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有序进行,新课程正一步步走向学校,走进课堂。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到“公民的素质教育”,从传统的“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这都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重大改革和转向。这一重大的转向,导致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等较以往都有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有序进行,新课程将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到“公民的素质教育”;从传统的“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这都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重大改革和转向.这一重大的转向,导致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等较以往都有很大的改变.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教师,应从过去的“应试教育”阴影中走出来,改变自己的传统角色地位,积极适应并积极参与新课题的改革.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这场改革中,成为合格的教师呢?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新课程也要求改变传统教育以知识传授为唯一目的,提倡基础教育从“知识中心”转移到“能力中心”,从“学会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而在传...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定位及知识技能储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有序进行,新课程将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到“公民的素质教育”;从传统的“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这都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重大改革和转向。这一重大的转向,导致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等较以往都有很大的改变。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教师,应从过去的“应试教育”阴影中走出来,改变自己的传统角色,积极适应并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改革。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这场改革中,成为合格的教师呢?一、教师要注意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心理和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5.
赵凤玲  鸣晓 《理科爱好者》2003,(24):75-75,7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课堂是教育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果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相似文献   

6.
从2001年到现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过了近三年的历程。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于面、急功近利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采取一些比较“过”的做法,使基础教育出现许多新“过于”现象,阻碍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向前推进行。  相似文献   

7.
《西江教育论丛》2005,(3):19-21
基础教育模式要适应社会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要完成新课程改革的任务,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必须改变原来的德育模式、教学模式、师生管理模式,必须构建新的教育模式。为此,我校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从2001年9月起,积极实践“三自教育”模式,分别从德育模式、教学模式、师生管理模式构建和实践新的教育模式,初步形成自己的“三自教育德育模式”。本文重点对“三自教育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将“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还强调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由此可见,新课改更加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教育改革的目光投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无一例外地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追求之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学法的改变相适应,“探究式教学”成为新课程中引人注目的研究和探索课题,其理论与实践受到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有序进行,新课程正一步步走向学校,走进课堂.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到"公民的素质教育",从传统的"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这都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重大改革和转向.这一重大的转向,导致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等较以往都有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将导致高考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归根结底,  相似文献   

13.
一、“两课一为”教学转型模式的概念及其意义课程改革 ,其本身就充满创新意义。如何实现从传统基础教育走向现代基础教育 ,即教学转型与创新 ,这是取得课程改革成功的一大关键。为此 ,我们根据新课标的新理念 ,针对当前教学实际中与新课标精神和新理念相违背或不相适应的问题 ,特提出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如“两课一为”教学转型与创新的研究。“两课一为” ,即“将教科书改为课本 ,将教案改为课案 ,让新课程紧密地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这种全新的“新课程育人”模式及教学策略 ,旨在真正改变过去“书牵人、教牵人、考牵人”的学生被动…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实践是根植于社会的实践,教育思想、理论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革的。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也在不断的变革当中。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内涵不断丰富.其中一条明显的轨迹是:从最初的偏重“双基”即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强调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再到重视非智力因素,直到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当前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有“趣”、有“动”、有“情”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是学生所追求的课堂.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变成具有活力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怎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我们认为必须还给学生“四权”.  相似文献   

16.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础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  相似文献   

17.
洪君 《成才之路》2009,(29):25-26
新课程改革,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见证并以其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一改革无论是从新课程标准的设定,还是课程基本理念的定位。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时势发展要求的特性,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作为新课程灵魂的基本理念,又是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的重要指针。作为一线教师,肩负着实施新课改的重任,尤其要深刻理解和领会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否则新课改就成为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句响亮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中,首先提出的是——改变课程功能,要使课程功能从单一化发展为多元化。过去的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  相似文献   

19.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推行新课程的要求,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相应其他教学“硬件”建设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要有效地进行中小学课改实践,则改进教学方法的问题就更加迫切,更加重要。若传统的、呆板的、枯燥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改变、舍弃,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推行就无从谈起。现就中小学推行新课改略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在2002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我们在世纪之交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必须使基础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都要坚持与时俱进,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而广大教师又是新课程实验的主力军,没有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支持与积极参与,新课程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