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作家柯灵的散文《巷》。开始,教师配乐朗读,把学生们引入清幽的意境。应该说,教师安排的这个环节还是很不错的。接下来,教师教学生认生字、词,给课文分段。之后,教师提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其中一个问题是“你们说,小巷美不美?你们喜欢小巷吗?”在众多的听课教师面前,学生们表现得很“乖”,异口同声地说“美”,说“喜欢”。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职业》2007,(34):108
很多教师授课过程中不自觉地使用到一些口头语,例如“像”,“比方说”,“呃”等。来自美国Wright College的Elynne Chaplik-Aleskow日前指出,教师们的这种语言习惯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特别不利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学习英语。Chaplik—Aleskow提到不止是语言科目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日常口语表达,就连其他科目的教师们也要避免使用口头语,注重和学生的眼神交流、说话音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重取“信”忌施“威”罗荣惠教育者在教育学生时,要注重取“信”,切忌施“威”,才能真正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有了威信,学生就尊敬你,拥戴你,教师的要求也就成了学生们的自觉行动。如果把威信误解为“我说你听,我说你做或者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得听...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标改革对教师们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当今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微课的适当引入,让初中化学教师们对化学教学越来越高效.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同时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运用微课来提高教师“教”的能力和学生“学”的能力.基于此,对初中化学课堂上微课的使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各位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引导,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相似文献   

5.
写作能力是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们写作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写作技巧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学生们的作文出现了很多的模板,由于学生们不合理的套用,导致语文作文出现了“空”“假”“大”等缺陷。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写作水平令人诟病由来久矣!翻翻学生的作文,许多人纷纷指斥:什么“高耗低效”;什么“词不达意,胡言乱语”;什么“空洞无物,了无创意”……作文教学已成众矢之的,教师们也是举步维艰,学生们更是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7.
卢飞若 《中学文科》2007,(9):157-157
笔者最近参加了某学校的“课改开放日”活动,听了七年级的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是“理解诚信”。课后教师们进行参与式评课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民主,善于利用学生资源”颇为赞赏。授课教师是如何“善于利用学生资源”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活动课程具有很大的迁移可能性和无可比拟的包容性,针对它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更应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教师当导演,学生唱主角。  学生们在活动课上有着极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教师只要准备好“脚本”,主角们自会登场亮相、施展身手,演出一台好戏来。《我给地球诊疾病》一课我这样“导演”的:首先准备好“布景”,黑板上并排悬挂着 4幅教学挂图;“道具”则是一盘中央电视台有关太湖流域记录片的录像带。学生们身临其境般感受了这一切,一个个神情肃然。我知道,下面该是主角们的重头戏了:“我为地球…  相似文献   

9.
吴剑 《学子》2004,(2):36-36
最近,关于“还有必要对教师保持特别的尊重吗?”这一话题,在网上引起了网民们的极大关注,加之冒出来的几起教师猥亵甚至强奸学生的案子,更让网民们群情激愤,一时间,“天下乌鸦一般黑”,教师的职业价值在世俗的眼光中蜕变得分文不值。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由于教师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已乐于发表个人的感受与见解,部分学生开始有个性地学语文了,教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惟一了。但稍作观察、分析,你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  相似文献   

11.
吴红 《青海教育》2006,(4):12-12
我们已经习惯于说学校要为学生服务,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可是一说起老师要做帮助学生的服务,好多教师便难以接受。因为“服务”与“服务员”仅一字之差,总使人联想到“谦卑”之义。可我坚持要说,除非我们教师从此不再履行为学生服务的职责,否则就请教师们认真想一想,究竟怎样才能做一名称职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教育》2003,(11):8-1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站在人与人平等的立场上,教师和学生显然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但长期的师道尊严使得学生之于教师总是“仰视方可见”。新的教育理念将笑颜绽放在教师的脸上。站在尊严的台阶上,学生们可以和教师平等对话。于是就有了学生对教师的“斗胆”指责;有了老师对师生交流方式的改变。教育的“空山”经历“新雨”,让人觉得清新、自然。  相似文献   

13.
薛蕾 《现代语文》2013,(12):73-74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好教师”就是“好课堂”的“火车头”,课堂上恰当引导,收放自如,了解学生的课堂需要,尽力满足学生需求。学生们如入超市一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法,积极性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教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入若干个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直到高出瓶口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装满了吗?”学生回答说:“装满了。”接着,教师往瓶子里装碎石,摇了摇,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有的学生回答:“可能还没有。”随后,教师又往里面装沙子,使劲地拍了拍,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学生们大声回答:“没有装满!”最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越来越懂得用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学习,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也日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追求。同时,教师们也特别善于运用“赏识”的目光来寻找学生中富有创新意识的“独特体验”。试看《狐狸与乌鸦》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6.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吃透教材,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吃透学生,了解学生们头脑中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总结反思;而学生的“学后记”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学习体验和学生内在需要的有效载体。运用“学后记”,反思学生学习兴趣;反思学生创造性思维;反思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学后记”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双向评价方式,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令教师最头痛的事情莫过于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提问举手回答问题,恐怕每一位教师都遇到过这种尴尬的情况。面对学生无动于衷地低垂着“高贵的手”,老师们的确大伤脑筋。有的老师会长叹“朽木不可雕也”,有的教师会为此大动肝火。然而“龙颜大怒”只会使学生更加地“诚惶诚恐”,牢骚也根本无补于事,不如静下心来分析一下这里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三年前,当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出台了教师办公管理的办法之一——班主任进班办公后,教师们一阵惊愕:进班办公?与学生同坐一室?是不是降低教师的身份?尤其是班主任的身份。这个“管理”怎么管?议论纷纷,各有说辞。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12年.这“进班办公”的事也是头一回碰到。在教师们和学生们的一片哗然之下,我怀着忐忑不安、面有难色的复杂心情,将办公地点挪进了教室,也是为了显示党员的模范作用。这一“进”.就是三年。  相似文献   

19.
“老师,您说得不对!”“老师,课文里有个问题!”课堂上,传来了学生们如此“大胆”的声音。面对这样的情形,在一些学校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面带愠色地用“爱插嘴”、“调皮捣乱”、“不听话”等言辞来斥责这些“出格”的孩子。然而,在湖北省武昌市实验小学,这种敢于质疑书本、挑战权威的孩子,却常常成为教师们喝彩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学论坛》2006,(2):80-80
“你有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吗?”“好像没有。”“父母有什么令你感动的事情?”“想不起来了。”某小学对四年级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出人意料的是.90%以上学生的回答非常淡漠。教师们深表忧虑:“现在的学生们最缺乏的就是情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