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1995年,我针对中国美术教育现状提出了四大问题:一、中国的美术学院基本上是西画学院,除国画系外全部是西洋专业,国画系也是先入为主地以西画基础为基础。二、全国八大美院都实行一种模式,系科设置、教学方法、大纲、教材、教师的知识结构、办学规模、办学方向基本雷同,而且还在缩小差别。三、所有美院(包括综合大学的美术院系)都存在学科失调、行政后勤与教师等人员比例失调的问题。四、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的美术教育是反艺术科学的单元制的教学方法让教师有意无意地互相否定,让学生无所适从。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的目标,并在经过数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埃利希·霍乃克对新闻工作者说,他们的工作应不断地加强同群众的联系。这要注意很多方面。使读者或听众易于理解即是一个方面。我们要谈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报道事实是否能使读者或听众获得一个清晰的印象。我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必须研究和弄清的重大课题,也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搞明白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同样也需搞明白"三个谁"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个谁"归根结底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弄清"三个谁",就是要求我  相似文献   

4.
三个"一等奖"的采访,也可以说是我初学乍练新闻采写的三个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朱先生担任湖北大学(原武汉师范学院)中系主任长达三十年,我有幸在他担任系主任的时期在中系就读。那是1979年,我和刚刚入学的中系新生端端正正地坐在一间宽大的教室里,接受朱先生的祝辞。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在中国语言学界颇有声望的学。他身材高大,气质儒雅,谈吐谦和,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惜的是,那次是他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给我们上课,这时的他已肩负着主编《汉语大字典》的重任。但能成为他领导的中系的学生,仍是我们每个学生引为骄傲的,如今依然如此。  相似文献   

6.
我在管理学院的时候经常面对的4个问题。也就是我在管理一个学院的时候经常想到关于办学思路的问题,我把它用相对应的很简单的字来总结一下,一共四条。第一个就是宽与严。第二个是我与人。第三个是学与术。第四个是才与德。第一,宽与严。宽指学术环境上面的宽,在我们北大来说,传统就是蔡元培校长学的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对教师允许并鼓励各种学术流派,各种思想和观点争鸣。对于学生我们尽量提供条件,让学生了解各种学术流派,而不是单打一。另外给学生尽量提供走出去的机会。严就是学风的严谨,和学术规范的严格。也就是诚信问题。关于严的另…  相似文献   

7.
感悟敬业     
2006年3月,我拿到最想要的那个offer——《解放日报》人事部与我签了合约。8月1日,我结束了长达19年的学生生活,开始了第一年的记者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经历了好几次转折,从学生到社会人,从特稿记者到民生记者,从"高屋建瓴"到"一地鸡毛"。每一次报社都给了我许多支持和鼓励,也给了我许多机会。然而,最初三个月机动部的工作生涯,则是在我新闻生涯中最关键的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机动部记者的采访精神,让我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中旬,四川省发生特大洪水灾害。7月下旬,人民日报记者部派我到灾区采访群众抗洪救灾的事迹。当时,我感到压力较大,不仅是因为我第一次单独进行这种紧急采访,没有经验,而且面临着三个不利条件:一是洪水退落有十余天了,新华社已发了不少消息,事过境迁,一些洪水现场我是无法再见到的;二是这次四川受灾面积大,共有51个市、地、县和2,600个公社,如何在短时间内反映整个灾区  相似文献   

9.
标题中三个第一。都是第一,还有第一么?所以,本文开宗明义地说,这三个第一,是在不同范畴中的主次轻重问题。导向是个原则问题、政治问题、悠悠万事中记者首先要考虑到的问题;选题是个大局问题、眼光问题、记者业务素质的高下问题;而人民利益则是媒体责任问题、媒体生存问题、记者的责任感正义感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参与采写我国三次重大国防科研试验报道。一次是1980年5月我国进行第一颗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一次是1982年10月我国潜艇首次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一次是1988年9月我国核潜艇首次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三次试验,震惊世界!我和几位年轻的军事记者及时采写了一批报道,有些稿件在我国乃至世界上产生了影响。取得这种宣传效果,除了新闻事件本身重大之外,还得益于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追求创新: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创新O重大国防科研成果报道,如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过去经常采用的是新闻公报的方式,这三次试验也不例外。在策划这三次试…  相似文献   

11.
<正> 今天召开的会是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专题研讨会.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召开这样的专题研讨会.这次会议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总结交流今年开办的三个师资培训班和部分院校开课的经验;(二)研究讨论在高校普遍开课的问题;(二)商量明年师资培训和教材编写工作的计划.为便于大家讨论,我现在就有关问题先作一个发言.我所讲的只是一些初步想法,仅当引玉之砖,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形势教育是一个对形势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次解决问题,一劳永逸,而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在全国城乡广泛地开展形势教育的实质,就是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十三大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再教育,也就是改革开放总方针、总政策的再教育。形势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解决四个问题。一、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成绩和问题。我  相似文献   

13.
1989年2月的一天,我去红霞公寓采访我国的第一代外交官姚仲明同志。采访的题目是:“中缅边界问题”。姚仲明同志是我国第一任驻缅甸大使,曾担任中缅边界谈判中方首席代表。这是我第一次采访,而且采访的是一位名人。为此,我事先作了一些准备,读了一些有关资料,然后列出了几个采访时要问的问题。我来到红霞公寓,见到了姚仲明同志。这是位和蔼的长者。姚老已经知道我的来意,一见面就热情地开门见山地问我想知道  相似文献   

14.
确切地说,当我接到通讯员证的时候,心里没有一丝欢悦,想着三年来自己所走过的路,得感谢那位不知名的编辑,如果没有他的那句话,我不可能得到这张通讯员证。三年前的一天下午,当我拿着被揉得皱巴巴的稿件,第一次胆怯地踏人一家广播站的时候,编辑室里正有两个人在谈话,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到新疆“七一”棉纺厂去采访了三次,报道新疆少数民族纺织工人的成长。这三次采访,使我对怎样拍好照片,得到一点启发。照片是在新疆“七一”棉纺厂的整经车间拍摄的。第一次去采访的时候,对于怎样充分反映所要报道的主题这个问题,我心里是没有底的。在车间里,我发现一个女工在一台机床上接纱头,动作敏快而又熟练,我就跑过去迅速地摄下了这个姿式(图一)。拍摄完以后,我联想到诗人对“巧织女”所描写的形象,感到刚才拍下的女工操作姿态是自然动人的。但是,有些同志看了底片之后,却认为这张照片上女工操作的动  相似文献   

16.
王涛 《军事记者》2006,(1):65-65
第一次见到《解放军报》,是我刚到新兵连的第一天,我看到新兵班长龙兴国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报纸,刊头写着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解放军报。龙班长见我拘谨地站在那里,看出我对这份报纸的专注,笑着对我说:“拿着  相似文献   

17.
三次宣传高潮黑龙江肇东县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气象万千,光采夺目,有力地促进了生产。从一月到三月,我们报纸上掀起了三次宣传高潮,一次宣传高潮解决一个中心问题。第一次高潮是在一月下旬组织的。根据当时的情况,为了解决劳力不足问题和进一步巩固公共食堂,炊具改革势在必行。这样,在一月二十  相似文献   

18.
李欧 《军事记者》2008,(8):70-70
真正喜欢上写作,是在刚分到部队的那段时间,一个个难忘的第一次给了我深深的感动,让我义无反顾地走上新闻报道路。  相似文献   

19.
1944年,我从中大艺术系毕业后,系主任吕斯百先生介绍我到“中华全国美术会”任秘书。第一次远离学校的学习生活,骤然走到工作岗位,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每天上下班都是坐办公室,感觉生活极为单调。  相似文献   

20.
新闻人物     
“如果我没有成为一名政治家,我一定是个出色的电影导演,或者至少是个电影评论家。” “我喝酒是因为医生建议我不要喝太多水,至于酒的味道,我认为法国酒天下第一。” “我坚持每星期骑马一到两次,从不间断。” 没有人会相信这些话出自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之口。但是,8月12日,近五十名韩国电视台和报纸的老板有幸目睹这位神秘领导人的“可爱”。金正日花了三个多小时在宴会上和这些人打交道,阐述他对从朝鲜导弹计划到美酒和女人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