充分说明了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晶体和氯化钠晶体的混合物时,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过滤。滤纸上是硝酸钾晶体,而氯化钠仍留在滤液里。该实验改进后,增强了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一物理第七章《固体和液体的性质》的教学中,有一个演示晶体和非晶体物理性质不同的实验,按课本的要求是:用烘热的钢针去接触涂有一薄层石蜡的云母片或玻璃片,但在教师指导学生去观察现象时,石蜡却早已凝固成不透明的状态了,所以实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现在我们把烘热的钢针,改为把钢针用细铜丝(电线上取)固定在25W的电烙铁上,由电烙铁加热钢针,使实验显示时间加长,直至学生观察清楚为止。  相似文献   

15.
初中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演示[实验4—7]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固体。实验证明,课堂演示硫酸铜晶体的析出不够理想,晶体较小。采用多步结晶法制得硫酸铜晶体,易于观察,现象明显,更有利物质结晶的教学和晶体概念的理解。制作方法如下: (1)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加入100毫升水,加热至100℃,同时加入75.4克蓝矾,搅拌,使之溶解,制成饱和溶液。 (2)静置,冷却,当烧杯中析出较多硫酸铜晶体后,从烧杯中小心取出一个相比较大的有一定几何外形的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大量课程资源研究的基础之上,设计和开发了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资源,并对其“晶体”课程资源的实施方法进行研究。该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阐述“晶体”课程资源的含义及其意义。其次,论述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在“晶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提出了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资源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小学媒介素养“课程资源包”和“教材资源”的具体内容,“课程资源包”和“教材资源”二者同时构成了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资源的有机部分。最后,在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资源的实施方法上,分别从课程物理环境和课程心理环境两个层面给予探讨并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云标 《中学理科》2004,(12):15-17
题型一、分析晶体的类型【例 1】 分析下列物质的物理性质 ,判断其晶体类型 :①碳化铝 ,黄色晶体 ,熔点2 2 0 0℃ ,熔融态不导电    .②溴化铝 ,无色晶体 ,熔点98℃ ,熔融态不导电     .③五氟化钒 ,无色晶体 ,熔点 1 9.5℃ ,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中     .④溴化钾 ,无色晶体 ,熔融时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    .思路分析 :晶体的熔点高低 ,熔融态能否导电及溶解性 ,是判断晶体类型的重要依据 .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的熔点都很高或较高 ,两者最大的差异是熔融态的导电性不同 ,原子晶体熔融时不导电 ,离子晶体熔融时或其水溶液都…  相似文献   

18.
来访者对咨询者产生移情在咨询过程中是很普遍的现象,本文对此从处理移情的原则、不同的移情现象、如何进行直接干预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的标准——区别和鉴定心理与行为的健康状况的指标——该怎样确定?仍然是一个与临床实践关系密切的理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论述,提出过许多标准。心理健康概念是一个复杂而且综合性很强的概念。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中,有生理的、心理发展的和社会文化的等因素。心理健康可以是一种医学现象、心理学现象或者社会现象。然而,不同的学科角度,心理健康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别、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先看看这几个不同的学科在心理健康问题上不同的考虑。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级中学科教书《化学》第二册第12页铵盐受热分解演示实验的要点是: 1.实验操作: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加热. 2.实验现象:加热后不久,在试管壁上有白色固体附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