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充分做好接访准备教师请家长来访一般有两件事:教育问题或教学问题。之所以请家长来访,一般也是教师认为或感觉到仅靠自己一人的力量已经不足以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到位,非得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教育才行。然而,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日常事务需要处理,不可能总是往学校跑,更不可能随叫随到。  相似文献   

2.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和一群孩子爬到学校的大铁门上玩儿。这是很不安全的!于是我逐一找来了他们的父母,讲孩子行为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位家长居然惊喜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什么?我的孩子爬铁门?真的?他敢爬铁门了!真好,真好!”家长的反应让我一头雾水!也就是这位家长的儿子,读到高年级的时候竟然向他的语文教师提出:“我不写作文、不写日记行吗?我可以用图画来代替!”他的语文老师“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美院。父亲的“另类”,让儿子也很有个性!父亲希望儿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许爬铁门是孩子…  相似文献   

3.
李琳 《家庭与家教》2004,(10):22-23
儿子沉溺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家长和老师苦口相劝,终无济于事。后来,心急如焚的父亲忽生一计,隐身冒充儿子的女同学,频频向儿子发出了手机短信……儿子沉溺网吧荒废学业,父亲心急如焚、一筹莫展。一篇文章给父亲以启发,他冒充儿子的女同学,频频向儿子发手机短信,最终将儿子拉出网络游戏的泥潭。  相似文献   

4.
毛敏 《中国教育学刊》2023,(S2):202-205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SFBT)以探寻问题解决方案为核心,将来访者当作自身问题解决专家。它改变了学校心理辅导中的问题视角,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辅导老师可采用预设性提问,帮助来访者明确未来目标;通过例外问句,挖掘来访学生过去的成功经验、自身资源和潜能;采用评量问句,激发学生在行动上产生小改变,以小改变引起大改变。与来访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SFBT有效的关键,SFBT适合学生的发展性问题辅导,在辅导中恰当结合其他咨询方法让辅导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5.
教室里,家长会正在进行,有一位很特殊的家长不是听老师讲,而是看着坐在他旁边的儿子,原来儿子一直在用手语向父亲传递着老师的话语——这是一位聋哑父亲。家长会结束了,大家怀着深深的感动和敬佩把父子俩拥到台上,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每一位老师、家长、同学,都记住了这个懂事倔强的儿子和这位自豪幸福的残疾父亲,他们成了老师激励学生、父母教育子女的最好榜样。家长会前,老师曾告诉男孩,他的父亲可以不参加家长会,但男孩却像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生气地说:“我有父亲选”是啊,他有父亲,他要让自己的父亲同其他人的父亲平等而自豪地站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家长到学校,教师应该给予尊重,以平等的地位与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不应该高高在上,指责训斥。有些教师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走廊、大厅、教学楼外等没有其他人的地方,与家长单独交谈,这是一种进步。我校建立了家长接待室。每逢家长来访,都被请到家长接待室,接过教师递过来的热茶,双方的交谈就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开始了。不但如此,教师还经常把学生请到家长接待室促膝谈心,不让其他同学和教师知道,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家长接待室的建立,融洽了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黑龙江 姜新华)学校应建家长接待室!黑龙江@姜新华 @许丽艳…  相似文献   

7.
董朕 《课外阅读》2011,(9):125-125
案例:一天,我与学生贾新(化名)谈心,同时请其父亲到校交流。当他父亲走进办公室时,贾新表情瞬间变化,由温顺乖巧转为了不屑反感。在交流过程中,父子问冲突不断。父亲不时埋怨儿子,儿子则反唇顶撞。经教师劝解,才暂时缓解。面对此情,不禁深思,为什么在世间最亲密的亲子间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对立、冲突呢?通过与家长、学生交流,我们发现问题往往在于矛盾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相互理解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日前,与同行聊及家访,有位同行脱口说道:“家访,家长来访。”听罢,不禁愕然。家访本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意谓教师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以便了解学生家庭及学生在家情况,并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及学生在校情况,何以同行将家访解释成家长来访呢? 愕然之余,对此发生了兴趣,想探个究竟。原来,当今教育界行“家长来访”者实属不少,不仅许多家长会来访,许多做教师的也乐于家长来访。为什么会产生“家长来访”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9.
李秋红 《新疆教育》2013,(11):148-148
上海特级教师李白坚在一次讲学中讲了一个有关他儿子的故事,我印象颇深。他儿子写作文,常写错别字,语文教师找家长反映了这件事。他为了帮儿子,每次作文他都先看看作文草稿,帮改错别字。那一个学期的作文受到老师的好评。可是,期末作文考下来一看,老师、儿子、自己全傻眼了,儿子的作文仍然错别字连篇,以前老爸改过的错别字照样错。李老师经过认真思考,找到了原因:没有让写作文者(儿子)有责任感。他马上改变策略,从此,只看儿子作文,提意见,决不动手帮他。一次,儿子写完作文让他改,他看完后,告诉儿子:作文中有12个错别字。儿子认真地找,还有一个错别字怎么都找不出来。儿子求父亲帮忙,父亲就是不帮,他劝儿子不要再找了,先睡觉去。儿子装着满不在乎的样子,可折腾到晚上10点多,还没有睡觉,直到找出了那个错别字。  相似文献   

10.
这些年来,我校教师对家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们在家访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家离校较远,教师对路不熟悉,这种家访非常辛苦;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家访是向家长告状,对教师来访不欢迎;有些家长思想文化落后,甚至对来访的教师不理睬,使家访困难等等。 我校利用每学期开学一周后的星期六、星期日两天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家访。家访前,校行政组织班主任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学习情况,在校遵守纪律情况)。根据学生居住区域的不同进行编组。把…  相似文献   

11.
李琳 《家长》2004,(12)
儿子沉溺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家长和老师苦口婆心相劝,甚至拳脚相加,但都无济于事。后来,心急如焚的父亲忽生一计,暗地冒充儿子的女同学,向儿子发出了手机短信。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工作要顺利开展 ,必须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 ,而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是与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分不开的 ,所以 ,教师一定要注意与家长有效沟通。一、教师对家长要以诚相待教师与家长互相真诚相待 ,以心换心 ,何愁问题得不到解决。对家长以诚相待 ,对教师而言 ,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对待对学校工作有意见的家长不训斥、指责 ,学校的工作不可能做到让每位孩子的家长都满意 ,难免会有个别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有意见。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不应对这些家长训斥、指责 ,而应同他们一道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意见。如果教师这…  相似文献   

13.
    
儿子14岁那年,我家搬到杏苑小区。儿子有个同学叫雷,就住在我家附近,成了我家的常客。雷是成绩倒数、会吸烟的“坏学生”,但儿子一直像对其他来访的同学一样善待雷。而我们大人们并不了解雷,也同样友善热情地欢迎他来访。有一天,我发现卫生间里小袋装名牌洗发水少了许多,我知道当天只有雷来过,去过卫生间,此时我对雷的品行已有耳闻,便怀疑是雷干的。东西不值钱但事关重大,我的儿子可一直是老师和我们家长的骄  相似文献   

14.
一位初三学生因中考学业压力、身体状况和人际关系感到焦虑,容易发呆和胡思乱想,经常担忧自己没有高中可上,对未来感到恐惧,陷入了“焦虑性学习低效”的恶性循环,在家长和老师的建议下,主动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心理教师采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让来访学生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探索她希望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并帮助她寻找相应的能力和资源。最后来访学生上课状态明显好转,逐渐体验到学习成就感。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笑脸     
那年夏末我和父亲去镇上赶集。路上我有些内急,父亲环顾四周,放下肩上扛着的布袋,让我去找厕所,他坐在地上等我。回来的时候,我发现父亲旁边多了一个人,年龄和他相仿,两人正谈得热烈,连我站在他们身后都不知道。这时那个人问:"你儿子在哪上学?"父亲一下子卡住了。我们都知道他问的意思——你儿子在哪上大学?那时正是八十年代末期,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农村人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考上大学的家长  相似文献   

16.
儿子沉溺网吧游戏荒废学业,家长和老师苦口劝悔,甚至拳脚相加,终无济于事。后来,心急如焚的父亲忽生一计,隐身冒充儿子的女同学,频频向儿子发出了手机短信……  相似文献   

17.
狂躁的青春     
刘霞 《生活教育》2013,(12):108-111
去年秋天在南通地区某中学开讲座,结束后一位姓张的父亲曾经和我做过简短的交流,记得他说老师反映他儿子张翔(化名)喜欢和女生玩。当时从张先生的语气听出,他觉得儿子的行为很不正常,老师在家长会上专门跟他说这样的事让他觉得很丢人。他非常赞同老师的观念,认为儿子就应该和男生在一起。他很难理解为什么自己儿子一下课就朝女生堆里钻。由于当时咨询的家长太多,只与他简单地交流了下自己的观点。今年再次应邀到学校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里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作者以父亲救助儿子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曲父爱的赞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  相似文献   

19.
本文写一位在儿子眼中很威严的父亲,晚年的时候以儿子为荣,处事为儿子着想,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爱心与真情。儿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管教会产生一些不理解,长大了就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怨愤的情绪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亲情。文章从儿子的角度看父亲,朴实无华地写父亲,平平淡淡却真实感人,读来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儿子今年23岁了。他上小学二年级时,老师让他们班学生写过一篇作文,题为《我想成为这样的父亲》。这些作文被结集成册,送到了家长们手中。一篇篇文章幼稚可爱,多数孩子都以自己的父亲为榜样,描绘出了心目中理想父亲的形象。可翻到我儿子那页时,我惊呆了。妹尾太郎写道:"我想做一个平常的父亲。"仅此一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