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关系小康社会建设的成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而中职教育具有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帮助的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因此,中职教育应转变办学理念,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科教兴市”战略思想的提出,我县的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在2000年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清苑经济强县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县”的奋斗目标。从此,我县的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了办学内容的实质性转变,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培养未来的农村建设人才这项工作中,逐步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在农村发展远程成职教育有独特的优势。在大力发展远程成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各教育机构和农民共同参与,在办学经费、办学设施、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等方面创新,才能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农民素质提高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省农村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2001年,我省组织实施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2004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在全省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后,我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预备劳动力培训步伐。这几项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尤为重要。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民素质不高不仅会影响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会影响农民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认知偏差和农民对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是农民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措施有:转变政府办学理念,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实施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6.
2003年3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由此。确立了农民素质在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时隔二年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再次鲜明地提出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2006年3月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专篇中,将“培养新型农民”作为独立一章,对新型农民的素质要求、目标、任务,以及培养新型农民的举措进行了简明而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必须培育现代化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我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推动传统农民向"懂技术、会生活、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我校从2009年9月开始实施以青年农民、乡镇企业职工为主要对象的技能、学历双提升教育。做好班主任工作是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信誉、促进新农村农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彬 《宁夏教育》2006,(7):57-58
为了认真贯彻和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区民族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我区民族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200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正式在我区启动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以下简称“百标工程”),“百标工程”的总体设想是,要用五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自治区和有关市、县(区)政府在经费投入、校舍建设、技术装备配备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改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9.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建设。职业农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职业教育。江苏省海安中专直接服务于地区经济建设,创造条件拓展办学思路,转变办学理念,积极服务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以中专学历教育为主的农广校的办学模式,已适应不了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需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提高农村劳动素质为已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内容灵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育》2002,(5):10-10
近几年来,我州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科技兴农,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的战略,基本实现了“把农村教育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对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办学思路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01年5月,我校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三年来,我校实训中心遵循“坚持为广州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的办学理念,围绕着“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路子,创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工作目标,在规模、质量、效益、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的成绩,在广东省和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1997年职业技能开发工作要点根据上海“九五”社会及经济发展纲要,结合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具体要求,推动上海“再就业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劳动者素质全面而稳步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技工学校的综合管理,优化办学规模,提高办学...  相似文献   

14.
学校紧紧围绕成人教育应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为提高本地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这一宗旨,大力开展成人教育培训。学校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继1995年获“全国先进成校”称号后,又多次获省、市各类先进.2003年又被评为区、市级各类先进集体,并在03年12月成功承办了宁波市教育局召开的全市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现场会。200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对学校农民培训工作考察后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学校至此已初步健全了就业培训与成人在职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实现了学校发展的第二次跨越。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村落文化作为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四有”新型农民,进行思想教育,繁荣发展农村文化,逐步转变社会风气,不断改善环境面貌,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将成为村落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校成立27年来,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农村、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在“服务新农村,培养新农民”的办学精神指导下,于2004年积极参与并主动承担起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3年累计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这项工作的开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一所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教育,其特点:一是“大”,从中央到地方是一个五级办学的大系统网络;二是“广”,涉及全国各地农村和城镇;三是“全”,学习的内容全面,学生面广,要求重点掌握一至二项过硬的职业技术。职业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最直接的教育,因此农广校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发展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仲伟春 《江苏教育》2007,(5):F0004-F0004
宝应县城北高级中学是一所创建于1995年的农村中学。近年来,学校坚持“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以“养成教育、人生教育”为核心,以“激励学生进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学校把德育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序列化的轨道,加强德育制度建设,建立了学校,家庭,  相似文献   

19.
电视大学要以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27]号文件《关于开展“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评估的通知》和2001年5号文件《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期评估工作的意见》为动力,明确评估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依托自身原有优势,站在国际化高度审视形势,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尽快完成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跨越,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办学规律,以优势、特色、创新来体现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真正实现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三化”即“专业结构合理化,培养模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通道县农广校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不断探索办学新途径,年年完成招生任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项工作搞得红红火火,连续十八年被省、市农广校、农村工作办评为办学先进单位,科教兴农、农民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全县农民授予该校“致富希望”的锦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