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课堂对话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真实的对话不仅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更有助于启迪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关系,使教育走向对话和交往的新局面。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师生课堂对话普遍存在虚假现象,表现为师生话语权的单向化、对话方式的形式化和对话本质的理性化问题。为使课堂对话走向真实,促进课堂对话向双边化、实质化和人本化方向转变,应从师生话语权、对话方式及对话本质维度重新对其进行整体建构,使课堂对话成为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国兴 《考试周刊》2009,(18):68-69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对话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文从优化提问点能使对话课堂的基点更准确;优化提问方式,拓宽对话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优化提问氛围等方面阐述了通过优化提问构建有效对话课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师生对话是否有益、高效,取决于课堂氛围是否良好;课堂氛围是否良好,取决于教师的态度。课堂对话中,教师的态度是关键中的关键。教师应该致力于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努力创设轻松愉悦,充满探索的课堂气氛,才能展开卓有成效的师生对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走向成功。我认为课堂对话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让学生有更好的表达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当前课堂对话存在对话内容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重视认知型对话、忽视其他类型对话,强调课堂对话中的"言说"、忽视"倾听",重视"师生对话"、忽视"生生对话"等问题。需要教师从明确课堂对话的目标、重视课堂对话的教育性,理清课堂对话的主体、重视"生生对话"在课堂对话中的价值,设计课堂对话的内容、重视课堂对话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中的作用,组织课堂对话的形式、重视课堂对话中的"倾听"四个方面予以努力,以实现课堂对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相互交流,启发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正所谓 “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 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平等的课堂对话是教学的本质,而非教师给予学生的恩赐.建构有效的课堂对话,能帮助拓展学生联想的空间,启迪学生的思维,让我们的课堂趣味横生、生机勃勃.同时,有效的教学对话还能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凸显,改善课堂教学秩序,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畅通,也促进学生情感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教学本来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沟通。而沟通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对话与交流。怎样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互动呢?实践证明,对话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文章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也是落实三维目标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化学课堂的对话教学还存在种种弊端,在化学课堂中,我们应设置冲突,引导生本对话;建构生成,触发师生对话;质疑合作,促进生生对话;刨根问底,引发与实验对话;回顾反思,激发自我对话.从而改善课堂上师生、生生、生本间的交互对话,使课堂教学从形式对话走向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倡导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单向度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共同交流和促进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对话”意识,课堂师生对话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强而有力的推动力量.师生要转换教育观念,通过积极互动的课堂师生对话以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课堂对话是对话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应用,它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空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运用对话形式单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或者辅助于其他的形式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对话有着区别于一般对话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课堂对话目的的特殊性。课堂对话本身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或手段或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对话这种手段来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促进其发展。第二,课堂对话参与主体的特殊性。课堂对话虽然有成年的教师参应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深度对话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以某一具有共鸣、困惑或分歧的问题为话题,以反思或批判性等高阶思维为路径,以厘清问题的思路、认识或缩小分歧为目的的言语活动。阅读教学深度对话的基本条件有:民主、尊重、协作,倾听、表达、应对,质疑、探究、批判。阅读教学深度对话要有问题讨论、比较辨析、话题辩论等情境策略,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引领课堂对话走向深度。阅读教学深度对话中,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强势主宰课堂现状,将角色定位为对话情景的创设者、对话支架的搭建者、深度对话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2.
Patient and public involvement in the provision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considered best practice by both the Healthcare Professions Council and the Nursing Midwifery Council. One key activity in healthcare education is the classroom-based ‘patient story’. This consists of a person re-telling and reflecting on their experiences of their health-related problem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health services.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therefore was to explore educational theory in order to offer a theoretical critique of the use of patient stories in healthcare education.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theory–practice gap, theories of reflection as well as dialogue, and proposes that the use of patient stories in healthcare education may help to better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realities of professional clinical practice. Patient story told firsthand in the classroom creates a significant learning experience in which both the student and the patient reflect and learn through dialogue, positively impacting on attitudes, beliefs and improved patient care. We argue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patients’ stories in healthcare education encourages the use of reflection and facilitates critical thinking, which in turn can help to bridge the theory–practice gap.  相似文献   

13.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理论认为:对话是解决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重要途径,其理念对我国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开展对话教学需要彻底转变“师本位”的观念,创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之上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Trolley Problem as defined in this paper is a series, or continuation, of increasingly difficult ethical riddles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a classroom environment to spur complex, critical thinking and dialogue. The activity is designed upon the scenario of a runaway train with different and challenging choices, segueing neatly into group discussions of ethics while limiting potential disruptions or controversies. It fits nicely with multiple standards, goals and/or outcomes and can be accommodated to multiple grade levels and courses. It is a powerful, yet easily implemented classroom exercise for educators to develop higher order thinking and dialogue for their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受到"主体思维"的桎梏,人们始终无法摆脱机械性、简单化的窠臼,简单地把教师和学生分成主体或客体,无论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室模式依然存在主体的权威和控制,双方无法展开平等对话,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中,依托巴赫金对话理论,试行双主体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避免由于一方过于强势导致另一方失声的窘境,达到知识互相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话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双边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对话能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本文就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深层对话,引发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思考进行阐述,从而为进一步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话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双边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对话能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本文就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深层对话,引发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思考进行阐述,从而为进一步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时代的进步,使人们对学生的培养有了更加全面、先进的认识,意识到了在课堂上突出学生,围绕学生展开的积极意义。核心素养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壮大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小学数学教师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对话教学,是想要借助课堂这个媒介,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对话课堂、设置问题、突出学生自主探究、讲究语言艺术等策略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针对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生活:一种教育人类学的阐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活时间与空间,是他们获得生命意义的场所;课堂生活展开的主要方式有:对他人感兴趣,合作的意愿,相互尊重,交往与对话,想象、思维与创造。关注课堂教学的深层价值,不断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在对话理论视野下,基础英语课堂是师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平等对话的平台,而对话教学则是所有参与课堂教学的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情感互动、精神相遇和经验共享。通过对话促使所有参与课堂教学的人及其文本之间的相互交融,最终实现课程要求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